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第1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单元 第1章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23 13: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测量,说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3、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学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
二、教学重难点:
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 :什么叫生态系统?那么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呢?引入新课。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
同学们请考虑一个问题:鱼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在什么环境下生长情况良好?在什么情况下生命又会受到危险呢?
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什么是环境?
2、生态因素
在这个空间里有很多因素影响到了鱼的生活?根据大家的经验,这些因素又可以分为几大类?
独立自学完成




3、活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下面我们通过探究实验来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性实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请同学们看书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设计出你组的实验方案,课后按照方案,实施实验,下节课进行交流。(学生讨论。。。。。)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2)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3)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非常接近
5、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请看书,按小组讨论,设计出探究活动方案并交流汇报。
注意:
a、实测不同地点的温度和湿度时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不同。
b、每个实测地点要记录3个数据的平均数。
c、实测地点要有对照(一般没有植被的裸地)
最后以每组数据绘出曲线图。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环境的概念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2、生态因素   同种生物之间:互助;斗争
生物因素
不同种生物之间:互惠互利;捕食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1、山坡南面的树木比山坡背面的树木长势好,其主要原因是:( )
A、温度高 B、阳光足 C、 水分多 D、空气新鲜
2、苹果在北方生长很好,在南方张的不好,主要原因:( )
A、温度 B、湿度 C、空气 D、土壤
3、下列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
A、水稻与稗草 B、菟丝子与大豆 C、草鱼与鲫鱼 D、狼与小羊
4、大雨过后蚯蚓常常爬出地面上,影响蚯蚓生活的因素是:( )
A、温度 B、空气 C、气体 D、阳光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为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3、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 A、螳螂捕蝉    B、秋风扫落叶   
C、草盛豆苗稀   D、狐假虎威
4、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南、北两极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少  B、鱼儿离不开水 C、香蕉产于南方,北方盛产苹果   D、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
5、下列生物之间没有合作关系的是(  ) A、蚂蚁搬家  B、蜜蜂采蜜  C、大雁迁飞   D、狗抢食物
6、两只狗为了争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这体现了生物之间和(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争斗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争斗
8、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鼠妇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9、对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
B、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
10、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也吃昆虫;还有的田鼠危害牧草。而鸟和田鼠又往往会成为鹰的食物。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草用网子罩起来,一段时间后,草叶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没有用网子罩起来的草却生长良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鸟与鹰之间是捕食关系  
B、昆虫与鸟之间的竞争关系 C、对草来说,昆虫、鸟、鹰都属于生物因素  D、若鹰大量捕杀,那将对草生长不利
11、作物与杂草之间关系怎样?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