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 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均匀分布且种类相同
D. 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C
【解析】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分布不均匀且种类不同。
2.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由图示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 由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C. 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
D. 解旋需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因此,DNA分子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由图中的箭头可知,两条链上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即只能从5′端向3′端延伸;图示解旋的过程中只需要解旋酶的催化,而不需要DNA聚合酶的催化。
3.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称为植物体内第六激素。某人开展了BR类似物(eBR)和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康乃馨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6-BA溶液和eBR溶液
B. eBR有保鲜作用,6-BA无保鲜作用
C. 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切花直径
D. 需配制6-BA和eBR不同浓度混合液
【答案】C
【解析】本题的实验目的是研究BR类似物(eBR)和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康乃馨切花保鲜效应,所以实验的自变量是BR类似物(eBR)和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不需要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6-BA溶液和eBR溶液,A错误;也不需要配制6-BA和eBR不同浓度混合液,D错误;从表格中所列实验结果可确定,实验的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切花直径,C正确;加入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瓶插寿命延长,加BR类似物(eBR)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瓶插寿命也延长了,说明eBR和6-BA均有保鲜作用,B错误。
4.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 )
A. 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
B. 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
C. 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
D. 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D
【解析】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过敏原。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和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都属于正常的免疫调节过程,D选项属于过敏反应,故选D。
5.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乙株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甲、乙两株异常的果实连续种植几代后果形仍保持异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
C. 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 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
【答案】C
【解析】两株番茄所结果实均异常,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故A项正确。在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越早发生变异,变异影响也就越大,显然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故B项正确。甲株变异有可能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故C项错误。乙株变异发生在花芽分化时,只影响到一个果实出现异常,故D项正确。
6.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甲种群数 量/乙种群 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
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
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只能分析出甲种群数量先多于乙种群数量,然后甲种群数量下降多于乙种群数量,所以判断不出两种群的增长模式,A错误。如果该地区为草原,甲如果是兔子,乙不可能是牛,因为这二者的竞争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那种竞争关系,应不会使某种消失,B错误。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的话,乙为捕食者,到第7年时被捕食者数量为0,那么捕食者数量也会为0,C错误。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最初时甲占优势,随后乙种群占优势,并且甲种群逐步被排挤掉,所以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D正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答案】(1)N0λt 基因频率 不一定 (2)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增加 竞争 (3)K2 Ⅰ 信息传递
【解析】(1)种群在“J”型增长过程中,t年后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0λt,图示阴影部分为通过环境阻力淘汰部分生物个体数量,淘汰部分生物个体会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进化,出现生殖隔离才能产生新物种,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即不一定产生新物种。(2)野生扬子鳄为国家珍稀动物,a点后出现曲线Ⅲ的变化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各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是一定的,扬子鳄数量减少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同营养级内物种间的关系为竞争。(3)东亚飞蝗是农作物的害虫,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种群数量不能为0也不能过多,应控制在K2水平;若a点变化为干旱,据题意干旱有利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增长,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Ⅰ。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30.(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晴朗的夏季,将大豆幼苗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用全营养液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甲所示曲线,图乙是丙装置在不同光强度下CO2吸收量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D点代表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的________点相对应,若D点和H点所对应时刻的呼吸强度相等,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H点时的光照强度。
(2)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干重在“24 h”时比“0 h”有何变化?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丙装置昼夜不停地光照,当由乙图中B点时的光强向C点时对应的光强变化时,液滴向(左、右、不)________移动。
(4)如果要用图丙装置测量大豆苗在某一光强下的光合速率,由于灯光照射后会引起装置内温度改变,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校正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等于 (2)增加 K点CO2浓度低于A点,减少的CO2转化成为有机物 (3)右 (4)大豆苗已被处死,其余与丙装置相同
【解析】(1)图甲中D点代表的生理状态是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与乙图中的B点相对应。H点是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也相等,D点和H点所对应时刻的呼吸强度相等,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等于H点时的光照强度。
(2)K点CO2浓度低于A点,减少的CO2转化成为有机物,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干重在“24 h”时比“0 h”增加。
(3)乙图中B点时的光强向C点时对应的光强变化时,即光照强度增大时,光合速率增大,所以净产生的氧气量增加,导致液滴向右移动。
