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科学生物实验分类探究精编
题型一:显微镜的使用与装片的制作
1. 李好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如图一,请据图回答:
(1)若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一所示的物像,可能是图二所示的哪个步骤的操作不规范引起的?________。
(2)图二所示的步骤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好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点都没有发生移位,由此可以推测污点最有可能是在________。
A.反光镜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装片上
(4)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人体结构层次来看,口腔内侧壁表层属于________。
答案:1. (1)C (2)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B (4)细胞壁和液泡 (5)上皮组织
题型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6分)为了探究环境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小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①选用籽粒饱满、均匀一致的菜豆种子60粒,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三个垫有二层湿滤纸的培养皿内。②用记号笔在每个培养皿上做好标记(如图所示),然后将三个培养皿分别放到4℃、25℃、40℃的培养箱中恒温培养7天。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③ 。
(2)除温度外,请再列举2个影响实验结果的其它变量 。
(3)培养皿垫二层湿滤纸的目的是 。
(4)若实验结果三个培养皿中都没找到发芽的菜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5)有同学说上述实验材料过于浪费,每个培养皿只需要放一粒菜豆种子就可以了。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并说明理由 。
(6)小周同学用另一种植物种子做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4℃环境中的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其它二组。请推测该植物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很可能是 。
【答案】(1)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培养皿中萌发的菜豆种子数
(2)水分、氧气、种子自身的因素
(3)提供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水分
(4)种子休眠或种子已死亡或水分不足(合理均可)
(5)否 1粒种子具有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可靠
(6)低温(寒冷)
2.(8分)植物种子的萌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培养室(温度、湿度等可调控)的适宜条件下进行了某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研究。各组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数据如下表:
(1)根据上表数据你能得出哪些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2)除了土壤含水量与温度之外,影响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含水量为15%时,该玉米种子在25℃-30℃温度区间内种子的萌发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
【答案】(1)土壤含水量为20%,在5℃-25℃之间,温度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当土壤含水量在10%~20%之间,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越高,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当温度为5℃时,土壤含水量在10%~20%之间,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为0;
当温度为25℃时,土壤含水量为20%,该品种玉米种子的萌发率最高;
(2)空气(氧气)等
(3)实验选取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相似的玉米种子若干颗
在25℃~30℃区间内均匀分成若干组(如分成26℃、27℃、28℃、29℃、30℃五组)
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疏松且疏松程度相同,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进行萌发,统计该种子7天后的萌发率。
(2018衢州)7.小柯看到香烟盒上印有“吸烟有害健康”,于是他利用实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黄豆、烟草及其他材料
探究步骤
I.用烟草、蒸馏水制得烟草浸出液(原浸液),浓度视为100%,再通过稀释原浸液得到浓度为70%、40%的浸出液。
Ⅱ.取4个同规格的培养皿,编号为1、2、3、4并在里面铺上等量的干棉花。
Ⅲ.在每个培养皿中放20粒同样饱满的黄豆,盖上盖子。
Ⅳ.每天定时向各培养皿中喷洒等量、对应浓度的浸出液,并记录数据。其中第5天的数据如下表:
编号 喷洒的浸出液浓度 第5天的平均芽长和萌发率
芽长/cm 萌发率
1 0% 10 100%
2 40% 4 95%
3 70% 1.2 65%
4 100% 0.5 35%
(1)本实验中编号为 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2)步骤Ⅱ中的棉花不预先湿润的原因是 。
(3)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Ⅰ;防止喷洒的浸出液的浓度稀释;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大对黄豆种子和幼苗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
2.如图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装置(标号①~⑥为菜豆种子)。请仔细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和_______两个编号的种子进行对照。
(2)如果由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从实验的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严重的不足之处是每组只有一粒种子,会因为_______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论错误。
(4)种子萌发除必须的外界条件外,自身还需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且不在休眠期的条件。菜豆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中的_______。
题型四: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
(8分)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如下实验步骤:①将植物A、B两张叶片分别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处48小时。②……。③将A、B两张叶片至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至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滴上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请完善小李同学的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步骤②
(2)将A、B两张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热,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3)你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它变量 。
27.【答案】(1)将植物置于光下照射4小时。
(2)防止叶片继续进行光合作用;脱色后使实验结果更容易观察
(3)A叶片不变蓝色,B叶片变蓝色。
(4)叶的大小、生长状况、石灰水质量、塑料袋体积、环境温度、光照强度等
27.(8分)为“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
(1)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设计“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便于收集产生的气体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其内的气体是氧气
(3)准备相同的两组实验装置,分别加入等量、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一组予以光照,一组遮光。用带火星木条检验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判断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
(2018宁波)24.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外阳光下,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内。太阳光与照明灯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哪个更有利呢?小科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太阳光比照明灯光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材料准备】玻璃钟罩、量筒、同一品种天竺葵、水、白磷和其他必备器材。
【实验步骤】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实验器材,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6株盛装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入6套相同的装置内,每套装置如图所示,平均分成两组。
③第一组装置放在阳光下;第二组装置放在密闭的黑色帐篷中(内有温控装置),用具有自动调光系统的照明灯照射。
④6小时后,用激光笔点燃足量白磷,待白磷燃烧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测得并记录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
