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五)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B. 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 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答案】D
【解析】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不一定相同,A错误;土壤温度影响植物根细胞的酶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进一步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主动运输过程,B错误;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主动运输,C错误;植物根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D正确。
2.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含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B. 复制、分离和传递,三者都能相伴随而进行
C. 三者都是遗传物质,三者都能行使生物的遗传功能
D. 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决定后两者
【答案】C
【解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是遗传物质。
3.赤霉素和生长素的部分作用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 生长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C. 从根本上讲,生长素的合成与分解由基因决定
D. 色氨酸一般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赤霉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和抑制生长素的氧化分解,不具有两重性,A项错误;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项错误;植物激素的合成和分解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从根本上讲,生长素的合成与分解由基因决定,C项正确;色氨酸是有机小分子物质,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是无机盐与水分,不能吸收有机物,D项错误。
4.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B. 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 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答案】D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A和B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A正确;内环境的主要理化特性包括温度、pH、渗透压,因此C和D可以为温度和渗透压.体温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B正确;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5.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 玉米子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B. 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 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
D.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
【答案】C
【解析】A选项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B选项为基因重组;D选项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
6.某研究小组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牧草地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豆科植物的生长
B.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都呈下降趋势
C.放牧牲畜不会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
D.放牧和割草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
【答案】D
【解析】据图甲与图乙可知,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禾本科植物的生长,A错误;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物种丰富度呈现增加趋势,B错误;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与割草草地比较发现,放牧草地中禾本科、和豆科植物明显减少,所以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牧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研究者发现,适当放牧________(“促进”“抑制”)牧草生长。
(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________。
(3)乙图中的A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该草原的最大的控制放牧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列举两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次生演替 促进 (2)C~D (3)既能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保持较高的畜产品产量 (4)草场退化,严重时可导致草原沙漠化 (5)培育优良牧草,消除有害植物,提高牧草产量;合理确定载牧量,防止过度放牧;发展季节性放牧;提倡划区轮牧;采取合理灌溉、施肥、灭鼠、防旱等措施;积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等(答对两条即可)
【解析】放牧引起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草本植物是群落演替中重要的物种。正常的放牧,能促使牧草的发育,增强其再生性,提高营养价值。因此,适当的放牧,对草原植被的发展和维持,畜产品产量的提高都有好处。如果天然草场长期不利用,则会枯草宿存、蚊蝇孳生,植株变得稀疏、细弱,春季萌动的时间也会大大地推迟。但是如果过度利用,长期过度的啃食及践踏,超出了草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则常常引起草场的退化,即植被的“逆行演替”。环境变化最明显的是土壤变得坚硬,侵蚀作用加剧,严重时可导致荒漠化,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根据放牧演替的规律,对草场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消除无价值的植物物种,提高有价值牧草的生产率,可以防止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封育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但是积极的方法是对退化的草场进行改良和改造,建立起保护与合理利用天然草场的制度。在草场建设上实行“划区轮牧”,通过轮牧,缩短家畜的啃食期,延长草类休整期,并可使优良牧草开花结实,自然落籽,为提高植物覆盖率创造条件。
30.(9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20 W至500 W的台灯、100 mL量筒、冷开水、NaHCO3、黑藻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6套如下图所示装置,分别编号为1~6。在各瓶中各加入约500 mL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②取6等份黑藻分别放入1~6号装置中。
③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20 W、50 W、75 W、100 W、200 W和500 W的台灯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6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 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
对该实验进行分析。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写出实验中的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季在人工大棚中种植蔬菜,需要确定合适的光照强度,因为光照强度不够会降低产量,而提供多余的光照还会浪费钱。通过该实验还不能确定最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强度,你该如何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照强度 CO2(或NaHCO3溶液)浓度、温度、pH、黑藻(要求至少答出两项) (2)黑藻自身的细胞呼吸会消耗O2 (3)在100~500 W范围内设置多组梯度进行实验
【解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无关变量有温度、CO2浓度等,要控制其相等且适宜。由于植物的细胞呼吸也消耗O2,因此O2的释放量小于O2的产生量。要确定最适光照强度,可以设置更小的梯度进行实验。
31.(8分)如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体液,A、B、C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
(1)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三种液体组成。其中能与A结构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液和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其中____________可进入d液中。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____________g/L。
(3)图中b液中的渗透压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决定。
