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物理考前必记提分知识点 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考物理考前必记提分知识点 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5-23 11: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高考物理考前必记提分知识点
由教材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或解决某类问题的经验总结,我们称之为二级结论.二级结论对物理问题的分析与建模有很大帮助,且可有效提高解题速度,应用时一定要清楚公式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


(3)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Δx=aT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①时间等分点
各时刻速度比为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为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为1∶3∶5∶7∶9∶…
②位移等分点
(5)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6)追及问题
①“慢”匀加速追“快”匀速时,两者间距先增大后减小,v相同时相距最远.
②“快”匀减速追“慢”匀速时,两者间距越来越小,v相同时相距最近,若速度相等时间距为零,称为“恰好不相撞”,是撞与不撞的临界条件.
2.(1)合力不变时,两相等分力的夹角越大,两分力越大.夹角接近180°时,两分力接近无穷大.
(2)两相等分力夹角为120°时,两分力与合力大小相等.
3.(1)n个共点力平衡时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与第n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2)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平衡时一般用合成法,合成除重力外的两个力,合力与重力平衡,在力的三角形中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力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


4.如图1所示,物块在同一接触面上的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确定的,tan θ= =μ,不随FN与Ff大小的变化而变化.
图1
5.如图2所示斜面固定,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将物块轻放在斜面上,
若μ=tan θ,物块刚好不下滑
若μ>tan θ,物块静止
若μ与物块质量无关,只由μ与θ决定,其中
μ≥tan θ时称为“自锁”现象.
图2
6.等时圆模型
等时圆:一种情况是物体沿着位于同一竖直圆上的所有光滑弦由静止下滑,到达圆周最低点的时间相等;第二种情况是物体在竖直圆上从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沿不同的光滑细杆到圆上各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两种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7.(1)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m1上,则m1和m2的相互作用力为FN= ,与有无摩擦无关(如有摩擦,各物体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如图4所示.
图4
(2)该结论也可推广到多个物体及质量连续的物体(如绳索),如图5所示.
图5
8.绳杆关联物体速度关系
(1)沿绳(杆)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
(2)将不沿绳(杆)方向的速度分解到沿绳(杆)方向和垂直绳(杆)方向,v1∥=v2,如图6.
图6
9.平抛(类平抛)运动的速度偏转角θ与位移偏转角α,有tan θ=2tan α,还可得tan θ= ,即由位移求速度方向偏转角.
10.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1)“绳”类:重力场中,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 ,最低点的最小速度为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为6mg.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下摆到最低点:绳对小球拉力大小为3mg,向心加速度大小为2g.
(3)“杆”类: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2 ;v临= ,在最高点,若v>v临,则杆对小球为拉力;若v=v临,则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零;若v11.(1)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M为星球质量,R为星球半径,自转可忽略时适用)
(2)距地面一定高度h(与R可比)处的重力加速度g′=
(3)黄金代换GM=gR2,G为万有引力常量,M为星球质量,g为自转可忽略时地表重力加速度,R为星球半径,皆为定值,所以可适用于各种问题.
(4)天体密度ρ= (T为近地卫星周期)
(5)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
v= (M为星球质量,r为卫星轨道半径)
r↑,v↓,rmin=R时即近地卫星,有最大运行速度vm= (环绕速度),地球近地卫星v=7.9 km/s,周期约84分钟,向心加速度a=g.
(6)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约3.6万千米处,线速度v=3.1 km/s
(7)双星问题:双星间的引力为各自的圆周运动提供向心力,即


可得=
(两星角速度相等)
12.变力的功
(1)大小不变、方向总与速度相反的阻力做的功:W=-Ff s(s为路程)
(2)大小均匀变化、方向不变的力做的功:W= ·l( 为力的平均值,l为沿力的方向的位移)
13.摩擦力在斜面上的功(如图7)
同一物体沿不同斜面下滑,μ相同
WAC=-μmgx
WBC=-μmgx
与斜面高度、倾角均无关

图7
14.功能关系
(1)重力的功与重力势能变化一一对应:WG=Ep1-Ep2
(2)弹力的功与弹性势能变化一一对应:W弹=Ep1-Ep2
(3)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变化一一对应:W电=Ep1-Ep2
(4)合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即动能定理:W合=ΔEk.
(5)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即W其他=ΔE机.
(6)一对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滑动摩擦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转化成的内能,即Q=Ff s相对(s相对为这两个物体间相对滑动的路程).