……
【交流与讨论】
(1)本实验用自动调光系统的作用是调节照明灯的 。
(2)小科认为实验测得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就是植物产生的氧气体积。你认为小科的观点是 的。(填“正确”或“不正确”)
【评价与反思】
(3)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为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应向装置内提供 。
(4)为增加证据的可靠性,小科认为还需改进实验设计。
答案:24.?(1)光照强度与太阳光强度的变化相似(或光照强度或灯泡亮度)
(2)不正确 (3)二氧化碳
8. 下图Ⅰ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进行生理活动的过程,其中代码甲和乙表示细胞结构,数码①②③表示有关物质;图Ⅱ表示该植物一昼夜(O—K段)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释放量,请分析回答:
(1)在图Ⅰ中,甲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①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若环境温度降低,乙所示结构进行的生理活动会________。
(2)在图Ⅱ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________段(填图中代码);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是________段(填图中代码);在BF时间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3)分析图Ⅱ曲线,可以推测:________在光照过强的情况下,分布在叶片表皮上的部分会关闭,从而影响二氧化碳吸收,导致光合作用减弱。
8. (1)叶绿体 氧气 减弱 (2)AG OK 大于 (3)气孔
(2018绍兴)29.科研小组在研究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选取了大小、生长状况相近的同种植物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中,测定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如图。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进行的。
(2)科研小组开展上述研究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仅考虑光合作用,该种植物更适宜在土壤含水量相对较_______的土壤中生长。
(4)在一次给植物施以等量的同种肥料后,发现甲组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反而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叶绿体 (2)探究土壤含水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低 (4)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2018金华)9.(5分)小巧同学发现她家种的牵牛花,早晨为红色,太阳出来后颜色逐渐加深,中午呈紫色。她很好奇,于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花瓣颜色变化是否与光照有关?
【实验步骤】①早晨,她选取两组生长状况相同,且均开红花的牵牛花,编号A和B;②A组放在阳光下,B
组遮光处理,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③中午,观察花的颜色、记录实验现象:A组为紫色,B组为红色;④得出实验结论。请回答:
(1)实验中的变量是 ;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拓展反思】查找资料发现:牵牛花花瓣的细胞液中含有花青素,它在酸性条件下显红色、中性条件下显紫
色;细胞液的酸碱性强弱受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影响。
(3)从植物生理活动的角度分析,牵牛花花瓣从红色变为紫色的原因是 。
故答案为:(1)光照;(2)花瓣颜色变化和光照有关;(3)光照强度达到一定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使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酸性减弱
题型六:蒸腾作用
1.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上升?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33.【答案】(1)A(3)光合作用 黑暗
2.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_________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3)髓(4)汽化
题型七:生物酶的催化作用
(2018年杭州)32.(8分)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选用2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②将装置恒温1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缓慢推至B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实验3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①②③步骤。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写出过氧化氢酶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对照组的注射器B中应吸入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特性,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答案】(1)
(2)蒸馏水2mL
(3)在0℃-30℃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30℃-60℃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30℃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60℃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4)0℃-60℃时,对照组注射器B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0,。没有酶的作用时,过氧化氢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
7.小金做了如下实验: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4毫升。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蒸馏水。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
【答案】C
(2018 嘉兴)23.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酶的知识后,又开展了酶专一性的实验研究。
【查阅资料】
材料一:淀粉和蔗糖都是大分子非还原性糖类,在相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材料二: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它遇到斐林试剂显砖红色。
【实验器材】1%淀粉溶液、1%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若干试管等。
【实验过程】(1)去两只相同的试管,编号甲和乙;
(2)实验分组及所加试液如下表一;
(3)实验现象:甲、乙试管内军显砖红色。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比较甲、乙两组实验,还不能证明酶具有专一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完善】为补充证据,请你结合反思交流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设计,并预测实验结果。
(1)另取两支相同的试管,编号为丙、丁;
(2)实验分组如表二,请在表格中填写出应加试剂的种类和用量;
(3)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1)通过比较________两组实验,说明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2)……
【答案】【反思交流】没有形成对照实验(合理即可);
【方案完善】(2)(3)丙、丁试管内均不显砖红色;
【讨论分析】甲和丁
题型八:植物的感应性
(2018金华)8.(4分)在一个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如图)。将玻璃瓶放置在温暖的地方数天,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
(1)该实验可以探究植物根的 性;
(2)放置湿棉花是考虑到种子萌发需要 。
故答案为:(1)向(2)适量的水分
6.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B.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C.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6.【答案】C
8.研究植物的向性时,小金设计了如图实验:在一个广口玻璃瓶里放一些湿棉花,将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摆放在瓶壁和湿棉花之间,将玻璃瓶放在温暖的地方,并保持湿润,放置几天,待种子长出芽和根后,将玻璃瓶横着放置1-2天,观察种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状况。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蚕豆种子的向光性
B.用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做实验,有利于蚕豆种子的萌发
C.该实验主要通过比较芽与根生长的长度得出结论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能促进芽与根的生长
【答案】B
题型九:坐标柱状图和曲线图
(2018年湖州)26.某科学研究小组分别选择绿藻和蓝藻在不同pH缓冲液中进行实验。左图是光照装置示意图,右图是实验结果示意图。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产生的气泡中含有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其中绿藻产生氧气的场所是 (填细胞质中某一结构名称),在该场所中,光能转变为 能。
(3)从右图分析,在绿藻和蓝藻中, 对pH变化适应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