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27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27张ppt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2 20: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 我们在第一单元学习了五首诗歌,感受了诗作的魅力。那一行行的诗情与画意,那一句句的激情与怅惘,那一首首的轻吟与壮语……让我们回味无穷。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读诗呢?在这一单元的名著导读中,我们一起走进《<艾青诗选>︰如何读诗》,看看有什么收获。名著导读
《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 ——牛汉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聂华芩艾青(1910—1996),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火把》《向太阳》《归来的歌》《雪莲》等。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且影响重大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却不流于直露,时有含蓄却不至于晦涩,实践着“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这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主要作品。诗人早期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写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激励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为国土的不可侵犯而斗争,如《向太阳》《我爱这土地》等;还有战士的英勇、奋不顾身的作品,如《吹号者》《雪里钻》《他死在第二次》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歌颂人民,思考人生,艺术个性也更加丰满、成熟,如《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失去的岁月》《公路》等。
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所以它在成长中汲取了现代诗广泛的营养,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更大提高。
赤子的真诚,感情的真挚,是艾青的诗歌之所以动人的最根本的要素。艺术形式上的自由,使他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1.具有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艾青作为“土地的诗人”,对于土地拥有着自己那份特有的生命感应,由此生发出别样感人至深的、朴素而深沉的体验和想象。他曾经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从美学思想出发,他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和火焰,这是他的“永恒主题”。2.具有忧郁的诗绪。 “忧郁”参透了诗人的灵魂,它包含了三个层面:民族忧患感、自我压抑感和生命悲凉感。其中,民族忧患感处于显性状态,也最为引人注目。诗人生活的时代,是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反抗又最激烈、最悲壮的时代。因此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愤的倾诉、绝望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这些感情的互相冲突、互相融合,让他的诗歌获得了历史内涵和艺术魅力。3.具有独特地感受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方式。 艾青非常重视感觉和感受,为了能抓住那种瞬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并用恰当的诗句描绘出来,他常常处在一种沉思的状态里。他反对那种将感觉还原于感觉,而是强调主观情感渗入感觉,二者融合,展开联想,从而创造出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形象。 艾青诗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太阳”。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爱,是艾青唱不尽的旋律。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大气的风格。专题一:探讨诗歌的意象土地 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直白的口语,近乎散文的诗行,表达出极为悲凉的爱国之情。 太阳与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则表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如: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黎明 太阳火把专题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艾青诗歌创作常从感觉出发,把握瞬间的印象或感受,用来营造能暗示或者象征某种强烈情思的意象。他还提倡散文化的自由体诗,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艾青诗作,说说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既可以就诗作总体的写法发表议论,也可以就某一局部或某句诗的妙处谈谈你的观点。 示例:在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这种自由诗的特点就已经非常明显,这表现在心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长短错落的诗行、不求整齐划一的诗节等方面。到了抗战时期,这种诗风成为艾青自觉的追求。1.(辽宁盘锦中考)下面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途经火焰山时,铁扇公主最初由于恼恨孙悟空与她的丈夫牛魔王相斗,所以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
B.《童年》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慈祥善良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他们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
C.《骆驼详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变化,老舍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D.诗人艾青,原名蒋正涵,《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是他的代表作。
A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的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A.诗的第一节描述海浪一个一个无休止的扑过来,一个“扑”字凸显了浪之气势汹汹。
B.诗的第二节用一个“但”字转折,强调了礁石立场坚定、态度从容,对胜利充满信心。
C.诗人让浪花拍打礁石的自然现象变成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这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不断地扑向礁石的浪象征着恶势力,而礁石则是正义的化身。下面对艾青的短诗《礁石》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C3.(2017·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____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太阳光明(或:未来)4.重温诗歌,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解析:因为从这句开始,那个比喻性的“假如”已经不存在了。“我”不再是假设的“鸟”,而是真实的抒情主人公自己。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