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八)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表示某生物膜上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膜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
B. 这种运输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C. 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运输速率
D. 载体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的葡萄糖的跨膜运输过程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载体具有专一性,运载葡萄糖的载体不能与氨基酸结合,不能运输氨基酸,A错误;协助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进行,B错误;协助扩散的运输速率与能量供应无直接关系,C错误;从图中可知,载体蛋白在运输葡萄糖的过程中形状发生了改变,D正确。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答案】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因此A错误。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可知,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只有2个噬菌体的DNA含32P,因此B错误。由于噬菌体只能营寄生生活,因此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噬菌体,而必须用活的细菌来培养噬菌体,所以C错误,而D正确。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
B.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
D. 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答案】D
【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右边第三组柱形表明乙烯浓度高脱落率却很低,A正确;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乙烯的浓度也逐渐升高,两者成正相关,BC均正确;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脱落率度先升高后降低,表明生产上,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而喷施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则降低脱落率,D错误。
4.平静状态下,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和CO2浓度关系分别是( )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答案】A
【解析】氧浓度最高的部位是血浆,经组织液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内液。所以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细胞呼吸产生CO2经组织液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运输到体外,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所以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5.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育种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方式①应用的原理包括细胞的全能性
B. 方式②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C. 方式③试剂处理的对象只能是萌发的种子
D. 方式④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答案】C
【解析】方式①对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的过程中用到了细胞的全能性;方式②是杂交育种,它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方式③为多倍体育种,处理的对象为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方式④为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
6.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in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豚草在空间上的分布体现了其空间特征
B.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曲线增长
C.可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
D.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答案】B
【解析】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因此豚草在空间上的分布体现了其空间特征,A项正确;因空间、资源有限,该区域豚草的种内斗争随着种群密度的不断增大而越来越激烈,其种群数量最终将呈“S”型增长,B项错误;表中信息显示:在2004年龙葵的数量开始消失, 据此可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C项正确;由于豚草入侵,该区域狗尾草的数量逐年减少,龙葵最终被淘汰,说明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D项正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阅读下列三个事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事例一 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被挖尽。
事例三 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事例二说明造成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举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其他原因吗?
(5)你认为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
(6)你认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植被的破坏 (2)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3)外来物种 缺乏天敌 (4)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5)①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②间接价值: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③潜在价值。(6)建立自然保护区;饲养繁殖(动物园、植物园、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等);加强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建设及政策的调整;限制珍稀物种的贸易等。
【解析】从事例一可以看出植被的破坏是坡垒和裸实两种珍贵植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事例二说明掠夺式地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事例三则说明外来物种入侵后会对原有物种构成威胁。人为捕杀、环境污染等也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三个方面。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饲养繁殖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等。
30.(9分)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啤酒发酵菌种。有人用下列装置和不同的碳水化合物研究酵母菌呼吸代谢,在20分钟内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表格中碳水化合物中属于二糖的是____________。酵母菌细胞分解葡萄糖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筛选耐高糖酵母菌时培养液中不能加入的糖是__________,从酵母菌的内在因素分析,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筛选耐酸酵母菌时除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外,实验中还有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一致,至少列举2点。在发酵过程中使用耐酸酵母菌效果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乳糖、蔗糖 细胞质基质 (2)乳糖和淀粉 酵母菌不具有分解乳糖和淀粉的酶 (3)碳水化合物的浓度、温度,培养液的体积,无机盐的种类和含量(合理给分)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等物质导致培养液的pH值降低
【解析】(1)葡萄糖和果糖是单糖,乳糖和蔗糖是二糖,淀粉是多糖,故属于二糖的是乳糖和蔗糖。酵母菌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能量。
(2)由数据分析可知在无糖时置换出来油的体积是0.88 mL,而加入淀粉和乳糖与无糖时置换出来油的体积几乎相同,说明乳糖和淀粉是不能被利用的糖,因此不能加入。从内在原因分析最可能是没有分解乳糖和淀粉的酶。
(3)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的其它实验条件都属于无关变量,如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培养的温度、培养液的体积、无机盐的种类和含量等。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溶入水中会导致pH下降,所以应选用耐酸酵母菌效果会更好,否则酵母菌数量会受到影响。
31.(8分)如图1甲是营养物质吸收及几种体液的交换关系示意图,根据甲和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____,该部位水的来源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⑦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____;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____。
(3)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图2所示,说明:在图3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1)B 组织液 组织水肿 C、A
(2) 蛋白质的含量更高 细胞外液(或者内环境)
(3)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⑦ 组织细胞
(4)不会 ④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
(5)
【解析】(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引起组织液增多,从而造成组织水肿,组织液中的水来源与血浆和细胞内液。(2)图乙中⑦内的液体为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成分上基本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合称为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3)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故其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CO2由组织细胞代谢产生,故浓度最高的为组织细胞。(4)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可对进入的酸或碱起中和作用维持pH值的稳定。(5)氧气由成熟红细胞携带扩散到血浆后再到组织液最后到肝细胞内,二氧化碳扩散方向正好相反。
