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1 13:1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旧中国的外交形象】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
不平等
不独立
近代中国
外交的基本特征
【反思历史】
不自主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理解“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和意义
2.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智慧
1
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2
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
3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一篇章】
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材料二: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周恩来
材料一: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探究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交的特征
独立
和平
自主
【解读历史】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二战后国际形势
思考:苏联、美国以及新独立的亚非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会是怎样的?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1950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红色中国的毛泽东。
红色基调和蝗虫明确的表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强烈谴责毛主席是“中国蝗灾(指中国革命)的首领”
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共产主义分子周恩来。
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敌视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初期外交形势严峻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
为打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新中国领导人是怎么做的?建国第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对策: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活动
成就: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新中国建国第一年的外交成就】
思考:观察图片,你发现建国初期大多数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什么特点?(提示:国家性质)
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结盟】
1950年,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国
世界
积极
主动
打破美国封锁
【中国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二篇章】
以和平共处的原则影响世界
初步提出
具体内容
正式确认
历史影响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自主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分钟速记
【问题探究】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问题探究】
1.
2.
3.
尊重
平等
和平
尽管在其提出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
——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
习近平:“新形势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不是过时了,而是历久弥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不是淡化了,而是历久弥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不是削弱了,而是历久弥坚。”
初步提出
具体内容
正式确认
历史影响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自主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分钟速记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角色扮演——我是外交官】
2018年5月18日,中国海警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此次巡航遭遇到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的跟踪和干扰,日本外务省还对中方公务船的正当巡航活动提出了所谓的"抗议"。
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出席纪念海上保安厅成立70周年的观阅式时,叫嚣钓鱼岛是日本的领海,并表示将强化海洋“安保”工作。假如你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请你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一份简短声明,给日本以强有力的回击!!
【学以致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温馨提示: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第三篇章】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时间地点
会议特征
会议主题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讨论保卫和平、维护民族独立和
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自主学习:万隆会议的概况】




大会主持人发言
伊拉克代表发言
锡兰国代表发言
(斯里兰卡)
【万隆会议】
东道主总统发言
【历史的抉择:何去何从】
针锋相对
坚决驳斥
置之不理
沉默是金
【历史的抉择:何去何从】
No.1
No.2
【问题探究】假如我们采取这两种方式
中的一种,可能导致会有什么后果?
周恩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情景再现:周恩来发言】
求同
存异


历史遭遇相同:
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1.发展国家经济 2.维护民族独立
3.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问题探究】如何理解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


他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
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1.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也促进了亚非各国的团 结与合作

【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意义】



万隆精神
周恩来会见印尼总统苏加诺
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亲切交谈
一个政策——
一个原则——
一次会议——
一个方针——
一位伟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方针
周恩来
本课小结
政治上实现了真正独立;
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智慧。
【思维拓展】
中国近代屈辱的外交似乎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弱国无外交”。然而,新中国初期,国力依然弱小,却走出了这一怪圈。请结合本课历史的学习,说一说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使新中国实现了这一重大转变?
“他卓有成效地管理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己却没有留下一个子女;他为中国巨大的国民经济殚精竭虑,不知经手过多少钱财,却没有在外国银行里给自己存入一分钱……”
——联合国秘书长
瓦尔德海姆
课堂延伸——感悟伟人
课堂延伸——感悟伟人
“外交家—周恩来”主题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课下搜集和周恩来外交活动有关的资料,以你们喜欢的方式在活动课上展示交流。
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