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春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2 07:5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峡两岸
中共对台政策演变:
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武装解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和平解放
③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④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八项主张
⑤21世纪初(胡锦涛)——四点意见,《反国家分裂法》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台湾与祖国三次分隔:
①1625年荷兰殖民者修筑热兰遮城,从此开始在台湾近38年的殖民统治。
②1945年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③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再度隔绝。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三月十四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大会,会上审议并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海峡两岸
两岸关系的变化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称为“九二共识”。
汪道涵和辜振甫举行会谈(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000年3月以来 ,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汪辜会谈—历史性突破
1990年,台湾“海基会 ”成立,会长辜振甫
1991年,台湾成立“海协会 ”,会长汪道涵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三、日益密切的交往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下,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意义?
1为我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提供了安定和平的环境
2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3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议一议:

目前解决台湾问题存在哪些阻碍?我们应如何应对?
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
“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
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一是外国的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
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势力。
目前阻挠台湾统一的势力有:
我们要如何应对:
1、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坚决打击台独势力
2、识破美国伎俩,表明我国立场,反对美国以任何形式干涉我国内政
3、采取一国两制解决社会体制问题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的解决方式有哪里不一样的地方?
海峡两岸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杨力宇教授时说:“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还可以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为什么台湾不用派遣军队?而港澳却要派遣?它们性质有何不同
港澳问题属于主权外交,台湾属于内政问题
2、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请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是雾薄如纱的台湾日月潭景观
海峡两岸
回顾历史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国时期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元朝时期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清朝初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康熙年间 设立台湾府管辖台湾
马关条约签定后 台湾被日本占领
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回归祖国
3.学以致用,联系生活策略
历史与现实具有密切关系,历史来源于生活。

讨论: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事例有哪些?
引导学生从汪辜会谈、台胞探亲、
人员往来、两岸三通、经济往来等方面
进行感受。

除了汪辜会谈和“九二共识”政治性较强之外,
其余的都与生活息息相关。
☆政治会谈 ☆民间交往
☆经济合作 ☆文化交流
请用事实说明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
海峡两岸
走近台湾
2015年,习近平会面马英九
2005年,连战“和平之旅”
2016年,习近平会见洪秀柱
政治访问
经济合作
2008年,台湾同意开放“三通”
高秉涵带领孙辈游历泰山
赴台旅游游客
☆旅游往来
☆文化互动
1、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党和政府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一中一台,两岸分治”
C.“不统不独,维护现状”
D.“一国两府,对等竞争”
2、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之所以迅速发展,最根本的一点是( )
A.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C.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D.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共同促进
A
A
巩固练习
3、台湾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回归祖国,与香港最大的不同是( )
A.台湾享有高度自治权
B.台湾有独立的立法、司法和终审权
C.台湾以地区的名义在国际上从事外交活动
D.台湾有自己的军队,大陆不派军驻台
4、过去,海峡两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是“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这说明两岸( )
A.已实现了通邮
B.已实现了直航
C.已开通了电话等通信业务
D.相互探亲访友,热闹异常
D
C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再次郑重呼吁:作为第一步,海峡两岸可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材料二 以第二次汪辜会谈为起点,只要有助于两岸和平发展及国家民主统一的议题,都可以开展沟通对话,期能双方合力耕耘,使两岸关系拨云见日,迎接春暖花开时节。 ——中央台北(1998年)2月10日电
请回答:
(1)举出一个“‘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的例子。
(2)“两岸关系拨云见日,迎接春暖花开时节。”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汪辜会谈”
两岸加强交流、勾通,摈弃前嫌,消除隔阂,
可以相信,在统一的道路上会越走越近。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辟荆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夏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
材料二: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双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
材料三:2005年4月至5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引起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两岸大部分人民对连、宋大陆之行表示赞同、支持和理解。但以陈水扁为首的一部分人却大肆诋毁连、宋,不断在岛内掀起“台独”逆流。——《新闻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作者在完成哪一重大历史活动后的心情?
(2)材料二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提出后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将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几种?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台湾回归的主要动力是什么?阻碍台湾与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你认为祖国统一的前景怎样?
(1)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成果:香港和澳门回归。
方式:一是和平统一,二是武力统一。
(3)动力: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或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
阻碍:“台独”势力和外来干涉。
前景:海峡两岸最终必将统一。
人生处万类
知识最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