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
(分数:120分,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5分)
无论在什么时代,礼让都是一种人格修养和高尚品德,是从灵hún深处溢出的怡人芬芳。人与人之间只有做到文明礼貌、相互谦让,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拉近心理距离,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偕有序。反之,如果凡事斤斤计较,相争不让,生怕吃一点点亏,不仅会使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使本来很小的事情酿成大祸,还会影响社会稳定。现实生活中,这种不理智、不礼让、任性而为造成矛盾激化的教训深刻之至,值得每个人认真反思。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灵hún(_______) 隔阂(________) 酿(__________)成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1分)
(3).“深刻之至”中“至”的意思是( )(1分)
A.到 B.最好的 C.极;最
2.下面对句子中通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然后能自反也 反:通“返”,回归。
B.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C.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喂养。
D.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表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弗学,不知其善也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安求其能千里也/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4.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故/外户/而不闭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伐薪烧炭/南山中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都选自本书。
B.《马说》的作者是苏轼,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C.《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东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诗中的茅屋即指成都近效的草堂。
6.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塑料袋虽小,但折射着环保的大命题。②“一个人对待塑料袋的态度,直接反映出他的环保意识的强弱”。③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主动限“塑”,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塑料袋消耗量,真正减少环境污染。④面对这一问题,从外卖平台到餐饮商家都负有责任。⑤据推算,我国每周有超过3亿份外卖被送出,如果按每份外卖消耗1个塑料袋计算,就会产生3亿个塑料袋。
A.③④⑤②① B.⑤④②①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④①③
7.按要求默写相关古诗文名句。(5分)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
(3)呜呼!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5分)
班级开展“和谐班级”的活动,请你协助,搞好相关活动。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写出一条名言作为本次活动的标语。(2分)
你的同桌小明上历史课时看课外书,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他。之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3分)
二、阅读探究(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诗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0.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
A.全诗语言朴实、准确,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
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C.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①,车柔②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③,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④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选自《劝学》)
[注] ①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②车柔(róu):同“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同“曝”,晒干。④参:同“叁”,多次,表概数。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强也
(3)学不可以已
(4)故木受绳则直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3.【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观点“____________”;【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8分)
再不改革教育,年轻人都要失业
马 云
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科学家。我是个商人。作为一名企业家,我非常高兴在此分享我们从生活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未来。
世界正从IT转向DT。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DT,就像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IT一样。IT,也就是信息技术,正在向DT,也就是数据技术变迁。这不是关于技术升级,而是关于一种思想,关于我们做事的方式。
在过去30年里,是那些只占到全球企业6%的大公司受益于全球化。在今后30年里,我相信至少占到六成的小企业将走向全球,将受益于全球化。全球化不是坏事。我们需要促进全球化,我们需要确保全球化具有包容性。
人们担心机器将控制人类。我觉得,人类应该有自信。人类有智慧,而机器没有。我认为,我们不应该用“人工智能”这个叫法,应该叫“机器智能”。很多科学家开始试图让机器像人脑一样思考。可我们对人脑的了解还不到10%,如果我们想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我们将遇到大麻烦。
在过去30年里,我们使人像机器。在今后30年里,我们将使机器像人。但机器应该像机器,人应该像人。
关于机器的讨论,将是它会不会比人类更聪明或者更强大?在过去300年里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机器总是比人类更快、更强壮。在设计电脑的时候,我们必须确保机器比人类更聪明。它们记忆力强,因为它们从来不会忘记,它们从来不会疲倦,从来不用睡觉,从来不用喝水。
