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九)(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九)(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23 14:31:11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九)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和将葡萄糖运出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B. 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从此细胞中运出,不需要消耗ATP
C. 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D. 载体■和载体◆的组成单体相同,但结构有差异
【答案】C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出小肠上皮细胞,故可知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消耗 ATP,通过协助扩散出小肠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ATP。A、B项正确;同理可知,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协助扩散,C项错误;载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但载体具有特异性,不同载体的结构不同,运输的物质也有差异,D项正确。
2.甲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小时,DNA含量的分布如下图乙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 抑制DNA复制的起始
B. 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C. 在任何阶段都抑制DNA的复制
D. 抑制细胞分裂
【答案】D
【解析】某种化合物处理培养着的细胞,发现在乙图中的细胞DNA为4C的细胞增多,说明该种化合物不抑制DNA复制,但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细胞分裂的原因可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质分裂受阻。
3.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处理方式是:不加激素或加等量蒸馏水
B. 据图推断IAA和GA3混合使用后具有协同作用
C. 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
D. 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会减少
【答案】D
【解析】据题图分析知,本实验是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单独或共同使用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所以实验中除激素的因素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称为无关变量;图中“?”处理相当于空白对照,所以处理方式是加等量蒸馏水,A正确;据图推断IAA和GA3混合使用后促进作用增强,说明二者具有协同效果,B正确;生长素的运输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所以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是因为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C正确;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所以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不一定减少,D错误。
4.下图表示某人体内一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 a细胞是通过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C. 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
D. 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导致患者体内细胞数目减少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a细胞产生的抗红细胞抗体与细胞结合,属于体液免疫,A错误;a细胞为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错误;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遗传物质相同,C错误;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使体内红细胞数目减少,D正确。
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B. 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
C. 单倍体育种是作为其他育种方式的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的
D. 多倍体植物通常比二倍体植物粗壮,有机物的含量高
【答案】B
【解析】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的优点,但不是定向的。
6.如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在图a和图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 μg/L和30 μg/L的培养液中的水蚤数目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合理
的是

A.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
B.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甲的耐受力更差
C.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生态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生态优势明显
D.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两种水蚤在一定阶段均有可能呈现“S”型数量增长变化
【答案】A
【解析】甲乙两种水蚤的同生活在一起,属于同种动物之间的为了争夺食物而产生的种内斗争关系,环境改变只是改变了这两种生物的竞争能力,无法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A项错误;从图示看,铜污染程度加大后,甲的数目在4~5天中几乎为0,说明其耐受力更差,B项正确;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的数目4天后才下降,且数目总是比甲的多,因此乙生态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乙的数目下降明显,而甲的数目还在上升,21天以后甲的数目明显高于乙,因此甲生态优势明显,C项正确;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两种水蚤在一定阶段均有可能呈现“S”型数量增长变化,D项正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深圳经济飞速发展,伴随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张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地处深圳湾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①为调查这300 hm2的保护区中卷羽鹈鹕的种群密度,研究人员对30只卷羽鹈鹕做标志后放回原地,再次捕获的210只,有7只带有标志,则该保护区中卷羽鹈鹕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后来发现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该数据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卷羽鹈鹕的真实种群密度。
②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保护区内毁林填海、毁林建房现象时有发生,人类的这些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该自然保护区中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科研人员对稻鱼系统、水稻单种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①在该“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杂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鲤鱼与稻飞虱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相应位置用箭头表示该“稻鱼共生系统”中图示成分之间的碳元素流动途径。
③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图为能量流经稻田中鲤鱼种群的示意图,若图中C表示鲤鱼自身呼吸消耗量,则D中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3 大于 ②速度和方向 间接 (2)①固定太阳能,吸收二氧化碳,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 捕食和竞争
②如图

【解析】(1)①保护区中卷羽鹈鹕的种群密度为(210×30)÷7÷300=3只/hm2。若标志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值偏小,则数据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②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自然保护区中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间接价值。
(2)①水稻、杂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吸收二氧化碳,为生物群落提供物质和能量。根据题干描述的种间关系,可知鲤鱼既能捕食水稻叶片,也捕食稻飞虱,而稻飞虱食用水稻叶片中营养,故其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②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首先构建食物网,然后用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碳元素流动途径即可。③稻鱼系统取得的明显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取得的明显经济效益主要表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鱼的产出。

30.(9分)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物质B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和④过程中物质B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①③④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
(4)在25 ℃下10 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右移40 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 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
(5)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 ℃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
Ⅰ.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Ⅱ.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Ⅲ.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答案】(1)由蓝变绿再变黄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3)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4)1.2 (5)Ⅰ.①③④ Ⅱ.①② Ⅲ.①②③④
【解析】(1)物质B为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
(4)甲装置中墨滴右移40 mm,说明氧气消耗量比二氧化碳产生量少40,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 mm,说明氧气消耗量为200,则二氧化碳产生量为240,因此呼吸熵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1.2。
(5)甲装置中放置的是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若墨滴不动,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正好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中放置的是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若墨滴左移,说明细胞呼吸消耗了氧气,结合甲和乙可知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图1中的①③④)。若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消耗的氧气量,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没有消耗氧气,结合甲和乙说明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图1中的①②)。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左移,说明既有无氧呼吸,也有有氧呼吸,故细胞进行的是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图1中的①②③④)。

