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里程表(二)
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读常见的汽车里程表,并解决里程表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再次学习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培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重点:能看懂汽车里程表,并根据表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能利用线段图理解题意。
难点:能理解汽车里程表中的信息的含义,能根据含义画出线段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是怎样来上学的?
预设1:我是坐公共汽车来上学的。
预设2:我是步行来上学的。
预设3:我是爸爸开车送我来上学的。
师:你们家到学校有多远?
(指名自由回答)
师引导:如果你是爸妈开车送你上学的,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那就是:在你从家走的时候,观察一下汽车仪表盘上的里程表,记录下表上的读数。到学校后,再记录一下里程表的读数。通过计算两次读数的差,就可以知道你从家到学校的里程了。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亲身经历的情境导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这里也有里程表内容的渗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1.出示例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生:星期一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160千米;星期二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0千米;星期三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555千米;星期四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745千米;星期五回家时里程表的读数是955千米。
师:“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生自由讨论交流。
2.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淘气根据题意画了一个图,你能看懂吗?请与同伴说说。
生1:160千米不是星期一行驶的路程,应该是……
师:星期一出发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回家时是160千米,160-35才是星期一行驶的里程数。
生2:我知道了,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就是当天的里程数。
师:回答正确。
3.你知道淘气叔叔星期二行驶了少千米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并小组讨论。)
汇报:350-160=190(千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星期二里程表上的读数是从160千米到350千米,所以它们的差就是星期二一天行驶的路程。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不同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各行驶多少千米?这五天一共行驶多少千米?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4.着重解决“哪天行驶的里程数最多”这个问题并小组汇报,集体评议。
160-35=125(千米) 350-160=190(千米) 555-350=205(千米)
745-555=190(千米) 955-745=210(千米)
答: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设计意图:算法可以多样化,通过小组讨论、画图等多种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汽车里程表的认识。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理解题意、表示数量关系,可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第1~4题。
学生独立试做后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
指名学生自由说一说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
里程表(二)
(单位:千米)
前一天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35 160 350 555 745 955
160-35=125(千米)
350-160=190(千米)
555-350=205(千米)
745-555=190(千米)
955-745=210(千米)
答: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
本节课的“里程表”指的是汽车行驶里程表统计,起点数据不固定,但是具有连续性。这实际上和我们生活中电表的度数的读法是一样的,虽然课本取材来源于生活,且很贴近生活,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计程车上里程表的读数不是具体行驶的路程,而是累计上来的很有难度。于是我结合教材,通过画线段图的方法向学生介绍:读数从什么开始到什么结束,这一部分增加了多少才是司机叔叔具体行驶某一天的路程。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总体来说,这节课引入新颖,教学流程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钻研精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