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跟年龄无关,成功人士也有没教养的行为,天真可爱的孩子也知道礼义廉耻。
九年级语文上册
1.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重点)
2.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正反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及作用。(难点)
3.了解良好的教养对于个人的重要意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素养)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大师,被誉为 “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足于说明他的“教养”对俄罗斯的影响。著作有《善与美书简》《思考俄罗斯》《俄罗斯文化》等。
《论教养》选自《世界文学》2007年第3期。谷羽译。有删改。这篇文章收录在利哈乔夫为青少年写的 《善与美书简》中,这些“书简”论述的都是道德、情操的修养。在书中,利哈乔夫和年轻人谈了怎样学习、怎样生活,并告诫年轻人要走的道路相当复杂。
涵
恪
诺
尴尬
箴
碍
汲
匙
庸
惫
霆
养
守
言
妨
取
疲 不堪
gān gà
贸
然
允
汤
附 风雅
大发雷
矫揉
造作
扭捏
作态
絮
彬
絮叨叨
彬有礼
持续不
懈
ài
kè
zhēn
nuò
hán
mào
xù
niǔ niē
jiǎo róu
tíng
bèi
yōng
chí
jí
bīn
xiè
词语解释
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可以作为学习、效仿标准的人或事物。
形容非常疲乏。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比喻大发脾气,高声斥责。
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贸然】
【典范】
【疲惫不堪】
【彬彬有礼】
【大发雷霆】
【漠不关心】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能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严格遵守。
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随心所欲】
【涵养】
【一意孤行】
【自吹自擂】
【恪守】
【自持】
【矫揉造作】
自由读课文,思考:
1.读课文第1段,说说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1.读课文第1段,说说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指出良好的教养的三个来源——家庭、学校和自身。
假如一个人在家里对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都缺乏教养的话,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地方做出有教养的举动。所以,作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1.读课文5—10段,说说没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
(1)在家里,懒得帮助疲惫不堪的妻子刷洗餐具;对妻子儿女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家里有人在看书或做功课,也总是把收音机或电视机的音量放得很响,或高声说话。
(2)对自己亲人的性格、心理缺乏了解,对他们的习惯和愿望总是漠不关心。
(3)进入成年后,仍把接受父母的关爱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与此同时却看不到父母也需要关爱和帮助。
(4)当着外人的面,跟妻子或者孩子们开玩笑,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
4.读课文第11、12段,说说有教养的表现有哪些,并列举出来。
(1)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2)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
(3)待人处事绝不会自吹自擂。
(4)懂得珍惜别人的时间。
(5)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都始终如一,稳重随和。
讨论: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对比论证,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给读者一个对照,明白这些现象就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成章,不管是从认知规律还是情理上也容易让读者接受。
说一说: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读的修养。“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和仪态。“教养”是“风度”的内在基础,“风度”是“教养”的外在表现。
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
1.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对比论证。将无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②举例论证。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是有教养和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2.结合本文作者的观点,你觉得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诚信守约
无信则不立,无信则无德。参加各种活动都要守时,迟到不论什么原因都是失礼的。不能按时赴约要事先通知,让人久候是对朋友的怠慢,但过早到也不好。
和善亲切
对人要和善亲切,彬彬有礼,不冷淡,发自内心地去关心别人。
要仁慈温柔,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
听到他人的观点,即使不同意,也不喊叫“瞎说”“废话”“胡说八道”,而是陈述自己的理由。从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在同别人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不当众指责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从不表示否定态度。
尊重他人
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列举众多“无教养”及“有教养”的表现,深入浅出地探究“真正的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启发我们思考教养的真谛,自觉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学后感悟
感悟一:有教养的人是受人尊敬的,就像有财富的人被人羡慕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铭刻在我们的骨髓里。一个人的教养首先应该是仁爱和正义,我认为孝敬父母,关爱弱小,同情弱者,以诚待人,这就是为人的最高教养。
学后感悟
感悟二:一个人的教养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教养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是受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的。因此,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关注孩子的教养问题。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而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飞得远不远。
?
