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虫》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小毛虫》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3 15:1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毛虫》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小毛虫》是第七单元第四篇课文,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写的童话。讲述了一只小毛虫从结茧到破茧羽化成蝶的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行。
  本课共有7个自然段。第1至3自然段讲述小毛虫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笨拙地在叶片上挪动,它感觉自己很“可怜”,很“笨拙”。但它并不悲观失望,因为它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第4至6自然段讲述小毛虫尽心竭力编织茧屋,将自己裹进茧屋以及在与世隔绝的茧屋中的内心独白。第7自然段讲述小毛虫破茧、羽化成蝶。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角色形象,开篇将“趴”着的毛虫和“唱、跳、跑、飞”的大小昆虫作恶对比,突出了小毛虫的“可怜”“笨拙”。最后一个自然段,用欣喜的笔调描写小毛虫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这与第1、2自然段中“可怜、笨拙”的小毛虫形象形成反差,突出了小毛虫的变化。
  课文配有三幅色彩鲜艳的插图。第一幅图中,小毛虫在叶片上探头探脑,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周围蚂蚁、瓢虫、蜜蜂等昆虫或爬或飞或舞,到处生机勃勃。第二幅图中,小毛虫织成茧屋把自己包裹进去。第三幅图描绘了小毛虫羽化成蝶翩然飞舞的画面。三幅插图形象地呈现了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可激发学生了解小毛虫成长过程的兴趣,也为学生讲述故事提供了帮助。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兴趣浓厚,对昆虫世界尤其毛虫羽化的自然规律充满好奇,使本课教学有了很好的情绪积淀。
  二年级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对于小毛虫的成长规律不甚了解,而且,文中一些四字词语和两个关键句子“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难以理解。学生的生活阅历粗浅,情感体验缺乏,对体悟乐观、自信、执着的生活态度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昆、怜”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整、抽”等8个字。会写“毛虫、叶子”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
  3、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质疑引出课题
  1.图片导入
  出示小毛虫和蝴蝶的图片。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2.引导学生质疑
  看了这两个小昆虫,你想知道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这是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所写的童话,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个小毛虫吧。
  二、归类识字,观察发现规律
  1.字音归类识字
  出示双横线中的生字,指名读,相机正音:“挪”的声母是鼻音“n”,“怜”“律”的声母是边音“l”,“整”“挣”的声母是翘舌音“zh”,“怎”的声母是平舌音“z”。
  2.认识多音字
  “尽”? 尽管(j?n)
  ? ? ? 尽心竭力(jìn)
  3.读好轻声词
  打量?事情?明白
  4.偏旁归类读词
?

?
  读词语,引导发现生字特点: 第一行与心情有关,“怜、愉”都有“忄”;第二行与动作有关,“挪 挣 抽”都有“扌”;第三行与纺织有关,“纺 织 绒 编”都有“纟”,“仿佛 任何”中都有“亻”,“律、待”中都有“彳”。
  5.读好四字或多字的固定词语
  生机勃勃 尽心竭力 与世隔绝 色彩斑斓 笨手笨脚
  九牛二虎之力
  6.识字巩固游戏:蝴蝶飞起来。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小毛虫的变化
  1.读文,初步了解小毛虫变化的三个阶段
  读课文,说说小毛虫经历了哪三个变化?
  交流变化,板书:小毛虫——茧——蝴蝶
  2.图文对应,了解小毛虫变化的形态
  出示图片,请把图片贴到文字下面。

  3.图文结合,说说小毛虫的变化
  四、学习第1至3自然段,聚焦小毛虫,了解小毛虫特点
  (一)读文,初识小毛虫特点
  读第1、2自然段,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呢?
  (二)读文,感受小毛虫的“可怜”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只“可怜的小毛虫”?
  1.出示第1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2.看文中插图,说说看到了哪些昆虫?它们在做什么?
  句式训练:(谁)(在哪里)(干什么)
  3.体会词语“生机勃勃”。
  昆虫们的表现给你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紧扣昆虫们的动作“唱、跳、跑、飞”,采用动作演示,从中体会“生机勃勃”。
  4.读句子,读出生机勃勃的感觉。
  5.当昆虫们都在生机勃勃活动的时候,小毛虫在做什么呢?
