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第2节一天的时间教案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第2节一天的时间教案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5-21 14:3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一天的时间


教材第70~71页的内容。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难点:知道晚上12时既是24时又是0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时钟模型。


师:同学们,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则格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时间比金钱可贵。
师:是啊,时间多么可贵啊,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的时间!那么一天到底有多少时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天的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有关时间的格言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一)出示两张情境图,与同桌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
(二)组织集体交流
师:淘气正在做什么?
生:第一幅图的1时淘气在睡觉,第二幅图的1时淘气在上课。
师:这两个“1时”有什么不同?
生:虽然钟面上显示的都是1时,但是表示的却不是同一时刻。第一个是凌晨1时,第二个是下午1时。
师:两个钟面显示的时间相同,你怎么想到在两个1时前面分别加上“凌晨”和“下午”呢?(生说理由)
师:这就是我们以前学的12时记时法,你知道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几时吗?
生:一天有24时,下午1时还可以表示为13时。
师:像这种记时法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24时记时法。(板书)
(三)认识24时记时法
1.课件演示,感受一天中钟面时针转动第一圈的过程。
(1)课件演示钟面从晚上12时开始,时针、分针开始转动,一直到中午12时结束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淘气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事?
(2)当时针转完一圈到中午12时时,教师追问:一天结束了吗?时针已经转了一圈,为什么一天还没结束?从而引出:一天有24时,时针要在钟面上转2圈。
设计意图:把钟面时针转动的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并配上淘气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天的时间的经过过程,在时针转到中午12时时,教师追问:一天结束了吗?钟面已经转了一圈,为什么没有结束?从而引出“一天有24时,钟面上时针要转动2圈”这个知识点。
2.合作探究第二圈的时间,直观感知24时记时法。
(1)课件演示时针走到下午1时,引导学生思考:现在是什么时候?还能怎么表示这个时刻?当学生说出13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下午1时也能用13时表示?
(2)课件演示时针继续走到下午4时,让学生尝试用另一种方法(16时)来表示这个时刻,并让学生说说理由。继续走到晚上7时,让学生尝试用另一种方法(19时)来表示这个时刻,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3)同桌合作,一起跟着钟面上时针转动的过程,边看边说,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来说接下来的时刻。
(4)反馈交流,教师用12时记时法随机说一个时刻,让学生用另一种方法来表示,并追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能说出?有什么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12”的方法)
(5)全班再一起来观看一天中时针走第二圈的经过,看看淘气什么时间在干什么,课件演示用2种方法来表示第二圈的时间。
(6)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时间尺”发现:一天中每个时刻都可以用2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第一种是已经认识的“12时记时法”,第二种是直接从0到24的记时方法,叫“24时记时法”。
设计意图:直观的钟表走动引出“下午1时”,从该时刻入手让学生说说“下午1时”这个时刻还能怎么表示,从而引导学生合作探究“24时记时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交流反馈中引导学生说出用另一种方法表示时刻的“秘诀”,渗透转化方法,为两种记时法的互化打下基础。
3.师小结: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24时记时法吗?(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找到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一起看一下(点击图片)。24时记时法是机场、车站、邮局等部门广泛采用的记时方法。知道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这种记时方法吗?(这些部门的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出错,所以都采用24时记时法)
4.学习了这么多与两种记时方法有关的内容,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1)读12时记时法的时候前面都要加上特别说明,24时记时法没有特别说明。
(2)12时记时法记录时间的数字为1~12;24时记时法记录时间的数字为0~24。
(3)时针走第一圈时,12时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相同;而时针走第二圈时,24时记时法要加12时。
(4)要把24时记时法中的时刻换算成12时记时法,只要再减12时就可以了。(引导学生注意必须是中午12时以后的才能加或减)
5.做游戏。
这两种记时方法,同学们学会了吗?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好吗?一人选取一种记时方法说时间,另一个人用另一种记时方法把它说出来。准备好了吗?
(四)计算经过的时间
两种记时方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淘气给远方的奶奶邮信时看到了邮筒上的取信时间,让我们随他一起看一下(出示教材第70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主题图)。谁来把看到的信息和问题读一下?怎样理解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也可以利用屏幕上的钟面画一画。
1.独立思考,计算经过的时间。
2.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方法。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原型,使学生体会数学紧密联系于我们的生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完成教材第71页练一练第1~4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一天的时间
     12时记时法       24时记时法
     早上8:00 8:00
     中午12:00 12:00
     下午1:00 13:00
     下午4:00 16:00
     晚上7:00 19:00

24时记时法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学生并不陌生的,只不过由于这样的不陌生而使学生不去注意,不去思考里面的数学价值。为了唤起学生对24时记时法重要性的认识,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必须要引入一种表示时间的方法,能够很准确的表达上午、下午的概念,而且是简便的。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理解数学知识。 在教学时通过设计相关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24时记时法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发现24时记时法并不陌生,就是一种和12时记时法一样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只不过比12时记时法更加简便,更加常用。在后面的改写时,再一次引出学生一天熟悉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