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七)(原卷+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七)(原卷+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5-23 14:31:50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答案】C
【解析】T1时加入酶C后,A浓度逐渐降低,B浓度逐渐升高,说明酶C催化物质A生成了物质B。由于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由图可知,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减慢的原因是底物减少),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反应物A减少导致的,C错误;图示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则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2.Brd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其染色体的情况是( )
A.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含有BrdU
B.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含有BrdU
C. 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含有BrdU
D. 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含有BrdU
【答案】A
【解析】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染色体复制两次,其上的DNA复制两次,所以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上的DNA一个两条链都含有BrdU,另一个一条链含有BrdU,一条链不含BrdU。
3.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由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2.0~3.0 mg/L时,对花粉管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大
B. 外加生长素浓度高于6.0 mg/L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0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 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C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生长素能促进花粉管的伸长,所以外加生长素为0时,花粉管也含有自身合成促进花粉管伸长的生长素。
4.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的是浆细胞 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方框内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免疫失调引起的为自身免疫病;③错误。能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①正确。红细胞能与抗红细胞的抗体结合,说明红细胞膜上有针对该抗体的抗原物质;②正确。吞噬细胞既可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细胞;④正确。答案选C。
5.如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⑥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 过程④是花药离体培养
C. 过程⑤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获得纯合品种
D. 若过程⑦采用低温处理,低温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③为杂交育种,并对筛选植株连续自交;①④⑤是单倍体育种;⑥是诱变育种;⑦是多倍体育种。过程⑥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突变率,A项错误;过程④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项正确;过程⑤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纯合品种,C项错误;过程⑦采用低温处理,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项错误。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 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斗争激烈
【答案】D
【解析】种群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群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的,即使达到顶级群落,也是有所变化的,B正确。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C正确。种群内各种生物有斗争但也有种内互助,D错误。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J。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转化、散失过程;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是________ kJ。
(3)该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从能量输入与输出的角度考虑,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
(4)如图所示是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E种群的总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kJ。

【答案】(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2)输入 传递 1 100 (3)大于 (4)2×108
【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2)能量流动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3 370 kJ,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为380 kJ,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 890 kJ,故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为3 370-380-1 890=1 100kJ。(3)该生态系统处于发展阶段,故有有机物的储存,输入的能量大于输出的能量。(4)E是第一营养级,而B、C、D都是第二营养级,最多获得能量按最大的传递效率20%计算,E传递给B、C、D的能量共有5.8×109×20%=1.16×109kJ,C和D获得的能量为1.16×109-1.6×108=1×109kJ,故A最多获得1×109×20%=2×108kJ的能量。
30.(9分)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 ℃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 ℃,甲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_移动,b点将向________移动。
(3)图乙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4)若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利用乙图装置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上 左 (3)吸收灯光的热量 (4)①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②随着水中CO2含量逐渐下降,光合作用产生的O2减少 (5)用多组相同装置,只更换灯光大小或只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进行对照实验
【解析】(1)在光照强度为X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故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2)将温度从30 ℃调节到25 ℃时,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故甲曲线中a点将向上移动;b点将向左移动。(3)乙组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为避免白炽灯发光时产生的热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在灯与试管之间放盛水玻璃柱吸收热量。(4)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增加,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当然,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水中CO2含量也会逐渐下降,导致光合作用减弱,产生的O2减少。(5)在“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为光照强度,依实验器材,可以通过更换灯泡大小来调节光照强度,也可以通过只改变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来实现。

31.(8分)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_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__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__。
【答案】(1)渗透(或自由扩散) 脂肪成分
(2)A、B、D 消化液
(3)皮肤 毛细血管壁
(4)e可逆 后者f单向
(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6)大分子蛋白质
【解析】从题图可知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细胞内液,D为淋巴。(1)消化道吸收水分是以自由扩散(或渗透)方式进行的,b过程指消化系统对营养物质的吸收,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脂肪成分的吸收,因为脂类物质一般被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吸收。(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A)、组织液(B)、淋巴(D);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形式进入消化道。(3)代谢终产物的排出途径主要是经肾脏,另外肺和皮肤也可排出部分废物;血浆和组织液只隔一层毛细血管壁,两者中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4)e表示物质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f则表示部分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e可逆、f单向。(5)e表示物质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方式是自由扩散;c、d分别表示了尿液形成的两个阶段: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6)血浆在流过肾小球时,大分子蛋白质是不能滤过的,因此,原尿中无大分子蛋白质;而血浆中含有蛋白质。

