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2 09:2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和国外共缔结过近1200个条约,基于“弱国无外交”这一基本丛林法则,这些条约基本都是不平等条约,涉及对中国的割地、赔款、租界、驻兵、关税、法权、传教权......
屈辱外交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1.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
3.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这幅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举着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

“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被迫、屈辱的外交。
观看: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到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中国一步一个脚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
——《大国外交》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
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

?
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




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笑回答道:







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
“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1.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周恩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议,莫斯科,1950年2月14日
1949年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提出
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
中国与印度两国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3段。1962年两国因边界争端爆发了一场边界战争。几十年来,虽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寻找公平、合理解决边界争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段合计,印度共占领我9.2万平方公里领土,这样大面积的领土争端,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是一个国家非法侵占别国领土的最大案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极大耻辱。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缅两国签署《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与缅甸总理吴努亲切握手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1954年4月中印签订《关于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载入该协定
5.重申
6.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014年,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习近平宣布,为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政府决定设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谊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
日内瓦会议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恩来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初露锋芒日内瓦  周恩来舌战群雄
美国对新中国政策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Cold War? 1947年-1991年
危机四伏的万隆会议——“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目标导学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万隆会议
(1)召开: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中国遇到的问题: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伊拉克代表首先发难
锡兰总理节外生枝
中立国与结盟国家激烈交锋
置之不理沉默是金
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有的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4)中国代表团的贡献: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曾遭受帝国主义侵略
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历史遭遇相同:
面临问题相同:
周总理当机立断,把原来准备的发言以书面形式散发,针对会议出现的情况,在大会上作了一个补充发言:
1955年4月24日万隆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会议充满了亚非世界团结胜利的喜悦。各国之间加强了了解,为后来许多国家建交创造了条件。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美国记者
万隆会议7天,留给历史这样一组数据:168小时中,总理合计睡眠只有13小时,共参加了16次会议,进行了10次会谈,举办了15次招待宴会
(5)万隆会议作用:
中国代表团还积极开展会外交往,与很多国家代表团举行会晤,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周恩来与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及其夫人合影
周恩来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右
二)、缅甸总理吴努(右一)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
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本次会议还形成了“万隆精神”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弘扬万隆精神,加强亚非合作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 4月22日,亚非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 推进合作共赢》的重要讲话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
1954年访问
缅甸
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2)成立第一年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交
(1)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建国第一年
 外交成就
2.20世纪50年
 代外交成就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
开创了我国外交新局面
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1.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3.新中国成立后,率先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
A.美国 B.印度
C.苏联 D.蒙古
D
A
C
4.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5.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6.下列对周恩来重大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任职黄埔军校,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参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谈判和重庆谈判 ③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B
A
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
?




8.万隆会议上出现了哪些不协调的声音 ?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