(4)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____________。
(5)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医生给病人开含有ATP注射液的处方用于治疗心肌炎,若病人经静脉注射了这种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内至少要通过的磷脂分子层有____________层。
【答案】(1)b、c、d b、d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0.8~1.2
(3)无机盐 蛋白质(顺序可颠倒)
(4)体内细胞代谢活动
(5)6
【解析】(1)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主要由b组织液、c淋巴、d血浆组成。A结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d血浆。(2)胰腺组织的外分泌腺细胞可分泌胰消化酶,内分泌腺细胞可分泌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进入血液,其中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二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血糖平衡。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 g/L。(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4)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使得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5)若病人经静脉注射了ATP,血浆中ATP到达心肌细胞内,需至少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1层膜,至少要通过的磷脂分子层有6层。
32.(12分)研究发现西瓜种子大小由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a基因纯合产生大子,但b基因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现以3个纯合品种作亲本(1种大子西瓜和2种小子西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实验一中,亲本大子西瓜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的小子西瓜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F2的大子西瓜测交后代中,大子西瓜占________。
(3)实验二中,亲本小子西瓜②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F2中大子西瓜随机传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欲通过一次自交实验来检测实验三F2小子西瓜是否纯合,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1)基因的自由组合 (2)aaBB 3/13 2/3 (3)aabb 小子西瓜∶大子西瓜=1∶8(2分) (4)不可行,F2小子西瓜纯合子或杂合子自交后代均为小子西瓜(2分)
【解析】(1)依题意“a基因纯合产生大子、b基因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可知,大子西瓜为aaB__,小子西瓜有A__B__、A__bb和aabb。在实验一中,大子西瓜与小子西瓜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小子西瓜∶大子西瓜=13∶3,为9∶3∶3∶1的变式,说明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一过程中,亲本大子西瓜的基因型为aaBB,小子西瓜①的基因型为AAbb,F1小子西瓜的基因型为AaBb,F2的小子西瓜为A__B__∶3A__bb∶aabb=9∶3∶1,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3AABB+1/13AAbb+1/13aabb=3/13。F2的大子西瓜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让其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交配,即测交,测交后代中,大子西瓜占1-2/3×1/2 aabb=2/3。(3)在实验二中,F2性状分离比为大子西瓜∶小子西瓜=3∶1,说明F1大子西瓜的基因型为aaBb,进而推知亲本大子西瓜和小子西瓜②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与aabb。F2大子西瓜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2/3aB和1/3ab,因此F2的大子西瓜随机交配,后代小子西瓜(aabb)的概率为1/3 ab×1/3ab=1/9aabb,大子西瓜(aaB__)的概率为1-1/9=8/9,即小子西瓜∶大子西瓜=1∶8。(4)在实验三中,P小子西瓜①(AAbb)×小子西瓜②(aabb)→F1小子西瓜(Aabb)→F2小子西瓜中AAbb)∶Aabb∶aabb=1∶2∶1。因b基因纯合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因此F2中小子西瓜自交,无论F2中的小子西瓜是否纯合,后代都表现为小子西瓜,所以通过一次自交实验不能检测实验三F2小子西瓜是否纯合,此方案不可行。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面的甲图表示酵母菌、硝化细菌和乳酸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乙图表示这三种菌的增殖速度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乙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甲图____________号试管中微生物在不同氧气浓度中的增殖速度。
(2)研究发现,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如果培养基中混杂了这三类微生物,请设计实验,利用改变培养基成分等培养条件,将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分离出来。
①主要步骤:
a.分别配制不含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A)和加入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B),分别灭菌。
b.分别接种混合液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c.观察结果。
②结果:在A培养基上生存的是______________,在B培养基上生存的是____________。
(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2、1 (2)①有机碳源 青霉素 ②硝化细菌 酵母菌 (3)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
【解析】从甲图试管中微生物的分布和数量分析,乳酸菌分布在缺氧的下层,酵母菌在缺氧的底部和氧含量高的上层均匀分布,而硝化细菌主要分布在上层,因此可以判断出a、b、c曲线表示3、2、1号试管中的微生物增殖速度。青霉素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酵母菌属于真菌,青霉素不能起到杀灭的作用,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不需要添加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和碳源。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动物的淋巴细胞(脾细胞)虽然能够合成特异性抗体,但可惜它不能够在体外增殖,所以始终只是一份“自身之物”,没有多大作为。另一方面,癌细胞(如骨髓瘤)却刚好相反,它本身虽然不能产生抗体,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却能在体外长期生长无限增殖。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勒和米尔斯坦别出心裁,把小鼠的淋巴细胞(脾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起来,成为一株杂交瘤细胞。这个杂交瘤细胞,由于融合了两家之长,因此不但能稳定地分泌抗体(这是淋巴细胞的特点),而且也能在体外稳定地繁殖(这是肿瘤细胞的专长),于是第一次实现了在体外大量产生抗体的愿望,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两种细胞膜也能“融合”在一起,说明细胞膜________。
(2)单克隆抗体的准确定义应为( )
A.一类特殊抗体
B.无性繁殖系
C.单一抗体细胞的无性繁殖系
D.单一抗体细胞的有性繁殖系
(3)杂交瘤细胞繁殖进行的是________分裂,其遗传性状________。
(4)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病原体或癌变细胞等)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胞,故称为“生物导弹”,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C
(3)有丝 保持不变(稳定)
(4)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有高度的特异性。
【解析】本题是一道以最新科技成就为背景的材料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1)细胞膜也能“融合”在一起是因为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2)单克隆抗体是单一抗体细胞的无性繁殖系;(3)杂交瘤细胞繁殖进行的是有丝分裂;遗传性状保持不变;(4)“生物导弹”的特异性源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有高度的特异性。
绝密★启用前
2019届高三高考理综考前押题卷生物试题(五)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B. 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D. 植物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离子
2.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含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B. 复制、分离和传递,三者都能相伴随而进行
C. 三者都是遗传物质,三者都能行使生物的遗传功能
D. 在生物的传宗接代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决定后两者
