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和掌握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日建交;全方位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善于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总结概括的能力;指导学生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以史鉴今。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新时期的中国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方针,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我们正在一步步实现中国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新时期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成就和外交格局。
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特朗普访华》
教师: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11月访华的图片,在此次访华中,中美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关心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意见交换。中美两国建交于20世纪70年代,两国建交史只有40年时间。但在建交之前,两国有20多年的敌对状态。那么,中美两国是如何建交的?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还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呢?
展示: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授过程
展示: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
自主学习:认真看书85—88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课本上做好标注,时间6分钟。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时间和会议是什么?
2.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过程?正式建交时间?中日建交的时间?
3.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背景?举措?
4.全方位外交的布局?成就?意义?
合作探究:
展示: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时间和会议是什么?
学生回答。
思考: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不是加入?阻力来自于哪个国家?
学生讨论回答
出示视频《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合作探究:恢复合法席位的原因?
学生试回答。
展示:联合国资料,问题: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
学生看书回答。
回忆:70年代以前,中美关系是如何的?
展示:美国封锁中国示意图,1972年尼克松为周恩来脱大衣的图片
教师:中美关系由敌对变得比较缓和。
2.中美关系建交过程?正式建交时间?中日建交的时间?
学生回答。
展示:1971年4月: 1971年7月: 1972年: 1979年:
学生记忆。
出示尼克松和乒乓外交图片
提问:美国释放了怎样的信号?中国是怎么回应的?尼克松派了谁来到中国?这次访华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出示视频《尼克松访华》
提问:结束的时代是什么?开始的时代是什么?尼克松访华的成就是什么?正式建交的时间是什么?美国对台湾的态度怎样?
学生回答。
强调: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国的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展示:中日建交的图文。
教师:之后,中国出现了建交热潮。
出示视频《大国外交》
思考:中国同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建立了怎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
问题:我国承办了什么会议?主动引领了哪些国家组织?体现了我国新时期怎样的外交格局?
学生回答。
展示:习近平与马克龙等会面的图片,APEC图片等。
(三)课堂小结:
我国自70年代以来的外交成就,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以一个大综合国力更强、国际地位更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更大的大国形象,在外交舞台大放异彩,我们正在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