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二单元第二十一课《指导教学书》(人教版)
课题: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主备人: 审核人:
学生信息: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以《红楼梦》和京剧形成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2.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认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历史意义。
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学法指导:阅读、填空知识点、测试、指导归纳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
一.小说——《红楼梦》
清朝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初名( )前80回为( )作,后40回为( )续,在乾隆晚期排印面世。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 )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昆曲
1.观看戏剧已成为清代城乡民众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和( )。
2.昆曲又称( )、( ),原来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明朝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 )。昆曲吸收了南曲、北曲的特点,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及柔美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3.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代表作是洪昇的( )和孔尚任的( )。
4.清中期以后,昆曲因循守旧,由于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三.京剧
1.乾隆时,( )成为戏班荟萃之地。
2.1790年,徽商组织南方四大徽班到北京献艺,其后徽调不断吸收昆曲、(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剧种(“ ”),后被称为京剧或京戏,由于深受民众喜爱并得到皇室的扶持,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合作探究】
清朝前期,在和平统一的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吐故纳新,生机勃勃,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是史家公认的繁荣时代。你知道清朝前期戏剧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吗?
【巩固测试】
1.清代诗人黄遵宪在评价我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时说,“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
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废者”。这部“好小说”最有可能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是在( )[来源:Zxxk.Com]
A.明朝中期 B.明朝末期 C.清朝前期 D.清朝中期
3.下列关于京剧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徽剧、汉调为基础②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③在18世纪中期初步形成④当时的北京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来源:学_科_网]
4.“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以上材料出自( )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5.长篇小说《红楼梦》最早排印面世是在( )[来源:学+科+网]
A.康熙晚期 B.雍正时期 C.乾隆晚期 D.道光时期
6.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7.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说明了( )
A.诗歌在当时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B.《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读《红楼梦》在当时非常时尚
C.读《红楼梦》是当时中国人民最重要的文化活动
D.当时中国诗词的艺术成就都比不上《红楼梦》
8.清朝中后期,京剧在北京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京剧的主要基础是北京方言
B.北京是清朝都城,戏班荟萃,百家争艳
C.北京的戏迷最多,群众基础好
D.北京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9.下列关于昆曲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来流行于云南昆明一带
B.明朝时,昆曲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
C.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
D.清中期以后,由于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
请回答:(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是什么时期创作的?[来源:Z|xx|k.Com]
(2)《红楼梦》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材料二是书中的插图,表现了哪一个故事?
(3)为什么会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课件15张PPT。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习目标:
1.以《红楼梦》和京剧形成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2.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认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历史意义。
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
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难点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红楼梦》1.作者:曹雪芹阅读教材p107第1段,找出这部小说的作者? 2.原名:《石头记》 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宝玉缘》等。长篇章回小说。前80回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红楼梦》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吗?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红楼梦》3.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这部小说的具有怎样的地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红楼梦》 《红楼梦》在对凡人常事所做的细致描写中,塑造出众多的典型形象。400多个小说人物中,叛逆不驯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端庄贤淑的薛宝钗,精明强干、口甜心苦的王熙凤等,无不光彩照人。这些人物的命运无一例外不以悲剧结局,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小说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金陵十二钗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红楼梦》4.内容:5.社会意义:描写了。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6.艺术特色:一、《红楼梦》7.文学史价值: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清朝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小说作品?想一想清时期我国小说进入创作成熟阶段的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封建专制制度的逐渐衰落二.昆曲与京剧艺术戏剧繁荣时期:戏剧繁荣原因:最有影响的戏剧:清代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昆曲和京剧二.昆曲与京剧艺术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是原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
的昆山腔。
明朝的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
创作的《牡丹亭》
南曲清柔婉转+北曲慷慨激昂
诗词歌赋糅合+柔美舞姿
清朝前期,传世之作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
《桃花扇》两部政治历史剧。
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苏州昆剧古戏台昆曲起源:发展:特点:顶峰:衰落:二、昆曲与京剧艺术3.京剧艺术: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得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班的唱词通俗易懂,唱调高亢爽朗,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一时誉满京城。背景:形成的标志:形成的时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19世纪中期)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京剧徽剧皮黄戏京剧昆曲、秦腔、京调、汉调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有北京地方特色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国剧)。生:男性正面角色,老生、武生、小生。
旦:女性正面角色,青衣、花旦、老旦、武旦、刀马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
丑:幽默滑稽或反角色,文丑、武丑、丑婆子。
末:年纪较大的男性。京剧四大行当二、昆曲与京剧艺术3.京剧艺术:京剧为什么能够流传四方,成为我国最大的剧种?①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②到皇室的扶持③艺术家的不断创新1、康熙时期编纂的《康熙字典》,是一部大型的工具书
2、乾隆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最为浩繁,总计近8万卷,约有7.7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3、文津阁《四库全书》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分装在6144个书函中,摆放在128个书架上。这是《四库全书》现存唯一原架、原函、原书一体保存的版本。
知识拓展(1)曹雪芹 清朝
(2)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道光年间 北京 徽剧和汉调
(4)都反映了反封建的主题,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特点。材料一: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创作于何时?
(2)《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有何价值?
(3)京剧诞生于何时何地?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
(4)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有什么鲜明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