32.(12分)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对实验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0∶3,据此推测节瓜的性别类型由______对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基因的______定律。
(2)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第三对基因以C、c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一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实验二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3)为验证上述推测,分别将实验一F1正常株,实验二F1正常株与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测交,实验一F1正常株测交结果应为______,实验二F1正常株测交结果应为______。
【答案】(1)两(或“2”) 自由组合 (2)AABB、AABb、AaBB、AaBb、aabb(或“A__B__、aabb”)  AABb或AaBB (3)aabb 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 全雌株∶正常株=1∶1
【解析】(1)实验一全雌株与全雄株杂交,F1全正常株,F2代的分离比接近3∶10∶3,共16个组合,可见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题意分析已知该节瓜的性别决定是由两对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F1是双杂合子.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则F1正常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F2代的性状分离比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3∶10∶3,可知正常株是双显性(9)和双隐性(1),全雌株、全雄株为单显性(3),所以F2正常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其中纯合子AABB、aabb占两份,故纯合子的比例为2÷10=。实验二中亲本为纯合全雌株(AAbb或aaBB)与正常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故亲本正常株有一对基因纯合,一对基因杂合,即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3)设全雌株为aaB__,实验一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1Aabb(全雄株),即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实验二F1正常株AaBB与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测交,子代为1AaBb(正常株)∶1aaBb(全雌株)。如果设全雌株的基因型为A__bb,其结果是一样的。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兴趣小组甲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兴趣小组乙  植物组织→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试管苗
兴趣小组丙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接种于培养基→计数
(1)甲组同学生产的果酒中带有一股醋酸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欲按此原理生产蝴蝶兰组培苗,在愈伤组织形成的基础上要让其分化出根,应适当(用升高或降低)________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
(3)生物兴趣小组丙欲按上流程统计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高效降解原油的某菌株的数量。其流程中对土壤液稀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采用____________ 方法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4)分析甲、乙、丙三组中没有做到严格无菌操作仍能成功的是哪一组实验并说明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酒精发酵后期进入了空(氧)气,反应温度过高达到了30--35℃,导致醋酸杆菌大量生长产酸(满分2分,任意答出“进入了空(氧)气”“反应温度过高”其中的一条原因即给2分,其中温度这一项答出过高即可,不要求答出具体的范围;只答醋酸杆菌大量生长产酸给1分) (2)降低 (3)使接种后能形成单菌落,便于后面计数 稀释涂布平板法 (4)甲组因为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解析】(1)密封不严,酒精发酵后期进入了氧气,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将果酒转变成果醋,使得变酸;
(2)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含量的壁纸高时有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成根,应适当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
(3)对土壤液稀释的作用目的是使接种后能形成单菌落,便于后面计数。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和计数。
(4)甲组能成功,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而酵母菌能正常生长。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蛋白质工程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目前已成为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如图为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图(自右向左),图中的步骤①和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挑战了原有的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对于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在技术手段上的区是________,前者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
(3)下面是一个探究雾霾天气与肺癌的相关性的实验方案。(实验用具及材料: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大白鼠若干),请完成相关的内容。