那么,技术是否势不可挡?我们应该知道,机器没有心,没有灵魂,没有信仰。人有灵魂,有信仰,有价值观。我们富于创造力,我们确信自己可以控制机器。
我们手里没有关于未来的答案。然而,未来确实有答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停止争斗,要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那么,那些挑战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我认为,我们应该改变自己,拥抱未来。尤其是那些总是在担心明天的人,那些成功的人,那些年龄超过50岁的人。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去改变一个获得了成功的人,实在太难了。
我们的年轻人从不感到忧虑,而那些50岁以上的人则总是忧心忡忡。年轻人从不担忧未来,他们担忧的是我们,他们担忧我们制定错误的政策,做出错误的决定和对未来的错误判断。
所以,利用技术的最佳方式是利用技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阻止技术发展。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我们已经50岁出头了,这样我们在未来20年不会遇到什么大麻烦。但是,我们不应该给儿孙辈制造麻烦。
对于年轻人的问题,我们必须特别关注教育系统。每当我去不同的国家,跟那里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交谈,我都呼吁要关注教育。
我们今天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会导致我们的年轻人在未来30年失去工作。因为他们学到的东西、记忆的知识和掌握的运算方法,所有这些东西,机器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必须向年轻人传授那些机器无法做得跟人类一样好的东西。这就是让我感到忧虑的事情。
我们必须教导年轻人变得非常具有创新精神,非常具有创造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能为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
我认为,世上有IQ、EQ和LQ。如果你想获得成功,你要有EQ(情商);如果你不想很快失败,你要有IQ(智商);但如果你想获得人们的尊敬,如果你想一直成功下去,那你就应该有LQ。
LQ是什么?是爱商,这是机器从来没有的东西。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觉得作为商人,我们是乐观主义者,我对未来和技术抱有乐观积极的态度。
但是,我们也必须非常非常小心,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技术革命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我们处于第三次技术革命,而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敌人应该是贫穷、疾病和环境污染。
如若不然,我们人类就遇到问题了。
(有删减)
15.利用技术的最佳方式是什么?(2分)
16.马云为什么说“再不改革教育,年轻人都要失业”?(3分)
17.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面对数据技术的变迁,我们应该怎样做呢。(3分)
(四)阅读《父亲是一盏灯》,完成后面小题。(14分)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看不到灯光,就意味着看不到走出去的希望。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眼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儿子说:“爸,我害怕。”
儿子说:“爸,都是我的错,要是听你的就好了。”
儿子还说:“爸,我们不会真的被狼吃掉吧?”
父亲忽然笑了,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没那么可怕的,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儿子拉住父亲的手,说,“爸,那我们赶紧走吧。”
父亲说:“好啊,你跟好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还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不知又走了多远的路,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不知又过了多久,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追债的上了门,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想过逃跑,可是往哪里逃呢?更何况,这个时候,外面一定有人盯着自己,想逃,没那么容易!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18.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父亲是一盏灯”的理解。(3分)
19.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刻画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
20.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在文章中有何作用?(3分)
21.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三、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的路上,我们经历过风景,所以收藏了许多。把美好定格在心中,那是一生的快乐;把快乐定格在心中,那是一生的幸福;把幸福定格在心中,那是一生的感动……
请以“把 定格在心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八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检测题答案及解析
1. (1) 魂 hé niàng
(2) 和偕 和谐
(3) C
2.A
【解析】 A项的“反”字不是通假字。解释为:反省,反思。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把握。A项的“其”分别解释为:它的,指代“天之苍苍”中的“天”/指代道理;B项的“于”分别解释为:到/在;C项的“安”都解释为:怎么;D项的“之”分别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故选C。
4.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C项停顿应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C
【解析】:戴圣是西汉经学家。
6.B
【解析】试题分析: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⑤总起,提出观点。④“面对这一问题”紧紧承接前面的观点。②①③由个人到公众顺序来谈,都负有责任。因此选B。
7.(1)其翼若垂天之云 (2)盗窃乱贼而不作 (3)其真不知马也 (4)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注意“翼”“贼”“厦”“俱”的书写。
8.(1)【示例】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2)【示例】小明,上课看课外书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上课期间,我们应该心无旁骛,认真听讲,你说是吗?
