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
太空一日
明确学习方向
1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体味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难点)
3.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激发热爱科学、勇于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重点)
太空一日
杨利伟
作者简介
杨利伟,1965年生于辽宁绥中。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2003年10月15日,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同年11月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获颁“航天功勋”奖。
本文选自《天地九重》(解放军出版社2010年版)。有删改。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了21小时23分,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2010年5月,解放军出版社推出他耗时两年亲笔写成的自传《天地九重》。书中,他对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做了最为全面、详尽的描述。
课题解析
“太空”点明地点,“一日”点明时间。“太空一日”即在太空中一天的生活。标题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惊心动魄—触目惊心
相同点
不同点
辨析 1这部战争片中,有不少( )的场面。
2这次地震造成的惨剧真是( )啊!
惊心动魄
触目惊心
辨析
都可用来形容让人非常吃惊的事。
“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含褒义
“触目惊心”指看到某种严重情况引起的内心震动,含贬义。且前者的适用范围比后者广,无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对象前者都能运用,而后者只适用于能看得见的对象。
认读拼音
模拟nǐ 炽chì热
俯瞰kàn 严谨jǐn
逃逸yì 稠chóu密
遨áo游 瞬shùn间
烧灼zhuó 概gài率
船舷xián 轮廓kuò
确凿záo 无虞yú
千钧jūn重负 屏bǐng息凝视
多音字
载
zǎi
zài
三年五载
载重
率
lǜ
shuài
概率
率领
词语学习
炽热chì rè①温度极高,极热; ②感情和情绪热烈。
五脏六腑wǔ zàng liù fǔ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千钧重负qiān jūn zhòng fù比喻很沉重的负担。
耐人寻味nài rén xún wèi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俯瞰fǔ 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严谨yán jǐn严密谨慎。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形容使人神魂震惊。使
概率gài lǜ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
屏息凝神bǐng xī níng shén聚精会神,屏住呼吸。
形容要干一件要紧的事情前专心致志,惟恐不 能完成的神态。
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一目了然yī mù liǎo rán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轮廓lún kuò轮廓,指边缘;物体的外周或图形
的外框。引申为事情的概略。
辨别biàn bié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期待qī dài期盼,等待。
俯瞰fǔ kàn指俯视,从高处往下看。
分辨fēn biàn区分辨别。
呈现chéng xiàn展示出。
视野shì yě空间范围或见识 。
验证yàn zhèng检验或测验精确性或准确性。
确凿què záo真实,确实。
本末倒置běn mò dào zhì比喻把主次、轻重的
置弄颠倒了。
寂静无声jì jìng wú shēng安静的没有声音。形
容非 常安静。
美文美句
1、第4段开始时飞船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甚至比电梯还要平稳。
将飞船缓慢升起的平稳和电梯的平稳进行对比,直观地写出了飞船刚刚升起时的状态。
2、第11段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
时间精确到秒,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美文美句
3、第13段在空中度过那难以承受的26秒钟时,不仅我感觉特别漫长,地面的工作人员也陷入空前的紧张中。因为通过大屏幕,飞船传回来的画面是定格的,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
神态描写:侧面反映航天飞船升空瞬间的惊险。大家都担心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故。
4、第17段当我返回地球观看这段录像时,我激动得说不出任何话来。
“说不出任何话”表明杨利伟既为自己成功完成任务而激动,也为同事的关心而感动。
美文美句
"仔细分辨"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第21段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
6、第25段但是,我没有看到长城。
特别指出“没有看到长城",既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说明关于长城的“流传甚广”的说法的错误。
美文美句
7、第29段不知道那些是什么,我认为也许是灰尘,高空可能并不那么纯净会有一些杂质,也可能是太空垃圾。
“也许”“可能”表猜测,说明"灰尘”“太空垃圾”只是作者的猜测,并不肯定,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8、第34段“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后,航天员都产生过这种错觉,但他们已有心理准备,因为我跟他们仔细说过。
“仔细说过”体现出”我对同事的关心、爱护和对航天工作的负责。
美文美句
9、第37段 我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未能发现什么。
“趴”“听““看”“找出"几个动词,准确写出了“我”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10、第43段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面100公里,逐渐进入稠密大气层。
"5时35分”“5时58分”6时4分”,一连串的时间,精确到分,既说明了操作的科学严谨,同时也营造出了紧张激动的氛围。
11、第45段让我紧张以至惊慌的却另有原因。
引起下文对“我”惊慌原因的详细讲述。
12、第60段我后来问过俄罗斯的航天员,他们从不给新航天员讲述这个过程,担心新手们害怕。我回来却讲了,每一个步骤都给“神六”和“神七”的战友讲了,让他们有思想准备,并告诉他们不用紧张,很正常。
对比:通过和俄罗斯航天员做法的对比,表现了我国航天员敢于直面困难、认真严谨的品质,也表现了“我”对同事的关心、爱护。
13、第64段我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我迅速按下了切伞开关。
迅速“体现了“我”做事果断、技术熟练的特点。
14、第67段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表现了“我”回到地面后喜悦、激动的心情。
课文分析
1、第②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独立成段,简短有力,表现出作者的喜悦、激动和自豪。
2、试简要分析第⑨段段首“意外出现了”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交代“我”所承受的风险,增强紧张氛围。在结构上,设置悬念,简洁明快,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分析
3、第15段飞船升空中的意外消失后,作者写“指挥大厅”鼓掌欢呼的情形,用意是什么?