表格中: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由于与鼠还有一些诸如体重饮食生理等方面的差异、雾霾的成分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在雾霾中生活的时间等不确定因素,而且癌症的发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对于空气污染同癌症之间的关联,目前国际上也没有确定,所以我们认为:即使实验组的肿瘤成分检出高于对照组,也不能肯定得出“雾霾天气会导致人类肺癌”的结论。为了治疗雾霾,既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还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遵循的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合成 分子设计
(2)多了胚胎移植前进行遗传诊断这一环节 有性生殖
(3)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 在空气质量正常的环境 相同且适宜 协调与平衡原理 整体性原理
【解析】(1)由图可知步骤①是由氨基酸序列根据密码子和碱基互补配对推测出DNA序列进行的DNA合成,②是由预期的结构进行推测出氨基酸序列的分子设计。
(2)设计试管婴儿有遗传诊断,而试管婴儿在胚胎移植前没有这个环节,设计试管婴儿仍然是在体外经过受精的有性生殖。
(3)目的是探究雾霾天气与肺癌的相关性,因此实验组应是雾霾作为单一变量,实验组应是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而对照组应是在空气质量正常的环境中,遵循控制无关变量原则应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然后进行癌症的特征性指标癌胚抗原或甲胎蛋白的检测。治疗雾霾考虑到自然经济和效益遵循了协同与平衡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
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
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
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
2.Brd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到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其染色体的情况是( )
A.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含有BrdU
B. 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含有BrdU
C. 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含有BrdU
D. 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含有BrdU
3.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由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2.0~3.0 mg/L时,对花粉管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大
B. 外加生长素浓度高于6.0 mg/L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 外加生长素浓度为0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 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4.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表示的是浆细胞 ②红细胞膜上有抗原物质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方框内细胞也是免疫细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如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过程⑥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 过程④是花药离体培养
C. 过程⑤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获得纯合品种
D. 若过程⑦采用低温处理,低温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物种进化的单位 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斗争激烈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J。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指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转化、散失过程;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是________ kJ。
(3)该生态系统还处于发展阶段,从能量输入与输出的角度考虑,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输出。
(4)如图所示是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E种群的总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总能量为1.6×108kJ,从理论上分析,A种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kJ。

30.(9分)下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 ℃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 ℃,甲曲线中a点将向________移动,b点将向________移动。
(3)图乙装置中隔在灯与试管之间盛水玻璃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避免光照对试管内水温的影响。
(4)若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玻璃柱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利用乙图装置进行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__方式进行的。b过程不包括对大部分________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__(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__,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__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__。
32.(12分)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对实验一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0∶3,据此推测节瓜的性别类型由______对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基因的______定律。
(2)若第一对基因以A、a表示,第二对基因以B、b表示,第三对基因以C、c表示……,以此类推,则实验一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______,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实验二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______。
(3)为验证上述推测,分别将实验一F1正常株,实验二F1正常株与基因型为______的植株测交,实验一F1正常株测交结果应为______,实验二F1正常株测交结果应为_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兴趣小组甲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兴趣小组乙  植物组织→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试管苗
兴趣小组丙  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接种于培养基→计数
(1)甲组同学生产的果酒中带有一股醋酸味,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欲按此原理生产蝴蝶兰组培苗,在愈伤组织形成的基础上要让其分化出根,应适当(用升高或降低)________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
(3)生物兴趣小组丙欲按上流程统计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高效降解原油的某菌株的数量。其流程中对土壤液稀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采用____________ 方法接种于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上。
(4)分析甲、乙、丙三组中没有做到严格无菌操作仍能成功的是哪一组实验并说明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蛋白质工程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目前已成为研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如图为蛋白质工程的流程图(自右向左),图中的步骤①和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挑战了原有的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对于设计试管婴儿与试管婴儿在技术手段上的区是________,前者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
(3)下面是一个探究雾霾天气与肺癌的相关性的实验方案。(实验用具及材料:与雾霾天气类似的烟雾箱,大白鼠若干),请完成相关的内容。

表格中: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由于与鼠还有一些诸如体重饮食生理等方面的差异、雾霾的成分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在雾霾中生活的时间等不确定因素,而且癌症的发病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对于空气污染同癌症之间的关联,目前国际上也没有确定,所以我们认为:即使实验组的肿瘤成分检出高于对照组,也不能肯定得出“雾霾天气会导致人类肺癌”的结论。为了治疗雾霾,既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还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效益,遵循的生态工程建设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