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 一 课时 你知道每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国庆节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抗日战争,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开国大典 开:建立、成立的意思。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大典: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1. 学习生字新词。
2. 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 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学习目标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都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今天首都北京天安门热闹非凡,因为今天是国庆节。?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隆重举行的仪式。
指事物在一定阶段内发展的顶点。
怀着敬意看。
形容物体缓慢上升。
出生。典礼
排山倒海
瞻仰
高潮
诞生
徐徐上升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本文写了入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方面。盏宣帜阅制坦距栏汇爆泽渠隆书写指导:戋字是两横一撇、两横稍向上拉、右上角有一点,皿字要扁、下横最长。结构:上下组词:数盏 酒盏造句:过年时,我家门口挂着八盏大红灯笼。 音序:Z 部首:皿盏zhǎn八盏书写指导:木字横短竖要长、右边点要小,兰字三横、中间横要短、下横最长。结构:左右组词:木栏 栏杆造句:小桥的石栏上刻着好看的花纹。 音序:L 部首:木栏lán 石栏书写指导:左窄右宽、高度相当,右框稍窄、右边不封闭、末笔竖折是一笔。结构:左右组词:汇报 词汇造句:同学们纷纷汇集在老师周围嘘寒问暖。 音序:H 部首:氵汇huì汇集书写指导:火字细窄,暴字中间是两横、撇和捺在两竖下边起笔,下边与水字不同。结构:左右组词:爆满 爆炸造句:小丽表演结束后,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音序:B 部首:火爆bào爆发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边下方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结构:左右组词:润泽 光泽造句:国家主席毛泽东跟群众见面了。音序:Z 部首:氵泽zé 毛泽东书写指导:上下比例均匀,巨的竖折从竖中线起笔,木字底扁而宽。结构:上下组词:水渠 渠沟造句:秘书长林柏渠宣布典礼开始。 音序:Q 部首:木渠qú林柏渠书写指导:宝盖儿下面第一横要短,日小而扁,最后一横要长。结构:上下组词:宣传 宣告造句:今天班主任宣布下周一期末考试。 音序:X 部首:宀宣xuān宣布书写指导:巾字下框要扁、位置靠上、中竖要长,只字下边撇和点宽展、行笔稍重。结构:左右组词:标帜 独树一帜造句:校园里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 音序:Z 部首:巾帜zhì 旗帜书写指导:门字要宽大、方正,兑字要窄小、中间是口字、儿字稍宽展。结构:半包围组词:检阅 阅览造句:今年国庆节,首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音序:Y 部首:门阅yuè阅兵书写指导:牛字首笔撇稍短、两横紧凑、下横要长,下框扁窄,中竖贯穿上下、要长。结构:左右组词:制定 制宪造句:姐姐穿上警察制服真漂亮。 音序:Z 部首:刂制zhì制服书写指导:土字横短竖要长、一提稍长,日字要窄,下边一横要长。结构:左右组词:平坦 坦途造句:在坦克的掩护下,八路军很快收复了失地。 音序:T 部首:土坦tǎn 坦克书写指导:左右宽窄要匀称,巨字要窄、先写中间扁框、再写竖折,扁框要居中。结构:左右组词:相距 距今造句:我们家距离学校有三里路。 音序:J 部首:足距jù距离书写指导:阝要窄长,夂要宽扁、下边撇和捺交叉舒展,中间有短横,生字下横要长。结构:左右组词:隆重 隆冬造句:乌云中传来阵阵打雷的隆隆声。 音序:L 部首:阝隆lóng隆隆声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读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从“入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方面来写。课件43张PPT。第 二 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学习目标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 ),满怀( )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 ),聆听( ),观看( ),会后举行了( )。自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天安门广场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毛主席宣读公告阅兵式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开国大典分为几个部分? (串珠问题1)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默读1—4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什么?这部分介绍了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物,还介绍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等情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时间地点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 参加人数很多,参加人员来自各行业各阶层,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次大典的期待和重视。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运用 比喻、 夸张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时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了人们参加大典的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串珠问题2)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的海洋?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这是对毛主席与群众见面场面的描写,从“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出人民群众对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无限热爱之情,对新中国成立的无限期待,同时也衬托出了人民领袖的高大形象。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欣,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齐脱帽肃立” “一齐抬起头”表明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这句话体现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也表达人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的感情。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最敬爱的首脑。 人们期盼他成为当局主席,选举他为主席正合民意。默读阅兵式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来介绍阅兵式的?展示出了人民军队怎样的风采?