侧面描写。写地面工作人员看到“我”安然无恙时激动的反应,既表现出了他们对“我”的担心,也烘托出了首次载人飞船太空飞行的艰辛。
课文分析
4、第22段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分辨大概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同是写在飞船上俯瞰地球所见,“准确”和“大概”两个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准确”表肯定的确切性结论,“大概”表估计、大约的粗略性描述,二者是因在飞船上俯瞰地球的范围大小有异所致。因为“飞船有预定的飞行轨道,可以实时标示飞船走到哪个位置,投影到地球上是哪一点,有图可依,一目了然”,所以对于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判断是“准确。而“飞船的飞行速度比较快,经过某省、某地域乃至中国上空的时间都很短”,每一次飞过后,所范围相对狭小,所以“到哪个省,正从哪个地区上空飞过”的结论只能是“大概”。
课文分析
5、 第34段 “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升空时,航天员能把这种错觉迅速调整过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航天员已有心理准备;第二,飞船舱体的内壁刷着不同的颜色,天花板是白色的,地板是褐色的,便于帮助航天员迅速调整感觉。
6、阅读第40-42段,概括是如何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的。
接到“返回”指今后,飞船开始在轨道上制动,然后进行180度的“调头”,当飞船的速度减到定数值后,脱离原来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
课文分析
7、第49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段文宇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真切地描写了归航途中遇到险情时“我”的心理,表现了“我”极度紧张的心理活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8、第50段写情急之中的杨利伟想起了出事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这是为什么?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都出事也曾出现过这种现象,作者意在强调舷窗出现裂缝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表明了“我”当时的紧张恐惧心理。
小试牛刀
1、第③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比喻。运用比喻,把“我”比作“一块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当时身体僵硬的状态,由此可见“我”在火箭起飞时心情的极度紧张。
2、文中第12段引用聂海胜的话有什么作用?
证实了前文说到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写出了改进后的飞船在性能方面得到了提升,表现了航天工作者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
小试牛刀
3、第31段面对“本末倒置”的错觉,杨利伟是如何克服的?
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静下心来暗示自己是正着坐的,经过几十分钟后,终于调整过来。
4、第37段在太空中听到敲击声后,杨利伟为什么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敲击声虽然不时出现,但并没有影响飞船的运行,所以他没有向地面报告这一情况。
小试牛刀
5、第38段中“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它”以及“我一次又一次地听”“反复听”等细节表现了什么?
这些细节表现了航天工作者不放过任何求证机会的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
6、第44段中飞船返航时杨利伟遇到了什么困难?他的反应是怎样的?
飞船急剧减速,产生近4G的过载,对人的前胸和后背产生很大压力。杨利伟身体上能够应付自如,心理上也没有为之紧张。
小试牛刀
7、第53段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表达作用?
插叙。补充交代了以前做实验时,工作人员没有发现这些裂纹的原因,进而消除了人们心中的疑问。
8、第59段中的动词富有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提”“拽”“拉”“晃荡”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伞打开的全过程和带给宇航员的具体感受,极具画面感,同时营造紧张的气氛,说明跳伞这段过程的危险性、关键性。
问题探究
一、文章采用小标题设计,有什么好处?
采用小标题设计,不仅能够让读者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够从不同角度、有重点地展现事件,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第23段中特别提到我国首都北京,有何用意?
