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城南旧事》中的六个故事的基本情节,并可以复述出来。
2.能够对小说中的重点人物进行基本的评价。
3.能够通过精彩之处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对小说中的重点人物进行基本的评价。
2.能够通过精彩之处体会小说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因为《窃读记》而认识了台湾作家林海音,说到林海音,那不得不提的就是她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这堪称林海音的代表作。作为我们本学期阅读的重点书目之一,相信同学们已经读过很多遍了,是吗?那好,这们这节课就一起试着走近、了解这“悠悠一部城南事”。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2.刚才说到,《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那结合你自己读书的体会,我想请问问大家:什么样的小说才是自传体小说呢?(请学生来说,师适时梳理总结)出示: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方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如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现在看来,你觉得自传体小说具备哪些特点呢?(学生回答)。所以作者曾说:“读者们别问我是真是假,我只要读者分享我一点缅怀童年的心情。”
3.从全书角度看,《城南旧事》主要是讲述哪些内容呢?
(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的童年往事。
3.我想问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其实当我们最初拿到一本书时,要想对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还有一个便捷的途径,就是首先阅读本书的“前言”或者是“后记”。
(出示课件)顾名思义,“前言”在书的正文之前,又叫“序”,而“后记”呢,是出现在正文的后面,内容大多是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经过和特点。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女士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但因为版本不同,同学们手中这本书是把这篇文章作为“出版后记”来编排在书的后面。我们来看其中的一段: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城南旧事》序言
在这篇序言中,你觉得作者念念不忘的是什么?(童年)
所以,只要读懂了序言,我们就好像找到了顺畅通读本书的一把金钥匙。
二、理清《城南旧事》的大体内容
1.童年是一个人记忆的开始,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读了这本《城南旧事》,仿佛我们自己就是小英子,童年的故事一幕又一幕的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结合书的目录,我们来看,书中写了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城南旧事》中以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为线索共讲述了5个故事: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
《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2.说的不错,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请大家根据画面说出故事的名字。
(依次出示图片,请学生回答)
3.根据语言提示,说出书中具体的人物。
(依次出示,请学生回答)
三、?????走近《惠安馆》中的人物
1.大家看,正是这些人,这些事,共同编织在一起,编织成这一部《城南旧事》,编织成林海音永远怀念的童年,接下来,让我们把眼光聚焦到《惠安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惠安馆》,找到文中让你印象最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知道了什么?
人物:秀贞? ??妞儿(小桂子)? ?小英子??? 宋妈《驴打滚》??
爸爸《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结合学生汇报,剖析人物形象,鼓励学生感情朗读)
总结:秀贞那个心爱的人在许诺会回来娶她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刚出生的女儿又被父母丢弃,这样一个可怜的姑娘,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被远离的、被耻笑的、被议论的疯子;而妞儿似乎更是可怜,小小年纪就在打骂中成了养父挣钱的工具。这对苦命的母女在小英子的帮助下,终于相认。可是最终她们却在寻找亲人的途中,惨死在车轮底下。秀贞和妞儿最终以如此悲惨的方式离开了小英子,永远消失在她的生活中。
(出示PPT)其实不止是秀贞、妞儿、还有《我们看海去》中的贼、《兰姨娘》中的兰姨娘、《驴打滚》中的宋妈,这一个个人物和小英子相遇相识,而后又一个个的离她而去。林海音在提到这部作品时,曾经这样说过: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的。。离别总是让人感伤的,何况有时是生离死别。最后,连爸爸也离她而去。一首送别曲在书中多次出现。
(出示PPT):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霄别梦寒。
在这本应该充满了欢乐的金色童年里,留下的却只有别离。作家用淡雅的笔墨将这一个个的别离故事娓娓道来,表面上看似不见情感的波翻浪涌,实则更具深沉的感伤。
四、升华主题
1、(出示海报)1982年,《城南旧事》被改编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出示)这是当时电影的宣传海报,同学们看,这张海报的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地方在哪儿呢?(整个画面以眼睛为主)你看到的又是一双怎样的眼神呢?(平静、温馨、柔和、渴望、疑惑……)
是啊!透过英子的双眼,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童年,看到了那个年代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一个一个的人离去了,童年也随之离去,但那些人、那些事,永远地留在了作者的心里,也永远地印在每一位读者心灵的深处。
2.我们非常熟悉的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中读过《城南旧事》后,曾作如此评价,(出示)引读,以再次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今天看完这本《城南旧事》,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为何早先我不知道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读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看北京、看大人、看周遭的幸与不幸。而她带给我更多的却是感悟。这恐怕是一本好书的最高境界——不仅让读者丰富了视野,还令读者有所感悟。我怀念起我的童年,怀念我生活的那个年代、那个小镇、那时的喜怒哀乐。那些在我童年时留在我记忆的往事,如今不也是我的城南旧事? 感谢《城南旧事》,给我一次回味当年的机会。
五、总结全课。
正如本节课开始所说,“悠悠一部城南事”,这样的一本书,远不是我们一节课、两节课,一天、两天所能领悟透彻的,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城南旧事》,在潜心品读之中,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