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反映了中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C.“大跃进”时期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2. 201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0周年。下列对一五计划认识正确的是( )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2017年12月 24日,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这 是我国工业领域的又一重大成果。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成就是( )
A.大庆油田建成投产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4. 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成果展示会”。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第一批国产喷气式飞机
③武汉长江大桥 ④大庆油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6.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抗美援朝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一五”计划完成后
7.下列哪一部法律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 农业丰则基础 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 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2. 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13.下图反映了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比重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是( )
A.进行土地改革 B.实行三大改造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一五”计划
14.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 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
A.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15.下面是“1952—1957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例关系表”,其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有( )
主要指标 1952年 1957年
国家财政收入 全民所有制 58.1% 70.6%
集体所有制 1.2% 16.7%
工业总产值 全民所有制 41.5% 53.8%
集体所有制 3.3% 19.0%
①土地改革的推行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④资本主 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 20世纪5 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提高了生产效率
C.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破坏了国民经济
17.下面宣传画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大跃进”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8. 胡绳说:“作 为伟大的民族英雄,毛泽东是一心想中国富强的。问题是他过分相信了革命可以解决一切,不断革命,继续革命。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作者对“文革”的认识不包括( )
A.“文革”是错误的革命 B.“文革”结束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契机
C.“文革”应该被否定 D.“文革”也取得成果,应该肯定
19.《中国历史上错失的三次战略机 遇期》一文中说:“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这里的“内乱”是指( )
A.三大改 造 B.“大跃 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0. “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
A.“一五”计划期间 B.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材料题
21.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探索中,有成就也有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 年,全 国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我国过去所没有的一些工业部门,包括飞机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以及高级合金钢企业等,从无到有建设起来。
——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下册)
材料二 1960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却下降了22.7%;工业和农业产值比例由5.7∶ 4.3变为7.8∶2.2。
——岳麓版《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
(1)举一例“汽车制造业”的成就。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有何意义。
(2)材料二工农业产值比例变化暴露出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当时我国哪些运动所致?
2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材料二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材料三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C 3. B 4. A 5. C 6. D 7. B 8. A 9. B 10. B
11. B 12. D 13. B 14. D 15. B 16. D 17. A 18. D 19. D 20. B
二、材料题
21.(1)成就: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问题: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2.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 了基础。
(3)说明了“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4)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做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