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六)(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六)(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23 14:31:04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积累Na+,以维持细胞外的高浓度Na+环境,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再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完成葡萄糖的吸收,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 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磷脂双分子层
C. 结构Ⅰ和结构Ⅱ均为载体蛋白,因此在行使功能时可以互换
D.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与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人们发现根皮苷可抑制结构Ⅰ的活性,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血糖将会下降
【答案】C
【解析】葡萄糖从肠腔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能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因此是被动运输。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磷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对不同物质的运输具有特异性,行使功能时不能互换。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与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根皮苷可抑制结构Ⅰ的活性,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可以减少病人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
2.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每个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放在含有15N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连续进行三次细胞分裂。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14N的DNA占1/4
B. 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15N
C. 1个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
D. 某些细胞在第三次细胞分裂中期可能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15N
【答案】D
【解析】DNA分子复制3次,产生的8个DNA中含14N的DNA有2个,占1/4,A正确;由于半保留复制,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15N,B正确;1个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C正确;细胞在第三次分裂中期不可能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15N,D错误。
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 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 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
【答案】C
【解析】由1、2、3组处理的结果比较可知,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可促进雌株形成,A项错误;由1、4、5组处理结果可知,叶产生了促进雄株形成的赤霉素,B项错误;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叶片产生的赤霉素含量降低,雄株的数量会减少而雌株数量增多,C项正确;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单独使用时促进性别分化的效应是相互对抗的,而在混合使用时对性别分化的效应是同等的,D项错误。
4.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答案】C
【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
5.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B. 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利的
C.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D
【解析】基因重组能产生新基因组合,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人工诱导基因突变也是不定向的,B错误;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取决于该生物正常个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如小麦是六倍体,小麦的单倍体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错误。
6.表中所图示的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答案】A
【解析】在A中1表示照射到地球上的总太阳能,3是地球上全部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还有一部分固定的是化学能,而被植食性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都是来自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B中1是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触小泡是位于轴突末梢内的结构,应都属于神经元,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但淋巴因子和抗体没有相交部分,C错误。群落是所有生物构成的,不同的物种肯定属于不同的种群,D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答案】(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解析】(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粪便、饲料残渣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2)含磷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氧化塘后部的有机物减少,无机物增多,植物增多,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高。(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外界浓度过高,导致微生物失水过多而死亡。(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挺水植物遮挡阳光,使水体中光照减弱,抑制浮游藻类生长。(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和无机物被充分吸收。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30.(9分)图 1 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 表示物质,①~④ 表示过程。图 2 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 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

(1)图 1 中物质 C、D、E 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1 中,产生物质 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 中代谢过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释放,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 2 实验装置乙中,KOH 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过程①②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 O2 C2H5OH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2)③ 增大CO2的吸收面积 (3)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4)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解析】(1)图1所示过程为细胞的呼吸作用,其中①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④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图中的物质C、D、E依次为[H]、O2和C2H5OH。物质B为CO2,产生该物质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图1中代谢过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释放,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③。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增大CO2的吸收面积。
(3)过程①②为无氧呼吸,其总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4)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1.(8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____,其水的来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转移。(填字母和名称)
(2)图乙中⑦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____;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
(3)血红蛋白运输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④与⑥相比,⑥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
(5)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____,原因是图中[____________]内存在着____________物质。
【答案】(1)[B]组织液 水肿 C A [b]细胞膜 [a]毛细血管壁
(2) 蛋白质 细胞外液 无机盐 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3)⑤→④→③→⑥→⑦ 6 [⑦]组织细胞
(4)大分子蛋白质
(5)不会 [④] 缓冲
【解析】(1)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使组织液B增多,引起组织水肿。组织液中的水可来自A(血浆)和C(细胞内液)。通过[b]细胞膜、[a]毛细血管壁结构转移。(2))⑦是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④是血浆,与组织液和淋巴相比,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是毛细血管壁,其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3)血液中血红蛋白运输的氧气,需要穿过红细胞1层、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进入组织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共6层膜。CO2是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故细胞中浓度最高。(4)血浆与组织液比较,血浆中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中pH明显下降,因细胞外液中含有缓冲物质,食用酸性物质后,可与缓冲物质中的碱性物质反应,从而使pH值基本不变。

