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目录一、印刷之变二、方向之辨三、火药之用四、交通之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5分钟】 印刷术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868年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印刷术 (2)辽宋夏金: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展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材料一:宋太祖时,官府刻印《大藏经》,共耗时
12年,雕版13万块,印刷完成后,13万块
雕版被堆放在当地府库内,从此无人问津。
材料二: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
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看了上面的两则材料,你能否告诉大家
雕版印刷技术都有哪些缺点与不足? 印刷术 (2)辽宋夏金: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展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3)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哪些进步?两个“变”:
变死字为活字
变死版为活版木活字 印刷术 (2)辽宋夏金: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展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3)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4)元:转轮排字法、铜活字印刷转轮排字法铜活字印刷 印刷术王选当代毕昇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的这一科研成果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电脑排版 激光照排 高速印刷机
现代印刷术现代生活中的“印刷” 印刷术的传播及意义意义:①活字印刷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②降低了制书成本,促进了我国及世界文化的普及和传播。目录一、印刷之变二、方向之辨三、火药之用四、交通之广指南针在航海上得到应用。
十二世纪时传播到西方。从上面的材料一、二当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汉代司南北宋指南针宋代罗盘天然磁铁人造磁铁海船使用水浮法指南针动一动:教你做指南针 将磁针横向穿过数小段灯心草,然后放在盛水的碗中。灯心草质轻于水,连同磁针浮在水面,静止时,磁针两端分别指示南北。
------沈括《梦溪笔谈》
指南针的传播及意义指南针由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拍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①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环球航行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②促进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目录一、印刷之变二、方向之辨三、火药之用四、交通之广古代炼丹时偶然发明 “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真元妙道要略》唐朝时,中国人已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竹管突火枪)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火药的传播及意义还是我们!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意义 ①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改变了作战思维与交战方式;②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造纸术 13世纪阿
拉
伯印刷术 13世纪造纸术造纸术 7世纪火药13、14世纪指南针12、13世纪欧
洲印刷术 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1.文学2.战争3.航海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弗兰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22~1626.4.9
英国哲学家 科学家①封建经济的繁荣为科技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政权由并立走向统一,社会局面相对安定;
③民族交融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④对外交往吸收了外国的先进科技;
⑤对前代的文化成就的继承与创新。
⑥劳动人民及科学家的聪明才智提示:从经济、民族及对外关系、前代文明、人的因素来讲
合作探究目录一、印刷之变二、方向之辨三、火药之用四、交通之广 中外交通发达的表现①宋朝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②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陆路交通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朝时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海路交通①宋代海路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②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 陆路交通材料研读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
元代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1.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2.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
3.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中外交通发达的影响中国西方
亚洲走出去引进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驿站制度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元朝在中央设置了回回司天监、回回药物院等机构,来自伊斯兰地区的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受到朝廷的重用。①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②促进了东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和欧亚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6、面对祖先伟大的发明创造,你有何感想?
①祖先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②我们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7、我国古代科技发达,却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我们要勇于创新,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其充分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合作探究 课堂巩固1.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是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A2. 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术的革新D 课堂巩固3.关于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不正确的是( )
A.宋代航海技术进步,海上贸易频繁
B.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陆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C.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D.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鼎盛时期D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 )
A.印刷术 B.指南针 C.火药 D.造纸术C 课堂巩固材料一: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大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课堂巩固材料二: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
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想一想,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急递铺令牌特快专递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