(4)设置对照实验,使用已被处死的大豆苗,其余与丙装置相同,以排除由于温度改变引起装置内气压改变,导致的实验误差。
31.(8分)红外线CO2分析仪可用于测定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及其变化量,将水稻的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以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下图为光合作用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光合作用增长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段,在________点光合速率最大。在E点时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是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限制因子。
(2)如要研究CO2中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3)如果用含有18O的H2O浇灌一株植物,则一段时间后该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H2O和CO2中含有18O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但不能增强,反而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生成量减少。如果此时检测叶绿体基质中C5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答案】(1)CD E 光照强度 温度 (2)同位素标记法 (3)水和二氧化碳 (4)三碳化合物 增加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增长速率最大的是CD段,在E点时光合速率最大。
32.(12分)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该物种基因组测序应测__________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______个四分体。
(2)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应选择________做母本,得到的F2代中表现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
(3)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如果_____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如果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答案】(1)5 5 (2)bbEE 野生型∶双雌蕊=3∶1 (3) BBEE和bbEE (4)①让该双雌蕊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得到F1 ②F1自交,得到F2 F2中没有败育植株出现 F2中有败育植株出现
【解析】(1)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该植物雌雄同体,细胞中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之分,各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有与之对应的等位基因;由2n=10可知,该植物体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基因组测序只需测5条染色体且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5个四分体。(2)bbEE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能做母本。F1的基因组成为BbEE,表现为开两性花;F2的基因组成及比例(表现型)为BBEE(占,表现为野生型)、BbEE(占,表现为野生型)、bbEE(占,表现为双雌蕊)。(3)BbEe个体自花传粉,只有ee个体不育占,可育个体占。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有BBEE和bbEE。(4)双雌蕊可育植物的基因组成为bbEE或bbEe,且只能做母本,应选可作为父本的野生型植物与之杂交,来判断其是否为纯合子;用假设演绎法,杂交一代看不出差异,应该通过观察子二代来判断该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如果F2中没有败育植株出现,则该植株为纯合子;如果 F2中有败育植株出现,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菊花来说,要选择生长旺盛的嫩枝来进行组织培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月季来说,适宜花药培养的时期是________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最常用的镜检方法是__________。
(2)在培养嫩枝组织和花药的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常用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植物材料的培养在进行接种时应注意:
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材料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浸泡,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③接种操作要在________________进行;④接种完毕后立即盖好瓶盖。
(4)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中,花粉植株的形成除图中所示途径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阶段发育而来,这两种途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花粉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要使其能繁殖后代可采取措施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长旺盛的嫩枝生理状况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单核 醋酸洋红法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 酒精灯火焰旁
(4)胚状体 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5)单 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解析】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选取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主要是因为其分裂能力强。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其中单核期是绝大多数植物花药培养的适宜时期。在组织培养中常要加入一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培养的不同时期加入激素的比例不同。组织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因为一旦出现细菌和真菌污染,就会导致实验失败。花粉植株也可以通过胚状体诱导而成。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某二倍体植株的株高由等位基因G和g决定,GG为高秆,Gg为中秆,gg为矮秆。B基因是另一种植物的高秆基因,B基因与G基因在决定油菜的株高上有相同的效果,并且株高与这两种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如图是培育转基因油菜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B基因称为____________,获取该基因后常用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
(2)步骤①中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将重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含________的培养基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油菜受体细胞。图示培育转基因油菜主要运用了转基因技术和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
【答案】(1)目的基因 PCR (2)DNA连接酶 农杆菌转化法 转基因生物的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 (3)草丁膦 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
【解析】(1)图中的B基因为目的基因,获得目的基因后可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2)步骤①为已被限制酶切割过的质粒和目的基因的连接,故只需要DNA连接酶。(3)从题意可知,在运载体上有标记基因——草丁膦抗性基因,所以可用含草丁膦的培养基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能生长的是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使其发育成油菜植株。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三)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 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 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均匀分布且种类相同