32.(12分)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
(1)就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关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______;女______。(只针对抗维生素D佝偻病)
乙夫妇:男______;女______。(只针对血友病)
(2)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假如你是医生,那么,
①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风险率是:
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______%。
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______%。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简述理由。
建议:甲夫妇最好生一个______孩。乙夫妇最好生一个______孩。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夫妇:XAY XaXa 乙夫妇:XBY XBXB或XBXb (2)①50 12.5 ②男 女 根据遗传基本规律可判定,甲夫妇的后代中,女孩一定患病,男孩不会患病;乙夫妇的后代中,女孩不会患病,男孩可能患病(患病概率为25%)
【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基因型为XAY,女方正常,基因型为XaXa,其子女中女孩全部患病,男孩全部正常;乙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则该夫妇的男方基因型为XBY,女方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其子女中女孩全部正常,男孩患病的概率为25%。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苹果匀浆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制备苹果匀浆。将苹果洗净,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匀浆。加热苹果匀浆到100 ℃,再冷却至50 ℃左右。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取5支10 mL的试管,依次编号为2~6号,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 g/L的果胶酶溶液,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 g/L、4 g/L、6 g/L、8 g/L、10 g/L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③降解苹果匀浆(如下图所示)。

④沉淀。向上述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充分混匀后静置,分别过滤。记录并处理结果: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即苹果汁)的体积,记入表格,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将苹果匀浆加热到100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在2~6号试管中加入10 g/L果胶酶溶液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在1号烧杯中加入1 mL__________。
(4)根据预期结果,请在下图中绘制出苹果匀浆出汁率与果胶酶浓度之间大致的关系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苹果匀浆最高出汁率所对应的果胶酶最佳浓度。

【答案】(1)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细胞壁及胞间层
(2)使苹果中的酶失活,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2 mL、4 mL、6 mL、8 mL、10 mL 苹果酸
(4)如图所示(要求标明坐标含义和最佳浓度)

【解析】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果汁加工中,果胶不仅影响出汁率,还会使果汁浑浊。果胶酶能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也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在研究酶浓度对出汁率影响的实验中,加热使苹果中的酶失活,可排除苹果中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号烧杯做空白对照,2~6号烧杯中加入等浓度梯度的酶溶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出汁率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后,出汁率不再变化。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科学家设法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其它生物体(细胞)内,从而获取大量的生长激素,应用于侏儒症的早期治疗,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过程②之前需用________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2)过程③需事先对大肠杆菌用________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转化过程。
(3)过程④动物细胞培养中使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________。
(4)过程⑤一般先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奶牛的________,然后进行________,再进行胚胎移植,生下转基因牛犊。
【答案】(1)反(逆)转录 同一种限制酶
(2)Ca2+ 将重组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液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3)胰蛋白酶 动物血清、血浆
(4)受精卵 早期胚胎培养
【解析】(1)图示过程①表示利用人的生长激素mRNA获得人生长激素基因,此方法为反转录法。过程②表示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之前先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才能重建载体重组质粒。
(2)过程③将目的基因导入的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常采用Ca2+处理法,使其处于感受态,然后将重组表达载体溶于缓冲液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
(3)动物细胞培养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使细胞分散成单个或从瓶壁上脱落下来;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不同,动物细胞培养液中要加入动物血清、血浆。
(4)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需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中,然后将转基因受精卵进行培养得到早期胚胎,再移植到代孕母牛体内发育,出生后就是转基因牛犊。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的小肠上皮细胞依赖其细胞膜上的Na+—K+泵通过消耗ATP不断向细胞外积累Na+,以维持细胞外的高浓度Na+环境,而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葡萄糖再顺浓度梯度进入组织液,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完成葡萄糖的吸收,据图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肠腔中的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液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 构成细胞膜基本支架的是磷脂双分子层
C. 结构Ⅰ和结构Ⅱ均为载体蛋白,因此在行使功能时可以互换
D.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与小肠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人们发现根皮苷可抑制结构Ⅰ的活性,因此给糖尿病患者注射根皮苷后,血糖将会下降
2.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每个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放在含有15N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连续进行三次细胞分裂。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DNA分子复制3次,产生的DNA中含14N的DNA占1/4
B. 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15N
C. 1个染色体形成2条染色单体的同时,DNA也完成了复制
D. 某些细胞在第三次细胞分裂中期可能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15N
3.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 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 若对完整植株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
4.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5.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B. 人工诱导产生的基因突变一定是有利的
C.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
6.表中所图示的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30.(9分)图 1 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 表示物质,①~④ 表示过程。图 2 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 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