(7)安培力做功引起电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安培力做正功,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安培力做负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即W安=-ΔE电.
15.(1)同一物体某时刻的动能和动量大小的关系Ek= ,p= .
(2)一维弹性碰撞,运动的物体碰静止的物体: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质量小碰大,质量小的反弹.
(3)球1(v1)追球2(v2)相碰原则:
①p1+p2=p1′+p2′,动量守恒;
②Ek1′+Ek2′≤Ek1+Ek2,动能不增加;
③v1′≤v2′

(4)当弹簧连接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速度相等时,弹簧压缩最短或拉伸最长,此时弹性势能达到最大.
16.(1)如图8所示,光滑绝缘平面上三带电小球静止



电量关系:两大夹一小
电荷种类:两同夹一异
(2)匀强电场中同一直线上或相互平行的直线上在相等距离上电势差相等.
(3)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落最快.
图8
(4)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5)当电容器电荷量不变时仅改变两板距离,场强E= 不变.
17.并联电路总电阻
(1)总电阻小于任一支路电阻.
(2)并联支路增加,总电阻减小.
(3)任一支路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
(4)n个相同电阻(阻值为R)并联,总电阻为 .
(5)和为定值的两个电阻,阻值相等时并联电阻最大.


18.(1)电源的功率和效率



图9
①电源的功率PE=EI;电源的输出功率P出=UI,

电源的输出功率

电源输出功率随外电阻变化的图线如图9所示,当
内、外电阻相等(即R=r)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为Pm= ;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r=I2r.
②电源的效率: 随着外电阻的增大,电源效率

逐渐增大(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闭合电路的U-I图象如图10所示,图线a为电源的
U-I图线;图线b为外电阻的U-I图线;两者的交点
坐标表示该电阻接入电路时电路的总电流和路端电压;
该点纵、横坐标的乘积表示输出功率;a的斜率的绝
对值表示电源内阻的大小;b的斜率表示外电阻的大小;
当两个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相等时(即内、外电阻相等时)
输出功率最大,此时路端电压是电源电动势的一半,电流是最大电流的一半.



图10
19.如图11




图11
20.有界匀强磁场问题中的几个结论
(1)同一直线边界上的入射角等于出射角,如图12:
(2)粒子经过磁场后,速度方向的偏转角等于粒子
运动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如图13:
(3)沿半径方向射入圆形磁场的粒子,出射时亦沿半径方向.
(4)磁场圆与轨迹圆半径相同时,以相同速率从同一点沿各
个方向射入的粒子出射速度方向相互平行,反之以相互平
行的速度射入时,会从同一点射出(被称为磁聚焦现象).





图12

图13
21.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转动轴与磁感线平行.如图14所示,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长为L的金属棒Oa
绕过O点的平行磁感线的转动轴在该平面内以角速度
ω逆时针匀速转动,则金属棒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E=BL·ω = BωL2.







图14
(2)线圈的转动轴与磁感线垂直.如图15所示,矩形线圈
的长、宽分别为L1、L2,匝数为n,向右的匀强磁场的
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绕轴OO1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
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则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e=
nBL1L2ωcos ωt.该结论与转动轴的具体位置无关(但是轴必须与B垂直).
22.感应电流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
Q=n  (n为匝数,ΔΦ为磁通量的变化量,R为全电路总电阻)







图15

23.(1)氢原子任一能级:En=Ep+Ek,En= ;rn=n2r1;En=-Ek;Ep=-2Ek.
(2)大量处于第n能级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可能产生的光谱线条数为
(3)能引起跃迁的,若用光照,能电离可以,否则其能量必须等于能级差,才能使其跃迁;若用实物粒子碰撞,只要其动能大于或等于能级差,就能跃迁.
(4)半衰期公式:N余=N原 ,m余=m原 .







本课结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