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设计 刘会芳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弄清文章的论证过程,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2.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文章的驳论方式:驳论证
2.揣摩语句,理解深层含义
3、理解关键语句, 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方法
1、列表法:可采用列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2、品读法 读重点语句,品味其思想内涵和写法。
3、讨论式 在讨论中互相启发。
4、探究式 在讨论的基础上,对某个或几个问题变换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四、教学手段: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投影展示),鲁迅,一个文化的领袖,又是一个时代战士,思想的领袖。他用文学家敏锐的目光和战士坚定的革命意志同一切反革命作着斗争,戳穿一切黑暗。 所以说他的语言如“投枪”“匕首”。
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更进一步走进鲁迅,体会文章的结构及语言特色。
二、 驳论文 ( http: / / www." \t "_blank )知识回顾
议论文 ( http: / / www." \t "_blank )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是( ),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驳论据、驳论证。本文是( )。
三、品味课文结构
1、给本课列一个结构图
(讨论并归纳)
2、体会本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的特点
本文结构严谨,论证严密的。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第二部分为本论,第三部分为结论,层次极为清楚,重点极为突出。部分与部分之间,段与段之间,作者很讲究衔接,过渡的自然紧凑。如第二部分开头用“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一句紧挂第一部分对方的事实论据,然后进行分析驳斥。第二部分中驳斥敌论与正面论证己见之间安排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6自然段),从揭露一小撮不但失掉自信力而且在发展着自欺力的中国人转向歌颂“并不失掉自信力”的广大中国人民。本文作品结构的谨严不仅表现在段落的衔接上,也表现在句子词语之间的照应上。如题目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结尾便回答“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字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又如“自信力”与‘自欺力“的相互呼应,都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
四、品味词语
本文论证严密,结构严谨,一路下来,真是酣畅淋漓啊。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迅的语言特色:尖锐、泼辣,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意味。而且用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加强了驳论效果。所以说鲁迅的语言是“投枪”、“匕首”,一点不错。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中的一些词句
1、说明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之状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沉迷于其中的滋味因而也不愿自拔。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
2、文中“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自信力”:自信,即相信自己。自信力,即自信心。
“他信力”文中指“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
“自欺力”:文中指“求神拜佛”,麻醉自己,自欺欺人。
3、下列语句中的画线词语分别比喻什么?
(1)、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是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
(2)、“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脂粉”,比喻美化,指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伪装了的反动宣传
(3)、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地底下”比喻处于地下斗争的各种革命力量。在当时,这股力量指中国共产党。
“状元宰相”指的是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4、做练习,体会“中国人”的不同含义。文中的中国人有三个含义:A、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B、大部分爱国的人民;C、所有中国人。找出文中含“中国人”的句子,指出其具体含义。
(1)、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C )
(2)、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A )
(3)、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 C )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B )
(5)、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A )
(6)、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C )
五、联系实际,口头表达
课文说“我们从古到今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这一类的人们,在上世纪30年代,“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战斗”。那么,在21世纪懂得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例如:他们是把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的科学家钱学森、袁隆平…,他们是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姚明、刘翔…,他们是遨游太空的航天人杨力伟、费俊龙…他们是用大爱大孝感动中国的徐本禹、谭千秋…)
六、教师总结:各种灾难与中国历史相生相伴,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一百多年的近代史,每一章都充满着正义与邪恶、谎言与真实、光荣与耻辱的斗争,中华民族始终未被斗倒,靠的是相信自己。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又自豪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人成功举办了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神州七号宇宙飞船载着3名宇航员再次成功完成中国人飞天的梦想,面对大冰雪、大地震等自然灾难,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华美的篇章。…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对未来、对自己都充满着信心!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
2、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摆出对方的论据论点
1、论据
1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2 不久,只希望“国联”
3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2、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二)驳斥敌论的的论证和论点
1、直接驳斥对方的论证: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2、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提出自己的论点和论据
①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论据
古
今: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战斗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三)结论:号召广大中国人民要分清是非,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中去
古
(三)结论:号召广大中国人民要分清是非,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中去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
今: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的战斗
②论据
①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提出自己的论点和论据
1、直接驳斥对方的论证: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
(二)驳斥敌论的的论证和论点
2、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4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5 不久,只希望“国联”
6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1、论据
(一)摆出对方的论据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