31.(8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的渗透压____________;
②过度疲劳时,B中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____;
③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____________]的渗透压____________,因而水分向____________④淋巴循环[____________]受阻,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____________而出现____________现象。
(2)在②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____酸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____盐组成,举出两对:____________。
当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时,就与其中的____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____________,这是一种弱酸,能分解成____________,对 pH影响不大,并且其中的____________会刺激____________中枢,使____________增强而将____________排出。
(3)根据图2回答问题: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____________。
【答案】(1)①a 毛细血管壁 B 组织液 升高
②B 组织液 升高
③A 血浆 降低 组织液渗透
④D 增加 组织水肿
(2)弱 强碱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NaHCO3 H2CO3 CO2和H2O CO2 呼吸 呼吸运动 CO2
(3)③和④ ③
【解析】解:(1)①发生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组织液增多。②过度疲劳时,组织液中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渗透压升高。③营养不良导致体内蛋白质减少,主要影响血浆的渗透压,因为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所以营养不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滞留在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④淋巴循环受阻,组织液不能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造成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2)在血浆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可以调节pH值,人体剧烈运动时体内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最终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另外,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呼吸中枢,通过呼吸运动排出二氧化碳,维持pH值的稳定。(3)毛细血管壁细胞一般为单层细胞,因此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组织液。

32.(12分)图1、图2是两种不同遗传病的系谱图,图1中3号和4号为双胞胎,图2中4号不含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若3号、4号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若3号、4号为同卵双生,则二者性状差异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遗传。若8号与10号近亲婚配,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若图2中8号到了婚育年龄,从优生的角度考虑,你对她有哪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环境因素 (2)伴X染色体隐性 
(3)与不患病的男性结婚,生育女孩
【解析】图1中,1号、2号正常,5号患病,且是女孩,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2中,4号不含致病基因,3号、4号正常,7号患病,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图1中遗传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若图1中3号、4号为异卵双生,其基因型均为AA或Aa,二者都是AA的概率为×,二者都是Aa的概率为×,故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若3号、4号为同卵双生,二者基因型相同,二者性状差异来自环境因素。设图2中遗传病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则图2中8号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10号的基因型为XBY,若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PCR 扩增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高表达MT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_____获得______用于PCR扩增。
(2)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 和引物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__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
(3)图中步骤1代表____,步骤2代表复性,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4)PCR扩增时,复性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复性温度过高会破坏______________的碱基配对。复性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__________________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复性温度。
(5)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①升高复性温度 ②降低复性温度 ③重新设计引物)。
【答案】(1)逆转录 cDNA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碱基互补配对 (3)变性 (4)引物与模板 GC碱基含量高 (5)②③
【解析】(1)由mRNA获得目的基因片段需通过逆转录,获得的片段为cDNA。
(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可在引物中增加适当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以便使复制出的目的基因两端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点;设计引物时,需避免引物之间碱基互补配对,以防引物间自连。
(3)图中步骤1为高温下实现DNA变性解链。
(4)PCR扩增时,若复性温度过高会破坏引物与模板间的碱基互补配对。DNA片段中G与C间可形成三个氢键,GC碱基含量越高的DNA分子越稳定,其复性温度应越高。
(5)若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通过降低复性温度及重新设计引物等措施,以便使引物与模板结合,从而进行后序扩增过程。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为绿色荧光小鼠制备流程图,Gfp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请分析回答: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载体包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止子和复制原点等。
(2)图中载体上的Neo基因是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图中步骤③所用的G418是一种抗生素(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添加G418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用的胚胎干细胞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步骤⑤要将细胞注射入图中囊胚的________________位置,图中步骤⑥胚胎移植前要对代孕母鼠用激素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
(5)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在蛋白质水平上鉴定小鼠是否存在绿色荧光蛋白。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标记基因 启动子 (2)筛选出导入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 (3)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4)内细胞团 同期发情 (5)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1)基因工程中常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后用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载体。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标记基因、目的基因、复制原点、终止子等。(2)Neo基因是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而G418是一种抗生素,该物质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所以培养液中添加G418可将导入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筛选出来。(3)胚胎干细胞来自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它具有体外培养可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4)囊胚时期的内细胞团将发育成幼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所以应将含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注射入囊胚的内细胞团中。胚胎移植前要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以使供体和受体具有相同的生理状态。(5)在分子水平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表达产生相应蛋白质,可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九)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和将葡萄糖运出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B. 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从此细胞中运出,不需要消耗ATP
C. 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D. 载体■和载体◆的组成单体相同,但结构有差异
2.甲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小时,DNA含量的分布如下图乙所示,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