(串珠问题3) 用“开头” “接着” 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详细地介绍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这些部队在阅兵式上的出色表现,展示出了人民军队的威风凛凛、纪律严明。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 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 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 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这是对天安门广场傍晚景色的描写,衬托出了人们仍然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无比喜悦和幸福的心情。 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表现了什么?(串珠问题4)反复写“红旗” “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这是语言描写!这段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厚情感。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动作、语言描写!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 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作者为什么反复写广场的“红旗” “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表现了什么?(串珠问题4)反复写“红旗” “红灯”,是为了写出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反复写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则表现出了人民群众喜悦、激动的心情,更表现出了其对毛泽东的无限爱戴,对祖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课文是怎样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的?又是怎样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核心问题) 作者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如“一齐欢呼”“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把手掌都拍麻了”“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等。更多的是通过侧面描写来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如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等。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红流”指的是行队伍。 写出了游行队伍之长,火光之亮。这里也是暗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大步向前,前途一片光明。7 开国大典会场情况:“丁”字形广场阅兵盛况,群众游行毛主席出现
宣告成立
宣读公告大典盛况本文记叙了 1949 年 10 月 1 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点面结合描写场面 场面描写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要把人物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写。课文记叙的是开国大典的盛况,大量运用场面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开国大典,写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和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通过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我们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壮观和热闹。举例: 如本文中每次描写完毛主席的动作,这是“点”,紧接着就描写群众的反应,这是“面”。描写毛主席是在写一个突出的人物,写群众反应是写很多人,像这样既写出一个主要人物的活动又写出全场人物的表现,这种写法就叫场面描写中的点面结合。毛主席的活动就是这个场面的一个“点”,全场三十万群众的活动就是“面”。这样的描写,让场面显得热烈而不单调。练一练: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什么?认真想一想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场景进行描写。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它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何其芳 北京和延安一样充满了歌声。
五星红旗在这绿色的城市中上升。
密集的群众的海洋:
无数的旗帜在掌声里飘动
就像在微风里颤动的波浪。
在毛泽东主席的面前,我们的海军走过,
我们的步兵走过,
我们的炮兵走过,
我们的战车走过,
我们的骑兵走过,
我们的空军在天空中飞行,
群众的队伍从广场上绕到
毛泽东主席的面前来喊着:
“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主席回答着:
“同志们万岁!”
这是何等动人的欢呼!
这是何等动人的领袖与群众的关系!跳跃着喊!
舞动着两个手臂喊!
站在主席台下望着毛泽东主席不愿离开地喊!
把这个古老的城市喊得变成年轻!
把旧社会留给我们身上的创伤和污秽
喊掉得干干净净!
举着红灯的游行的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天空的月亮失去了光辉,星星也都要躲藏。
呵,我们多么愿意站在这里欢呼一个晚上!
我们多么愿意在毛泽东的照耀下,
把我们一生献给我们自己的国家!
(1949年10月初,北京)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我们最伟大的节日”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动人心的时刻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日子,一个将要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时刻。这天,中国人将乘坐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将变成现实。
凌晨4时,整个酒泉基地沸腾了。人们冒着严寒不约而同地向航天员杨利伟居住的问天阁集中。大家都想看看即将创造我国航天历史的这位英雄。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身着太空服前往发射场的杨利伟镇静自如。他从车窗里探出头,频频向送别的人群挥手,脸上的微笑显露着他的自信和轻松。就是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八的小个子,承载着亿万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愿望。6时15分,戈壁的夜色还很浓重,他微笑着进入飞船,静待火箭点火升空。而此时,成千上万的人们已经等候在发射场外了,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里。
7时30分,大漠红日喷薄而出,太阳的身边是高高耸立、气宇轩昂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箭头直指苍穹。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飞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思考:这个时刻“激动人心”是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