(1)图 1 中物质 C、D、E 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1 中,产生物质 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 中代谢过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释放,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图 2 实验装置乙中,KOH 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过程①②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_______,其水的来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转移。(填字母和名称)
(2)图乙中⑦的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____;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__;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
(3)血红蛋白运输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④与⑥相比,⑥中不含有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
(5)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____,原因是图中[____________]内存在着____________物质。
32.(12分)已知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的;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现有两对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妇,甲夫妇的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乙夫妇双方都正常,但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请根据题意回答:
(1)就这两对夫妇及其家庭成员各自的遗传病情,写出相关的基因型:
甲夫妇:男______;女______。(只针对抗维生素D佝偻病)
乙夫妇:男______;女______。(只针对血友病)
(2)医生建议这两对夫妇在生育之前,应进行遗传咨询。假如你是医生,那么,
①你认为这两对夫妇的后代患相关遗传病的风险率是:
甲夫妇:后代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风险率为______%。
乙夫妇:后代患血友病的风险率为______%。
②优生学上认为,有些情况下可通过选择后代的性别来降低遗传病的发病概率。请你就生男生女为这两对夫妇提出合理化建议,并简述理由。
建议:甲夫妇最好生一个______孩。乙夫妇最好生一个______孩。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果胶酶对苹果匀浆出汁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制备苹果匀浆。将苹果洗净,切成小块,用榨汁机打碎成苹果匀浆。加热苹果匀浆到100 ℃,再冷却至50 ℃左右。
②配制不同浓度的酶液。取5支10 mL的试管,依次编号为2~6号,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质量浓度为10 g/L的果胶酶溶液,再分别加入苹果酸定容至10 mL,获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 g/L、4 g/L、6 g/L、8 g/L、10 g/L的果胶酶溶液,备用。
③降解苹果匀浆(如下图所示)。

④沉淀。向上述6只烧杯中添加明胶、活性炭等物质搅拌处理,充分混匀后静置,分别过滤。记录并处理结果:用量筒测量澄清滤液(即苹果汁)的体积,记入表格,并计算出汁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澄清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将苹果匀浆加热到100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在2~6号试管中加入10 g/L果胶酶溶液的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中,在1号烧杯中加入1 mL__________。
(4)根据预期结果,请在下图中绘制出苹果匀浆出汁率与果胶酶浓度之间大致的关系曲线,并在坐标轴上标出苹果匀浆最高出汁率所对应的果胶酶最佳浓度。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科学家设法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其它生物体(细胞)内,从而获取大量的生长激素,应用于侏儒症的早期治疗,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过程②之前需用________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2)过程③需事先对大肠杆菌用________处理,使其处于感受态,接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转化过程。
(3)过程④动物细胞培养中使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相比,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________。
(4)过程⑤一般先将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奶牛的________,然后进行________,再进行胚胎移植,生下转基因牛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