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元勋”(代表人物):邓稼先,钱学森
(1)成就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成就: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一星——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
发射时间 1970年4月24日
研制人员 戚发轫等
卫星质量 173公斤
卫星用途 进行卫星技术试验
以及一些探测
直 径 约1m
终止服务 1970年5月14日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近地点430千米、远地点2075千米的轨道上。 漫步太空(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神舟一号(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五号杨利伟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景海鹏刘 旺刘 洋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
“当代神农”、“米神”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20世纪8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1976-2005,全国累计种植籼型杂交水稻面积约3.4亿公顷,增产稻谷4.5亿多吨。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
。2、青蒿素(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探究: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
二: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 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优秀的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 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文化事业的发展1.“双百方针”的提出: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艺术问题学术问题为什么说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文学艺术也步入了新的时代? 来源丰富:新旧社会交替阶段的社会风情千姿百态,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无穷的源泉。 政策英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给文艺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 “双百”方针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文化成就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1、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
A.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核弹、实用通信卫星
C.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2、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21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A3、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4、下列各项成就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CC5、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种恶性疾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患者得病后高烧不退、浑身发抖,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明了( )
A.青蒿素 B.抗生素
C.青霉素 D.头孢
6、50年代以来,我国为何要发展尖端武器( )
①打破帝国主义国家核垄断和核威胁
②是科技强军、强化国防建设的需要
③为了炫耀自己的国力 ④保卫国家的安全,维护世界的和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