9.渲染暗淡愁惨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10.C
【解析】
9.本题考查的是赏析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先明确景物描写的特点,然后根据景物描写明确其烘托作用。画线句描写了凄清的秋景,渲染出凄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10.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C项中,诗人先关注自己的茅屋,再由自己的茅屋引发思考,上升到关注“天下寒士”的高度上,因此C项表述有误。
11. (1)味美。(2)勉励。(3)停止。(4)所以,因此。
12. (1)《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13. 教学相长 比喻论证
14. 示例:学习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随时请教的勇气,不断自我反省的态度,以及教学相长的方法。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不知其旨也: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旨: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甘美。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本题需要落实“学(xiào)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的意思;注意“于水”是状语后置,需要调整语序。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点及论证方法的分析理解能力。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判断论证方法,要抓住关键词句,结合这四种论证方法的特点来辨析。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文本,可知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教学相长(也)”;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从“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来看,乙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14.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提炼概括的能力。解答时,要读懂、读通文章,可以从文章中提炼、概括出“教学相长”“学不可以已”等观点,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结合文章内容,语言简洁、有条理地写出自己的感悟。如: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假或者骄傲浮躁。
参考译文
【甲】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15.利用技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阻止技术发展。
16.因为年轻人现在学到的东西、记忆的知识和掌握的运算方法,所有这些东西,机器可以做得更好。如果年轻人不学习一些比机器做得更好的东西,没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那么,他们就会被机器淘汰,被社会淘汰。
17.①改变自己,拥抱未来;②顺应技术变革,对未来和技术抱有乐观积极的态度;③关注教育系统,改变教育方式。
【解析】
15.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利用技术的最佳方式是利用技术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阻止技术发展”可以很容易得出问题的答案。
1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语词,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或综合连缀文中的词或句子,总之能用原文中的语词来回答问题的就不要“杜撰”,这样保险系数较大。马云认为,年轻人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学会做机器无法做得跟人类一样好的东西,这样才能够很好地生存,否则就会被淘汰,就会失业。
17.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善于提炼,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结合具体的语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言之成理即可。此题可以从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对新技术抱有乐观的态度等角度作答即可。
18.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也表明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帮助和影响,讴歌了父爱的伟大。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事件一:父亲带领贪玩迷路的儿子找到林中小屋;事件二:父亲卖房帮助儿子还清了贷款。 父亲是一位沉着、会教育引导孩子、无私关爱孩子的人。
20.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渲染了黑夜迷路的可怕,突出儿子内心的极度恐惧。
21.结构上:点题,前后照应,深化中心。 内容上:突出了父爱的深沉和无私,给儿子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解析】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题含意和作用的把握。通篇阅读,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作答。从内容上看:写的是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帮助和影响,从而讴歌了父爱的伟大。从结构上看:标题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试题分析: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及人物形象。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父亲”为陈述的主体。分别概述出“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的找到林中小屋和还清了贷款这两件事。
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父亲带领贪玩迷路的儿子找到林中小屋”等情节中概括出父亲是一位沉着、会教育引导孩子、无私关爱孩子的人。
20.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是环境描写;“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眼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是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是为了渲染了黑夜迷路的可怕;心理描写突出了儿子内心的极度恐惧。
21.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照应前文,收束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主旨的效果。要把表现的文章中心答出来。
22.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应从审题立意、文章构思、拟题三方面加以注意。
1、审题立意
首先要审好题,重点词语是“定格”,“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一种宛如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定格”是写作的重点,因此必须把定格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感动有所承载。“心中”二字表明,应写出内心的感受。这个半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主要是立意。要想追求立意新颖、深刻、高远。还是要思考一番的,怎样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这就需要在几个领域进行搜索,如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的领域,想想哪些个镜头值得定格下来,可以助人成长、促人进步、激励自己前行……同时还可以反向立意,在人人都写一些美好画面、美好时光的时候,也可以想想自己曾经经历的挫折、接受的教训、受人嘲笑的场景……自己感觉这些也应该定格下来,反而时时警醒自己要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避免那种场景再次出现。这种立意往往能够在考场上容易出新、容易胜人一筹。
2、巧妙构思
在这个环节,首先要确定好文体,然后再进行布局谋篇。如果确定写成记叙文,可以仿照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来写:前有铺垫、中间有特写镜头、后面还有延伸。也可以仿照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按时间顺序推动情节发展,情景交融地叙述描写生活,注意精彩瞬间的描绘,同时还要注意自然景色的描写;如果确定写叙事散文,那么主体部分可以写三个片段,可以用日记体、小标题形式、中心句打造排比段形式、镜头组接式、戏剧场景式等等。
3、精心拟题
“题好一半文”。半命题作文的亮点首先就体现在拟题上,题目新颖别致,往往就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甚至一个好的题目,无形中给你的作文分数提升了。这里可以填名词:如舞台、春天、风景、微笑、美德、掌声等,也可以填形容词,如自信、温暖、美好、幸福等等。还可以反向立意,如填挫折、教训等,也很新颖别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