32.(12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开展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查。
(1)调查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设计表格并确定调查地点。
③多个小组进行汇总,得出结果。
(2)问题:①其中一小组对乳光牙单基因遗传病的记录如下表:
a.根据上表绘制遗传系谱图(用H、h表示这对等位基因)。
b.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该女性患者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
c.调查中一般不选择唇裂、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多基因遗传病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若该地区的表兄妹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将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除了禁止近亲结婚外,你还会提出怎样的建议来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经咨询了解到医院常用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作为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
若用“+”表示遗传标记,“-”表示无该遗传标记,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是“++-”,其父亲基因型是“+-”,母亲的基因型是“--”,那么这名患儿的病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①
a.如下图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1/6
c.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不便于分析并找出遗传规律
d.两者是同一种隐性遗传病携带者的几率较高
e.进行遗传咨询,产前诊断
②父亲的21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
【解析】(2)①a.根据图例及表格内容合理展示亲子代关系及性状。
b.由第Ⅱ代双亲均为患者而生出一个正常的女儿,判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第Ⅲ代中女性患者基因型为HH或Hh,分别占1/3、2/3,与正常男子(hh)婚配,后代为正常男孩的可能性为:2/3×1/2×1/2=1/6。
c.多基因遗传病不易找遗传规律。
d.近亲结婚使同种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增大。
e.遗传病主要是预防,治疗是十分困难的。
②父亲的标记基因型为“+-”,母亲为“--”,而后代(21三体综合征患儿)为“++-”,说明“++”均来自父方,而父方只有一个“+”,形成“++”精子,则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所致。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糖源充足或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分別能将__________物质最终转变成醋酸。
(2)为了分离和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配制如下培养基进行实验:
若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该培养基能对培养的细菌起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若取土样4g,应加入___________ 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将104-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2mL加人到固体培养基上,在对位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別为:219、212、256,则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株数为 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3)若为了获得更多青蒿素,霱将青蒿离体的细胞或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青蒿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能力比菊花困难一些,需要借助外源激素才能更好的分裂和分化。若上述培养基用来进行青蒿细胞、组织的组织培养,还应加入的具体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在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中需用果胶酶,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时的自变量是______。
(5)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果胶酶大分子蛋白质时,果胶酶在色谱柱中移动的速度是_______。
(6)胡萝卜素粗品用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鉴定过程中需用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答案】(1)葡萄汁中的糖和乙醇 (2)选择和鉴定 36 1.15xl09 (3)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酶用量的梯度 (5)快速 (6)纸层析 胡萝卜素标准样品(标准样品也给分)
【解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向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培养基中存在可合成脲酶的细菌,其茵落周围会出现红色,这是尿素被分解产生的,从而可以起到选择和鉴定的作用。若取土样4g,应加入36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219+212+256)÷3×106×10=1.15×109。
(3)培养基用来进行青蒿细胞、组织的组织培养,还应加入的植物激素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4)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因变量是苹果泥的出汁量。
(5)凝胶色谱法是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离蛋白质的有效方法,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长,移动的速度慢,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不容易进入凝胶内部的通道,路程短,移动的速度快,因此果胶酶大分子蛋白质移动的速度快。
(6)萝卜素粗品用纸层析进行鉴定,用标准样品可对照检查提取出来的胡萝卜素的纯度。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表示从苏云金芽孢杆菌分离出来的杀虫晶体蛋白质基因(简称Bt基因)及形成转基因抗虫棉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过程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图中b过程时,由我国科学家独创的十分简便经济的方法是________,此外,也经常采用________法。若要培育转基因绵羊,则此过程要用________的方法。
(3)为确定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测试,又要在个体水平上鉴定,后者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化的毒性物质应是一种________分子,可以全部或部分嵌合于昆虫的细胞膜上,使细胞膜产生孔道,导致细胞由于渗透平衡的破坏而破裂。
(5)我国在“863”计划资助下开展Bt抗虫棉、抗虫水稻等研究,可以减少农药、杀虫剂的使用。这将对________起到重要作用。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花粉管通道法 农杆菌转化 显微注射
(3)杀虫晶体蛋白质基因(或Bt基因、目的基因) 让害虫吞食抗虫棉叶子,观察害虫的存活状态(或其他合理答案)
(4)多肽
(5)环境保护
【解析】(1)图中a过程是提取目的基因,用到的酶是限制酶。(2)b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花粉管通道法是我国科学家所创,此外还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常用的是农杆菌转化法。(3)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可在分子水平检测和个体水平检测等。(4)活化毒性物质是晶体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得到的,是多肽。(5)减少农药、杀虫剂的使用必然有利于环境保护。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八)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表示某生物膜上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膜中的载体也能运输氨基酸
B. 这种运输方式可逆浓度梯度进行
C. 细胞产生的能量增加会提高运输速率
D. 载体在物质运输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
2.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烯浓度高脱落率不一定高
B.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
C. 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似的
D. 生产上喷施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可提高脱落率
4.平静状态下,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和CO2浓度关系分别是( )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5.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育种方式,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方式①应用的原理包括细胞的全能性
B. 方式②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C. 方式③试剂处理的对象只能是萌发的种子
D. 方式④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
6.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in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豚草在空间上的分布体现了其空间特征
B.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曲线增长
C.可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
D.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阅读下列三个事例,并回答有关问题:
事例一 我国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在1956年为25.7%,1964年为18.7%,1981年为8.53%,并且因遮盖地面程度大大降低,从而导致坡垒等珍贵植物濒临灭绝,裸实等珍贵药用植物灭绝。
事例二 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面积1967年为4万多公顷,30年后已经有一半被挖尽。
事例三 一种原产于日本的林业害虫于20世纪80年代侵入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并且由于缺乏天敌而迅速蔓延开来。据1990年统计,这种害虫使该地区13万多公顷的马尾松林受到危害。
(1)事例一说明造成这两种野生生物资源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事例二说明造成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事例三说明由于________入侵或引种到________的地区,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4)除上述原因外,你还能举出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其他原因吗?