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综合运用。
“教养”很具体,因为它总是体现在人们言谈举止的细节中;“教养”也很深刻,因为它折射出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自然的态度。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剖析了“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种种表现,在对这众多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他对生活现象的观察非常细致,针对性很强,文章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
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
本文行文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本身,到剖析教养的重要表现——“优雅风度”,其中贯穿着作者的基本见解:教养的本质是尊重。作为一篇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文中有探讨问题的逻辑和推论,又有大量生动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观点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复品味。
论 教 养
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无教养(反面举例)
有教养(正面论述)
怎样做到有教养(优雅风度)
基础:关照态度
体现
不大声喧哗
衣着整洁
不絮絮叨叨
敬重社会,珍惜大自然、动物等
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开门见山,引出论题——分析良好的教养来自哪里
恪守( ) 箴言( ) 雷霆( )
汲取( ) niǔ niē( ) ɡān ɡà( )
hán( )养 bīn bīn( )有礼
kè
zhēn
tínɡ
jí
扭捏
尴尬
涵
彬彬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A.典范 愚蠢 随星所欲 一意孤行
B.谦让 难堪 自吹自擂 娇揉造作
C.背诵 付诸 絮絮叨叨 理所当然
D.恪守 箴言 随即应变 附庸风雅
C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附庸风雅,有的男青年去染头发、戴耳钉、着异服,这些行为让一些老年人十分反感。
B.在工作中,自吹自擂的“孔雀”式干部、撸起袖子不干活的“摆拍”式干部,很难赢得民心。
C.不顾很多国家的反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意孤行,正式签署命令:对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征收高额关税。
D.眼下,达州中小学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彬彬有礼的言谈举止,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A
【解析】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1)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 )
(2)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 )
(3)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 )
(4)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 ( )
递进复句
条件复句
假设复句
并列复句
4.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者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地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B
5.(河北中考)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⑤②③④⑦①⑥ B.②③⑦①⑥④⑤
C.⑤②③⑦④①⑥ D.②③⑦⑤⑥④①
传统文化
言 志①
颜渊、季路②侍③。子曰:“盍④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⑤,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⑥。”颜渊曰:“愿无伐⑦善,无施⑧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③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④盍:何不。⑤裘:轻暖的皮袄。⑥憾:遗憾。⑦伐:夸耀。⑧施:表白。
A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劳苦)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B
3.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段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朋友)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孔子:仁义;子路:重情义;颜渊:谦虚忠厚。
教养,在点滴中教化养成
金正波
①前几日,乘地铁去上班,正值早高峰,有很多人排队候车。地铁到站,车门刚刚打开,大家都很有秩序地等车内的人先下,然后再上车。可是,正当一位大爷准备下车时,一位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士着急忙慌地突然冲进车厢,差点把老人撞倒。她没有表示任何歉意,便赶紧找了一个空位心安理得地坐下了。
拓展阅读
②乘坐公共交通,先下后上是基本常识。可是这位女士只顾自己,不顾周围人的感受,既让自己出了丑,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这样“不拘小节”的人不在少数,像本期读者来信中列举的种种行为也是如此:有顾客吃自助餐大量浪费却不听劝告,在公共场所衣着暴露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儿,却能反映个人教养和国民素质所暴露出的问题。教养往往就是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丢分的。
③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在衣食住行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有失教养的行为为何还是屡屡发生?我们应该反躬自省。
④从缺乏教养的诸多表现来看,基本上都是不重视细节问题,总认为无伤大雅、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这是“标新立异”,是“坚持自我”。当然,每个人都有表达个性的权利,但应该以不破坏最起码的公共礼仪规范为前提,毕竟每个人都是
“社会人”,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中要体现个人的风度品位、修养情操。公交车上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乱丢垃圾,穿衣整洁得体,凡此种种,虽是小事,但都是个人教养的最好展现。只有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才能转化为一点一滴的行动,养成良好的习惯。“诚于中者形于外”便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重礼仪讲文明的习惯养成,只靠个体的道德自律和行动自觉是不够的,还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树立最基础的行为准则和公共规范。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草坪上“小草青青,踏之何忍”的
标志牌,虽然还有极少数人为了图方便,视而不见地践踏,但大多数人都能以此为戒,自觉遵守。行人留下的脚印少了,得益于这种善意的引导提醒,而且越来越多的草坪上已经无需立牌,人们也会主动绕行。近年来,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抽烟、酒驾等现象,随着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也有明显好转。
⑥可见,教养是从细节中、从点点滴滴中教化养成的。教养培育和庄稼灌溉的道理一样,大水漫灌虽能疏解一时之旱,但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滴灌”可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修正生活中的细节问题,耐心细致地“滴灌”,久久为功,方能浸润社会肌理,教化世道人心。
⑦《论语》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教养如何培育?餐桌上的一碗一筷,谈笑间的一言一行,细节处的每一次改观,都是塑造有教养的现代公民的必修课。
(《人民日报》2016年8月23日)
阅读短文,思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教养,在点滴中教化养成。
2.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第①段记述了一位年轻女士没有教养的表现,引出议论话题:教养。同时作为事例,从反面论证了“教养,在点滴中教化养成”这一中心论点,使文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论证。将“教养培育”比作“庄稼灌溉”,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教养是从细节中、从点点滴滴中教化养成的”的观点。
1.继续搜集有关教养的名言警句,积累句子。
2.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的不足之处,做一下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