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近似数
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
1.结合教材实例,了解近似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掌握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课件。
展示台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一些数据,给大家说一说,并说明这个数据是从哪里收集得到的,这个数据有什么实际意义。
生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这个数据是我在二年级课本上学到的,从这个数据中我知道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真正高度。它的高度是亚洲第一。
生2: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数约为14亿,这个数据是从《人口报》上查到的。说明中国人口数在逐渐增多。
生3:我家做新楼房花了16万元,这个数据是爸爸告诉我的。
生4:我从《中国少年百科全书》中查到了在地球上住着约70亿人口。
师:同学们从各种途径中获得了好多数据信息,说明你们在学习上都很用心!
师: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准备了一组关于2009年国庆节的一些数据,这也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研究的内容。
设计意图:学生在收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大数的意义,通过交流,感受到收集信息渠道的广泛性,增大信息量,为学习近似数奠定了基础。
(一)认识近似数
1.出示情境图。
谈话: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2009年10月1目,国庆60周年庆典,在60响礼炮声中开始,国旗护卫队正步行进了169步,寓意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69年不平凡的历程。阅兵式与阅兵分列式共用时间近66分,有56个方队和梯队,约20万人接受了检阅。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画布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
交流:说说上面的数据中,哪些是实际精确的数,哪些是表示大约多少的数?
小结:在生活中有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2.练习: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数量会用近似数来表示,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资料。请你判断一下横线上的数,哪些是近似数。
(1)实验小学共有学生1439人。
(2)到2004年末,全国共有医院、卫生院约62000个。
(3)沪宁高速公路长约300千米,投资近62亿元。
小结:像这样的有“约”“近”修饰的数都是近似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近似数,什么是精确数。同时对近似数的特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学生心里能构成近似数的概念。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并且会判断近似数了,那你们想知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吗?
1.数形结合,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出示数轴:
教师:你能在数轴上找到18000吗?从图中看18000更接近几万呢?
小结:18000比较接近2万,18000的近似数是2万,写成18000≈2万,用“≈”连接。
“≈”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
2.认识“四舍五入”法。
除了用画数轴的方法找到18000的近似数是2万外,还可以怎样得到它接近2万呢?
师:可以用“四舍五入”法:18000四舍五入到万位,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取舍。如果千位上的数字是4或者比4小,就直接舍去;如果千位上的数字是5或者比5大,就要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万位上的数字加1。千位以后的数字不管有多大,都直接变为0。所以18000≈2万。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3.交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当我们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弄清这个数要保留到哪一位,再看它尾数部分的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最后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一定要用“≈”连接,而不是“=”。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利用数轴理解取近似数的意义,然后根据意义初步理解“四舍五入”的方法,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己学习“四舍五入”的定义。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记得也就更牢了。
4.练习:233482人为什么约是20万人?
请学生读题,说说题意,特别是让学生说说对四舍五入到十万位的理解,然后请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5.对比巩固“四舍五入”法。
师: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两个式子:
18000≈2万 233482≈20万
师:从左边到右边,1800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万位上的数由1变成2,“万”位后面的尾数全舍掉,有一个“万”字。
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万”后面的尾数向前一位进“1”呢?看哪一个数位呢?这一数位有什么特点?
生:“万位”右边第一位等于5或大于5都向前一位进1,同时舍去后面的尾数。
师:像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作“四舍五入”法,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233482≈20万是怎样得到的呢?
生:233482≈20万是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得到的,因为万位上的数是3,比5小,所以应舍去,即233482≈20万。
师:同学们说得太棒了,总结一下就是,18000四舍五入到万位是2万,233482四舍五入到十万位是20万。
6.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
283000≈( ) 1970000000≈( )
交流:你认为这两个数分别选择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学生做在作业本上)
比较:用“万”作单位的数主要看哪一位?用“亿”作单位的数主要看哪一位?
设计意图:由于前面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掌握得比较好,在教学练习的时候,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又是一个好的机会,争取在课堂内把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清。这样达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得到不同的收获的目的。
1.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说清判断一个数是精确数或近似数的理由。
2.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2题,明白四舍五入到百位的含义,并能通过数轴上的位置讲清原因。
3.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3、4题,小组合作检查、讲解。
找找生活中的准确数和近似数,研究这些近似数是怎么得到的。
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 18000≈2万 233482≈20万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上课时提供富有科学知识的数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18000大约是多少万,并谈谈理由。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