A. 抑制DNA复制的起始
B. 刺激不受控制的细胞分裂
C. 在任何阶段都抑制DNA的复制
D. 抑制细胞分裂
3.为研究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3)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处理方式是:不加激素或加等量蒸馏水
B. 据图推断IAA和GA3混合使用后具有协同作用
C. 实验中用激素处理胚芽鞘时,应将IAA加在胚芽鞘尖端而不是加到培养液中
D. 若实验中使用的I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IAA时,玉米胚芽鞘的长度会减少
4.下图表示某人体内一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B. a细胞是通过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
C. a细胞和吞噬细胞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不同的
D. 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导致患者体内细胞数目减少
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B. 诱变育种具有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快速、定向等优点
C. 单倍体育种是作为其他育种方式的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的
D. 多倍体植物通常比二倍体植物粗壮,有机物的含量高
6.如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在图a和图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 μg/L和30 μg/L的培养液中的水蚤数目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不合理
的是

A.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
B.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甲的耐受力更差
C.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生态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生态优势明显
D.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两种水蚤在一定阶段均有可能呈现“S”型数量增长变化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分析并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学的问题:
(1)深圳经济飞速发展,伴随城市地域的不断扩张带来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地处深圳湾的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
①为调查这300 hm2的保护区中卷羽鹈鹕的种群密度,研究人员对30只卷羽鹈鹕做标志后放回原地,再次捕获的210只,有7只带有标志,则该保护区中卷羽鹈鹕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后来发现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该数据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卷羽鹈鹕的真实种群密度。
②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保护区内毁林填海、毁林建房现象时有发生,人类的这些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________。该自然保护区中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科研人员对稻鱼系统、水稻单种系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①在该“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杂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鲤鱼与稻飞虱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相应位置用箭头表示该“稻鱼共生系统”中图示成分之间的碳元素流动途径。
③与水稻单种系统相比,稻鱼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如图为能量流经稻田中鲤鱼种群的示意图,若图中C表示鲤鱼自身呼吸消耗量,则D中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分)呼吸熵(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过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熵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物质B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和④过程中物质B产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①③④整个过程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
(4)在25 ℃下10 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右移40 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 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熵是________。
(5)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 ℃下经10 min观察墨滴的移动:
Ⅰ.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Ⅱ.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Ⅲ.若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 min内小麦种子发生图1中的________(填序号)过程。
31.(8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的渗透压____________;
②过度疲劳时,B中代谢产物的大量积累,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压____________;
③严重营养不良使血浆蛋白含量下降,[____________]的渗透压____________,因而水分向____________④淋巴循环[____________]受阻,以上原因都可能使组织液的量____________而出现____________现象。
(2)在②中含有许多对酸碱缓冲物质,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____酸和相应的一种____________盐组成,举出两对:____________。
当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时,就与其中的____________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____________,这是一种弱酸,能分解成____________,对 pH影响不大,并且其中的____________会刺激____________中枢,使____________增强而将____________排出。
(3)根据图2回答问题:图中的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填标号)____________;CO2浓度最高的内环境成分是标号____________。
32.(12分)图1、图2是两种不同遗传病的系谱图,图1中3号和4号为双胞胎,图2中4号不含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若3号、4号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若3号、4号为同卵双生,则二者性状差异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遗传。若8号与10号近亲婚配,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
(3)若图2中8号到了婚育年龄,从优生的角度考虑,你对她有哪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类广泛存在的金属结合蛋白,某研究小组计划通过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构建转基因工程菌,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净化处理。PCR 扩增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高表达MT蛋白的生物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_____获得______用于PCR扩增。
(2)设计一对与MT基因两端序列互补配对的引物(引物1 和引物2),为方便构建重组质粒,在引物中需要增加适当的__________________位点。设计引物时需要避免引物之间形成______________,而造成引物自连。
(3)图中步骤1代表____,步骤2代表复性,步骤3代表延伸,这三个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4)PCR扩增时,复性温度的设定是成败的关键。复性温度过高会破坏______________的碱基配对。复性温度的设定与引物长度、碱基组成有关,长度相同但__________________的引物需要设定更高的复性温度。
(5)如果PCR反应得不到任何扩增产物,则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①升高复性温度 ②降低复性温度 ③重新设计引物)。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下图为绿色荧光小鼠制备流程图,Gfp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请分析回答: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载体包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止子和复制原点等。
(2)图中载体上的Neo基因是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图中步骤③所用的G418是一种抗生素(对细胞有毒害作用),添加G418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用的胚胎干细胞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步骤⑤要将细胞注射入图中囊胚的________________位置,图中步骤⑥胚胎移植前要对代孕母鼠用激素进行________________处理。
(5)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在蛋白质水平上鉴定小鼠是否存在绿色荧光蛋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