特别点明自己俯瞰首都北京,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牵挂,也表达了他作为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符合人之常情。
问题探究
三、第59段中为什么说“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过程了”?
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引导伞再带出减速伞,然后再带出主伞,这一连串的快速动作力度很大,东摇西晃,返园舱也会晃动,对宇航员形成巨大的冲击,坐在里面的杨利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免不了紧张、恐惧,因此说这个过程“最折磨人”。
问题探究
四、为什么第65段中将时间交代得如此精确?
作者交代精确的落地时间与文章开头“9时整”相照应。另外也表示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平安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这一可以载入史册的重要时刻理应被准确记载。
五、第66段属于何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既是写实,展现飞船落地舱内宇航员的感受,又与上文紧张的气氛形成对比,突出作者此刻内心的平静。
结构图解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升空) 共振带来的痛苦感受
首都北京、祖国各省区
我看到了什么(所见)
没有看到长城
神秘的敲击声(所闻所感)
太空一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落地)
敢于探索
不怕牺牲
求实严谨
无私奉献
“本末倒置”的错觉
神秘的敲击声
飞船舷窗现现裂纹
开伞时飞船晃荡厉害
小组讨论
1、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作者为什么只选取四个片段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空一日是紧张的、复杂的,杨利伟所见所历绝不可能就这些,但他选取最有代表性的、读者最关心的、最惊险刺激的素材入文,既符合读者的需求,又能突出航天员的严谨、科学态度,重点突出,显示出作者选材的高明。
2、在载人飞船上看地球,杨利伟说“我没有看到长城”,是对“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一曾经流传甚广的说法的否认。你是怎样看待杨利伟的“异类”说法的?
杨利伟的回答,让许多人在兴奋中感到一丝遗憾与失望,但杨利伟说的是实话。因为长城的平均宽度不到10米,据计算,如果在月球上看长城,就相当于在2688米之遥看一根头发丝,如果不借助现代化的观测仪器,肉眼是很难分辨的。
承认在太空中看不到长城,是杨利伟这新一代航天人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长城已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无论走到哪里,人们都会神往它的雄姿伟迹。更让人高兴的是杨利伟航天飞行的成功,不正意味着中国人长城精神的发扬光大与拓展延续吗?从这一点上来说,即使看不到长城,长城的伟大与辉煌依然不断激励着中华儿女。
写作特色
1、时间顺序文章以时间为序,展现了从“神舟五号”升空、在太空中飞行时遇到问题和返回的全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既符合事情发展的脉络,又便于读者了解和把握。
2、横式结构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以时间为序,多角度展现太空一日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四个部分各有侧重,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3、选材精当文章叙写在太空的一日活动,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精选素材,重点详写自己的所见和难题,其他内容略写和不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
素材积累
“长征五号”的第二次发射遭受失败
据报载,2017年7月2日,中国最大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第二次发射遭受失败。消息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大厅传出后,现场观众一脸愕然,毕竟几十分钟前还看见火箭点火升空,然后消失在天际。有的参试人员瞬间落下了眼泪,十来年的心血在一夜之间以“失败”二字而暂时收场。对此,媒体及公众给予了客观评价。科学试验,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我们应客观地看待失败,直面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失败的教训,避免再次失败。正如钱学森所说:“科学实验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试验呢?挫折和失败,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素材解读:科学实验是人类向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因而遭受失败是必然的。只要我们科学、客观地看待失败,从挫折中奋起,最终一定会走向成功。
适用话题:科学探索、失败
课后题解
一、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参考答案:第一次意外:共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要碎了。心理或举动: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心理或举动靠意志克服,最终得以适应。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心理或举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心理或举动: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心理或举动: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二、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参考答案:虽然“航天员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这个传言流传甚广,但作者通过观察,认为在太空看不到长城,而且作者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是否看到单体建筑物。对太空中敲击声的确认,作者也非常严谨,试听一年多,总觉得不像,所以就一直未签字确认。此外作者在叙述中,对时间、数据等都表述得详细、准确,也反映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蕴含的情感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参考答案:1.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共振阶让入们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
2. 分辨不清的灰白,以及夜晚的红晕,是祖国的首都,是自己的战友和亲人所在的地方,是自已登上太空后非常挂念的地方。深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3.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拓展延伸
四、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到你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参考答案:【示例一】杨叔叔,你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你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说呢?【示例二】杨叔权,你觉得自己身为一名航天员,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