(5)你认为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
(6)你认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应采取哪些措施?
30.(9分)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啤酒发酵菌种。有人用下列装置和不同的碳水化合物研究酵母菌呼吸代谢,在20分钟内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1)表格中碳水化合物中属于二糖的是____________。酵母菌细胞分解葡萄糖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筛选耐高糖酵母菌时培养液中不能加入的糖是__________,从酵母菌的内在因素分析,直接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筛选耐酸酵母菌时除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外,实验中还有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一致,至少列举2点。在发酵过程中使用耐酸酵母菌效果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如图1甲是营养物质吸收及几种体液的交换关系示意图,根据甲和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____,该部位水的来源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2)图乙中⑦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____;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____。
(3)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5)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如图2所示,说明:在图3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扩散方向;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32.(12分)遗传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某校生物学习小组开展对当地几种遗传病的调查。
(1)调查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设计表格并确定调查地点。
③多个小组进行汇总,得出结果。
(2)问题:①其中一小组对乳光牙单基因遗传病的记录如下表:
a.根据上表绘制遗传系谱图(用H、h表示这对等位基因)。
b.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该女性患者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后,生下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
c.调查中一般不选择唇裂、青少年型糖尿病等多基因遗传病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若该地区的表兄妹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将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除了禁止近亲结婚外,你还会提出怎样的建议来有效预防遗传病的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经咨询了解到医院常用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作为遗传标记(可理解为等位基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
若用“+”表示遗传标记,“-”表示无该遗传标记,现诊断出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是“++-”,其父亲基因型是“+-”,母亲的基因型是“--”,那么这名患儿的病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根据现代生物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糖源充足或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分別能将__________物质最终转变成醋酸。
(2)为了分离和计数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配制如下培养基进行实验:
若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该培养基能对培养的细菌起到______________的作用。若取土样4g,应加入___________ ml的无菌水配制成稀释10倍土壤溶液。因土壤中细菌密度很大,需要不断加以稀释,将104-107倍的稀释液分别吸取0.2mL加人到固体培养基上,在对位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別为:219、212、256,则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株数为 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3)若为了获得更多青蒿素,霱将青蒿离体的细胞或组织培养成愈伤组织。青蒿的细胞分裂、组织分化能力比菊花困难一些,需要借助外源激素才能更好的分裂和分化。若上述培养基用来进行青蒿细胞、组织的组织培养,还应加入的具体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在青蒿素的提取过程中需用果胶酶,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时的自变量是______。
(5)若用凝胶色谱柱分离果胶酶大分子蛋白质时,果胶酶在色谱柱中移动的速度是_______。
(6)胡萝卜素粗品用___________法进行鉴定,鉴定过程中需用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表示从苏云金芽孢杆菌分离出来的杀虫晶体蛋白质基因(简称Bt基因)及形成转基因抗虫棉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过程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进行图中b过程时,由我国科学家独创的十分简便经济的方法是________,此外,也经常采用________法。若要培育转基因绵羊,则此过程要用________的方法。
(3)为确定抗虫棉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测试,又要在个体水平上鉴定,后者具体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化的毒性物质应是一种________分子,可以全部或部分嵌合于昆虫的细胞膜上,使细胞膜产生孔道,导致细胞由于渗透平衡的破坏而破裂。
(5)我国在“863”计划资助下开展Bt抗虫棉、抗虫水稻等研究,可以减少农药、杀虫剂的使用。这将对________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