3.赤霉素和生长素的部分作用机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赤霉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 生长素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C. 从根本上讲,生长素的合成与分解由基因决定
D. 色氨酸一般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
4.如图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A、B分别是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B. C可表示体温,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 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 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它的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5.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
A. 玉米子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
B. 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
C. 在野外的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
D.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
6.某研究小组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关系,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牧草地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豆科植物的生长
B.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都呈下降趋势
C.放牧牲畜不会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改变
D.放牧和割草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29.(10分)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其中甲图表示一个鼠群迁入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乙图表示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图中的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请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牧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____,研究者发现,适当放牧________(“促进”“抑制”)牧草生长。
(2)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鼠群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________。
(3)乙图中的A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该草原的最大的控制放牧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列举两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应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9分)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多个兴趣小组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实验材料和用具:20 W至500 W的台灯、100 mL量筒、冷开水、NaHCO3、黑藻等。
实验步骤:
①准备6套如下图所示装置,分别编号为1~6。在各瓶中各加入约500 mL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
②取6等份黑藻分别放入1~6号装置中。
③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20 W、50 W、75 W、100 W、200 W和500 W的台灯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6号装置,观察气泡的产生情况。
④30 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体积。
对该实验进行分析。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写出实验中的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季在人工大棚中种植蔬菜,需要确定合适的光照强度,因为光照强度不够会降低产量,而提供多余的光照还会浪费钱。通过该实验还不能确定最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强度,你该如何开展进一步的探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如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体液,A、B、C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
(1)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由图中____________(填字母)三种液体组成。其中能与A结构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的内环境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液和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其中____________可进入d液中。在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维持在____________g/L。
(3)图中b液中的渗透压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决定。
(4)人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____________。
(5)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医生给病人开含有ATP注射液的处方用于治疗心肌炎,若病人经静脉注射了这种药物,ATP到达心肌细胞内至少要通过的磷脂分子层有____________层。
32.(12分)研究发现西瓜种子大小由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a基因纯合产生大子,但b基因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现以3个纯合品种作亲本(1种大子西瓜和2种小子西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1)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实验一中,亲本大子西瓜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的小子西瓜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F2的大子西瓜测交后代中,大子西瓜占________。
(3)实验二中,亲本小子西瓜②的基因型为________,若F2中大子西瓜随机传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欲通过一次自交实验来检测实验三F2小子西瓜是否纯合,该实验方案是否可行?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面的甲图表示酵母菌、硝化细菌和乳酸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乙图表示这三种菌的增殖速度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乙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甲图____________号试管中微生物在不同氧气浓度中的增殖速度。
(2)研究发现,青霉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如果培养基中混杂了这三类微生物,请设计实验,利用改变培养基成分等培养条件,将酵母菌和硝化细菌分离出来。
①主要步骤:
a.分别配制不含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A)和加入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B),分别灭菌。
b.分别接种混合液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c.观察结果。
②结果:在A培养基上生存的是______________,在B培养基上生存的是____________。
(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动物的淋巴细胞(脾细胞)虽然能够合成特异性抗体,但可惜它不能够在体外增殖,所以始终只是一份“自身之物”,没有多大作为。另一方面,癌细胞(如骨髓瘤)却刚好相反,它本身虽然不能产生抗体,也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却能在体外长期生长无限增殖。1975年,英国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科勒和米尔斯坦别出心裁,把小鼠的淋巴细胞(脾细胞)和小鼠的骨髓瘤细胞融合起来,成为一株杂交瘤细胞。这个杂交瘤细胞,由于融合了两家之长,因此不但能稳定地分泌抗体(这是淋巴细胞的特点),而且也能在体外稳定地繁殖(这是肿瘤细胞的专长),于是第一次实现了在体外大量产生抗体的愿望,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淋巴细胞能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两种细胞膜也能“融合”在一起,说明细胞膜________。
(2)单克隆抗体的准确定义应为( )
A.一类特殊抗体
B.无性繁殖系
C.单一抗体细胞的无性繁殖系
D.单一抗体细胞的有性繁殖系
(3)杂交瘤细胞繁殖进行的是________分裂,其遗传性状________。
(4)单克隆抗体注入体内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病原体或癌变细胞等)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胞,故称为“生物导弹”,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