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香港
1842年的《南京条约》
割占香港岛。
1860年的《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给英国。
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租期99年。
历史上的澳门
1553年,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强占澳门。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强行将凼仔、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 .
回归后的香港夜景
回归后的澳门夜景
今天的香港和澳门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2)基本内涵:“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50年)不变。
“一国两制”的构想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1981年,叶剑英在关于台湾九条建议中,指出台湾回归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决权。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邓小平提出按“一国两制”构想收回香港。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回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V
S
中英较量之——游子归来(香港回归)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我们始终坚持主权问题不容谈判,主权和治权不能分离,这是不能动摇的!
如果你们同意1997年后由英国来继续管治香港,我们可以考虑交换主权!
三个不平等条约有效中国收回的只是新界
我们从来没有承认过三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将收回是整个香港!
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只有英国才能够得到保证,如果中国收回香港,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
如果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达不成协议的话,那就要另外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了。
……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4年12月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中英联合声明》。
(1)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行使香港主权。中华
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区正式成立
回归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董建华
香港回归了
(1997、7、1)
1987年4月13日在北京签订《中葡联合声明》。
澳门回归
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中葡澳门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何厚铧
澳门回归了(1999、12、20)
你
能
说
出
这
图
案
代
表
什
么
意
思
吗
?
香港、澳门回归实行“一国两制”后经济发展情况。(单位美元)
史料1香港回归前后GDP对比图(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史料2澳门回归前后人均GDP对比图
回归后的香港、澳门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发展的新纪元。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对祖国
对港澳
对台湾
1、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2、“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导。
3、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回顾中国近代史,想一想:为什么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到祖国的怀抱?
4、中英、中葡的共同努力。
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学习小结
澳门
香港
“一国两制”构想
(邓小平)
综合国力的增强
1997.7.1
1999.12.20
回归原因
最早成功实践
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1、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 的“天才创造”是指 ( )
A 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 尊重历史与现实
C “一国两制”的构想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2、我国能够成功于1997年、1999年分别香港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B
3、香港、澳门的回归,其重要意义有( )
①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
②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④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