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 月 日 星期 课型 本学期第 课时
教学内容
20、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1.学习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了解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2.熟读会话,并能仿照会话,搜集其他民族的一些民俗民风。
过程
与方法
1.朗读法
2.讲授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情,培养开放意识,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
掌握“进行、给、讲究”的常用意义和用法,能够正确使用。
熟读会话,并能仿照会话,搜集其他民族的一些民俗民风。
学习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了解他们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①学习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会读、会写。
②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情,培养开放意识,尊重多元文化。
导入
新课
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来,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
20、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提出生字
呈 chéng
曳 yè
载 zài
朱 zhū
帘 lián
词语解释
异彩丰呈:奇特的光彩纷纷表现出来。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看也看不过来。
摇曳:摇荡。
兴致:兴趣。
载歌载舞:又唱歌又跳舞。
轮番:一个接一个地。
朱红:比较鲜艳的红色。
持续:按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
门帘儿:门上挂的挡风的布。
切记:牢牢记住。
词语例解
进行:我们进行了写字比赛。
进行:演出正在进行,不要吵闹。
进行:领导对我们班进行了检查。
讲究: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
讲究:藏族文化很有讲究。
讲究:他是个很将就穿着的人。
给:她把这本书给了我。
给:老师让我把手机给她。
给:他正在给我们演节目。
给:老实正在给我们上课。
小结
通过本课的讲解,同学们对所学的新词掌握的很好,能够简单造出正确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①熟读会话,并能仿照会话,搜集其他民族的一些民俗民风。
②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情,培养开放意识,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风情,培养开放意识,尊重多元文化。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给大家布置了个作业,就是搜集咱们藏族的民风民俗,现在由谁来说说?......
很好,同学们对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都了解得很多,那么老师想问问,如果有机会你们愿不愿意交更多的其它民族的朋友呢?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让我们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对你们以后交朋友有很大帮助。
①献哈达迎接贵宾。
②唱敬酒歌。
③藏人热情好客主人会端来奶茶、手抓、酸奶。
④洒隆达祈祷平安。
⑤送给别人狗时摸上酥油。
⑥礼品上捧上哈达。
⑦敬酒时必须喝三杯。
⑧女、男第一次到对方家,家中必须有礼物。(腰带)
⑨喝酒时向天弹三下,你喝不喝都表示你的诚意,弹三下表示敬之深。
⑩捡三块石头放到尼玛堆上表示敬山,保佑自己平安。
⑾还有喝酒时上弹天一下弹地,后给自己的。
板书课题
20、异彩纷呈的民风民俗
教学过程
★仿照课文,就大家熟悉的某一节目或风俗习惯做会话练习。
藏历年
酥油花灯节
赛马节
酸奶节(雪顿节)
沐浴节(尕玛日吉)
献哈达迎接贵宾 b、洒隆达祈祷平安 c、敬酒时唱敬酒歌
d、喝酒时的动作 e、礼品上捧上哈达。
第一组:展示的是白族的风俗,包括大理三月街和白族三道茶。
第二组:展示的是凤凰古城的风情,包括沿江而建的木制吊脚楼,江边男女对歌,在沱江上放灯。
第三组:展示的是蒙古族的习俗,包括招待贵宾的习惯和蒙古包搭建的风格。
总结:本课时会话课文,通过学习本文让同学们了解各族的民族习俗,注重朗读,进行会话练习。
布置作业
生字、词、造句。
P160页三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在教学中本人发现了以下一些情况:
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尤其是对生字、词的学习上,讲完生字、词之后,立即联系,起到巩固生字、词的作用,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讲解生字、词时,由学生自己分析生字,拼音等,提高了学生的预习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做到。
让学生自己展示本小组的答案,在练习讲解中,并说出理由。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对学习汉语没有兴趣,对词语的理解比较差,在说句子方面几乎说不出一句通顺的句子,所以在今后要多注重此方面的教学,多与学生交流、对话,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