D. 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2.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过程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由图示可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B. 由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时,DNA聚合酶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C. 子链合成的方向是一定的
D. 解旋需解旋酶及DNA聚合酶的催化,且需要消耗ATP
3.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称为植物体内第六激素。某人开展了BR类似物(eBR)和6-BA(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对康乃馨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6-BA溶液和eBR溶液
B. eBR有保鲜作用,6-BA无保鲜作用
C. 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切花直径
D. 需配制6-BA和eBR不同浓度混合液
4.免疫调节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免疫失调的是( )
A. 抗体与细菌毒素特异性结合
B. 效应T细胞清除体内癌变细胞
C. 移植的器官被细胞免疫排斥
D. 过敏原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5.同一番茄地里有两株异常番茄,甲株所结果实均为果形异常,乙株只结了一个果形异常的果实,甲、乙两株异常的果实连续种植几代后果形仍保持异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者均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 甲发生变异的时间比乙早
C. 甲株变异一定发生于减数分裂时期
D. 乙株变异一定发生于有丝分裂时期
6.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
甲种群数 量/乙种群 数量 1.3 1.35 1.1 0.95 0.65 0.33 0
A.甲乙两种群均为s型增长,增长速率均受本身密度制约
B.若该地区为草原,甲为兔子,则乙可能是牛
C.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
D.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1)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_______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______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填“K1”、“K2”或“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30.(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在晴朗的夏季,将大豆幼苗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用全营养液置于室外自然条件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O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O2浓度,绘制成如图甲所示曲线,图乙是丙装置在不同光强度下CO2吸收量的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D点代表的生理状态与乙图中的________点相对应,若D点和H点所对应时刻的呼吸强度相等,则D点时的光照强度 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H点时的光照强度。
(2)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干重在“24 h”时比“0 h”有何变化?________(增加、减少、不变)。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图丙装置昼夜不停地光照,当由乙图中B点时的光强向C点时对应的光强变化时,液滴向(左、右、不)________移动。
(4)如果要用图丙装置测量大豆苗在某一光强下的光合速率,由于灯光照射后会引起装置内温度改变,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校正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红外线CO2分析仪可用于测定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及其变化量,将水稻的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以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下图为光合作用增长速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分析回答:
(1)图中光合作用增长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段,在________点光合速率最大。在E点时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是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限制因子。
(2)如要研究CO2中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3)如果用含有18O的H2O浇灌一株植物,则一段时间后该植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H2O和CO2中含有18O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季晴朗的中午,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但不能增强,反而有所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生成量减少。如果此时检测叶绿体基质中C5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
32.(12分)某植物(2n=10)花蕊的性别分化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E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野生型;仅有显性基因E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成为表现型为双雌蕊的可育植物;只要不存在显性基因E,植物表现为败育.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该物种基因组测序应测__________条染色体,在雌配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__________个四分体。
(2)纯合子BBEE和bbEE杂交,应选择________做母本,得到的F2代中表现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
(3)BbEe个体自花传粉,后代可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可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探究某一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有已知性状的纯合子植株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如果______。则该植株为纯合子;
如果______,则该植株为杂合子。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图表示菊花的嫩枝和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菊花来说,要选择生长旺盛的嫩枝来进行组织培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月季来说,适宜花药培养的时期是________期,为确定花粉是否处于该时期,最常用的镜检方法是__________。
(2)在培养嫩枝组织和花药的培养基中都要加入一定的植物激素,常用的植物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种植物材料的培养在进行接种时应注意:
①接种室要消毒;②材料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浸泡,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后,再用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③接种操作要在________________进行;④接种完毕后立即盖好瓶盖。
(4)月季的花药培养过程中,花粉植株的形成除图中所示途径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阶段发育而来,这两种途径的差别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花粉植株属于________倍体,要使其能繁殖后代可采取措施是__________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某二倍体植株的株高由等位基因G和g决定,GG为高秆,Gg为中秆,gg为矮秆。B基因是另一种植物的高秆基因,B基因与G基因在决定油菜的株高上有相同的效果,并且株高与这两种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如图是培育转基因油菜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B基因称为____________,获取该基因后常用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
(2)步骤①中用到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将重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的关键是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用含________的培养基来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油菜受体细胞。图示培育转基因油菜主要运用了转基因技术和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