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卫星运行时间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30~32页的内容。
1.结合现实问题,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能用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竖式计算,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
(课件出示)这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关于这颗卫星你知道什么相关的知识?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卫星重173千克,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师:结合这段内容,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思考: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旧知铺垫。
(1)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各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列出算式。
(3)反馈计算结果。
114×2=228(分) 114×5=570(分) 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114×21=____(分)
(3)估算结果。
师:你们能估计出“114×21”积的大致范围吗?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你的估算方法。
生1:我们组的估算方法是把114看作100,这样我们组估算的结果就是2100。
生2:我们组的估算方法是把114看作120,把21看作20,这样我们组估算的结果就是2400。
生3:我们组综合了他们两个组的方法,就是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这样我们组估算的结果就是2000。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对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对运算结果进行把握,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不同估算方法也为下面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师:刚才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有道理,虽然估算的结果不同,但是方法都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估算没有唯一答案。估算可以让我们知道积的大致范围,那么能不能准确地计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4)具体计算。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方法1: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方法2:114×21=114×7×3=798×3=2394 (把21看成“7×3”)
方法3:(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1 1 4
× 2 1
1 1 4
2 2 8
2 3 9 4
……114×1 表示114个一
……114×20 表示228个十
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1去乘114,等于114,所得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2去乘114,等于228,所得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用114+2280=2394。
学生介绍后,再请一些学生进行复述、质疑。
注意: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重点要求介绍竖式的算理)
3.试一试。
教材第31页“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计算结果。
①408×23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②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312×54。
③210×47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在计算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计算结果,鼓励学生养成预先估计计算结果的习惯,培养学生对运算负责的态度。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1.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先认真审题,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准确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3题。
4.教材第32页练一练第5题。
设计意图:让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竖式计算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卫星运行时间
114×21=2394 408×23=9384
1 1 4
× 2 1
1 1 4
2 2 8
2 3 9 4
……114×1
……114×20
4 0 8
× 2 3
1 2 2 4
8 1 6
9 3 8 4
本课通过“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知识”引入一些有关人造卫星运行的数据,让学生学会对较大的数进行估计,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可以说是单纯的计算课,枯燥无味少不了,而且书中出示的主题情境图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学生对于卫星的了解也是少之甚少,但是在课前我了解到学生对卫星都非常感兴趣,所以备课时我找了一些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图片和资料,把学生一步步带进情境中,在合适的机会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信息,从而导入新课。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