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9章第2节巴西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9章第2节巴西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23 08:2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节 巴西
初中地理
七年级下册
绿色和黄色是巴西的国色,绿色象征着森林,黄色象征着矿产资源
1.运用地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
2.了解巴西的人种特点及其主要原因,知道巴西文化的多元色彩。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82-85页,根据学案进行知识梳理,在书上勾画知识要点,并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2.完成之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并交流,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地理位置
地形特征
在图中找到巴西的主要地形,并归纳其地势特点。
北:亚马孙平原
南:巴西高原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
地势特点:
南高北低。
巴西地形和矿产分布
巴西高原的面积有500多万平方千米,介于亚马孙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之间。 除了南极洲的冰雪大高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亚马孙平原西起安第斯山脉,东到大西洋,南北介于巴西高原与圭亚那高原之间,由亚马孙河冲积形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2)在图中找到伊泰普水电站,它位于哪两个国家之间,为什么不在亚马孙河上?
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之间;亚马孙河所在地形起伏较小,水能较匮乏。
巴西地形和矿产分布
伊泰普水电站
巴西水力资源丰富,水电在全国发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大。伊泰普水电站位于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建。是世界第二大发电站,仅次于中国的三峡水电站。
终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气候特征
巴西气候类型分布
祖父 (非洲黑人)
祖母 (欧洲白人)
爸爸(混血人)
妈妈(印第安人)
(混血人)
我叫卞卡,在我的家族中,有黑种人和白种人的血统。在巴西,有很多像我家这样的家庭。
世界人种博物馆:
原因:最显著的人口特征是混血人数量多
白种人 55.2﹪
黑白混血人种
38.2﹪
黑种人 6 ﹪
黄种人
0.4 ﹪
印第安人
0.2 ﹪
巴西种族构成
美洲的原住居民—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最早居民,他们曾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化,如12-15世纪创造的印加文化,玛雅文化等。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印第安人遭到大量的屠杀,人数剧减,印第安人只好退入热带丛林和山区中,过着原始落后的生活。
玛雅文化(4-10世纪)
印加文化(12-15世纪)
玛 雅
文 明
玛雅文明:
公元前30世纪,玛雅人定居于今墨西哥南部等地,约200百万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印第安语。
公元前三四世纪到公元十世纪是玛雅文明的鼎盛时期,出现了精美典雅的艺术,与古希腊非常相似;
如: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使用20进制(现代星际航行中才使用)和零;精确算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即地球年,与现行阳历公相差十几秒;有很多精美的雕刻(当时无铁器和金属)……
公元10世纪到16世纪是其衰落时期。
公元800年前后,玛雅人好像同时接到某种指令一样,突然离开了他们辛勤建造的繁华城市,放弃了高度发展的文明,大举迁移,玛雅文明一夜之间消失于美洲的热带丛林中。天长日久,一切文明都变成了废墟。当16世纪西班牙人踏上这块土地时,他们看到的只是断墙残垣和靠采集、狩猎为生,尚处于原始状态的印第安人。
玛雅文明消失原因不明,现在有大量猜测:瘟疫、气候剧变、战争、回归故土……
你认识此建筑吗?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古代印第安人金字塔

15世纪初,西文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
15世纪中叶,随着美洲被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殖民主义国家又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殖民者先将大量土著居民如印第安人成批地赶往矿井,当他们被榨干最后一滴血汗时,他们又被成批成批地埋于废弃的矿井之中,土著居民因过重地劳动而过早地结束了一个个生命。为了有大量的劳动力来在种植园和矿山中劳动,他们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自此,公开的奴隶贸易持续了长达400年的历史。
今天的印第安人
观察图片,观察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区域。结合巴西的历史,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
1.欧洲殖民者最早在巴西的东南海岸登陆,该地区得到较好的开发
2.地处沿海,海运十分便利,利于市场的扩大;
3.城市较为密集,人口众多;
4.气候适宜,适宜人类居住。
阅读教材83页活动,分析巴西文化的多元性及其影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