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第6节买矿泉水教案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乘法第6节买矿泉水教案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5-21 14:3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节 买矿泉水


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

1.结合“买矿泉水”的现实情境,探索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连乘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初步体会连乘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就要举办运动会了!有比赛项目的同学在赛场上奋力拼搏,那没有参加的同学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呢?有同学说了,可以帮他们拿衣服,当拉拉队给运动员助威,还有同学说可以给运动员送水,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买矿泉水,看看买矿泉水时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吧!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更是为了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以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本能产生互动,同时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参与。

(一)估一估(探索连乘的估算方法)
出示教材第62页第一幅主题图。
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并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表述清楚)
生:矿泉水每箱有24瓶,每瓶3元,买2箱矿泉水要花多少元?
2.估一估,买2箱矿泉水大约需要多少钱?
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集体交流各自不同的估算方法。
师: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1:可以将每箱瓶数往大估,2箱大约50瓶,每瓶3元,2箱最多150元。
生2:1箱看作20瓶,每瓶3元,1箱60元,2箱120多元。
生3:1箱大约70元,2箱大约140元。
师:大家估得都不错,看来答案在120元和150元之间。
设计意图:此处选择同桌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二)算一算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验证一下我们的估算结果。
1.独立列式计算,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集体交流。
生1:24×3=72(元) 72×2=144(元)
生2: 24×3×2
=72×2
=144(元)
生3: 24×2=48(瓶) 48×3=144(元)
生4: 24×2×3
=48×3
=144(元)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列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
师:我们探究出了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结合算式,重点理解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设1:24×3×2 是先算一箱多少元,再算2箱多少元。
预设2:24×2×3 是先算两箱一共多少瓶,再算一共多少元。
师: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生:从左往右计算。(板书副课题:连乘——从左往右)
师:通过计算,验证了我们的估算方法是合理的。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列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理解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说一说,算一算
课件依次出示三幅图。
1.出示第1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数学信息:有2个书橱,每个书橱有3层,每层能放35本书。问题:一共能放多少本书?)
师:你能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思路,进行估算。
学生列式计算。汇报时强调连乘算式及运算顺序。
2.出示第2题:这一题只有问题呀,你知道条件吗?
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隐含的信息:这一些小正方体积木堆了4层,每层2排,每排12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学生讨论交流列式的思路。汇报时说说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
3.出示第3题:这一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呀?要求什么问题呀?
(数学信息:鸡有45只,鸭的只数是鸡的5倍,鹅的只数是鸭的2倍。问题:鹅有多少只?)
学生讨论交流列式的思路。汇报时说说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后班内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结合积木图说清楚算式每一步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同学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答: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144元。)
估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由于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丰富的购物经验,所以在这个环节上采取先试后讲,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本堂课的核心问题,为后面分析问题和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连乘的运算顺序做铺垫。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在讲解张老师买矿泉水共花多少元的问题时,对于方法:先求出一箱矿泉水的钱数,再求出两箱矿泉水的钱数时,学生能够清楚,流畅的表述出自己的想法。但对于方法:先求出2箱矿泉水有多少瓶,再求出这些瓶矿泉水所需的钱数时,学生从问题入手去分析就比较吃力,因为和日常生活经验相悖,所以学生在表述的时候思维容易混乱。对于这一点,应该尽早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这两种方法,并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析问题。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