  紧扣“趴”“既不会唱,也不会跳,更不会飞”谈感受,初步感知小毛虫的“可怜”。
  6.对比朗读描写昆虫和小毛虫的句子,感受小毛虫的“可怜”。
  (三)读文,感受小毛虫的“笨拙”
  你又从哪里看出这是一只“笨拙的小毛虫”?
  1.出示第2自然段,学生读,勾画。
  2.交流勾画的词句。(聚焦词语:挪动、九牛二虎之力)
  3.动作演示理解“挪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九牛二虎之力”,从中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4.指名读第2自然段,把小毛虫笨拙的样子读出来。
  5.齐读第1、2自然段,再次体会小毛虫的可怜、笨拙。
  (四)读文,感受小毛虫的坚决
  在作者眼里,小毛虫可怜又笨拙,小毛虫自己是怎么想的呢?
  1.出示第3自然段,自由读,找找小毛虫的想法。
  交流归纳:第3段都是小毛虫的想法。
  2.标出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
  分句读一读,看看小毛虫具体想了些什么?
  3.指名读第1句,体会小毛虫的“不悲伤”“不羡慕”。
  (1)联系上文说说,小毛虫对什么不悲观,又对什么不羡慕呢?
  想象说话:小毛虫对__________不悲观失望。
  小毛虫不羡慕_____________。
  (2)指导朗读,读出小毛虫的乐观。
  4.读第2句,品悟“该做的事”。
  (1)小毛虫还想了什么?
  (交流出示:它懂得:大家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
  (2)展开想象,说说大家该做的事是什么?
  (3)出示图片,引导说话。
  拓展表达:(谁)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小毛虫的肯定。
  5. 读第3句,明确“最要紧的事”。
  出示句子: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1)“最要紧”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说一说。
  交流归纳:“最要紧”就是最重要,就是最该做的。
  (2)小毛虫觉得自己最要紧的是什么呢?
  (抽丝纺织,编织牢固的茧屋)
  (3)你见过“牢固的茧屋”吗?怎样才算“牢固”呢?
  (4)读出小毛虫的坚定。
  要织成“牢固的茧屋”可是要花大力气的。可是小毛虫很坚定,它觉得这是最要紧的事,谁来读读出小毛虫的坚定。
  6.齐读第3自然段,把小毛虫的内心所想坚定地告诉大家。
  7.读了1、2自然段,我们认为这是一只可怜、笨拙的小毛虫,
  读完第3自然段,现在你想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呢?
  这是一只(? ?)的小毛虫。(坚定、勇敢、不放弃……)
  五、抓住汉字特点,指导书写
  1.观察结构
  田字格中出示“抽、纺、织、编、消”5个生字。仔细观察,这5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发现特点
  主意笔画的穿插:“纺、织、编”右边的撇要越过竖中线穿插到“绞丝旁”下。
  注意笔画的避让:“消”中“月”第一笔变成竖。
  3.教师范写“编”字,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
  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5.集体讲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文,再现小毛虫特点
  1.复习词语,巩固识记
  生机勃勃 尽心竭力 与世隔绝 色彩斑斓 笨手笨脚
  九牛二虎之力
  2.回顾前文,说说毛虫
  回顾第1至3自然段,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毛虫?
  这是一只( )的小毛虫,因为( )。
  过渡:是的,这只在大家眼里可怜、笨拙的小毛虫,他懂得:每个人都要自己该做的事,它很坚定地要去抽丝纺织,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那它会怎么做呢?
  二、学习第4至6自然段,聚焦茧屋,感悟小毛虫内心
  (一)读第4自然段,体会小毛虫的做法
  1.出示第4自然段。指名朗读。说说小毛虫在做什么?
  (编织茧屋)
  2.小毛虫要织的“茧屋”是怎样呢?请你在文中找一找。
  3.学生交流,出示3个短语:
  牢固的茧屋 温暖的茧屋 与世隔绝的茧屋
  读这3个词,说说茧屋给你什么感受?(结实、厚实、密不透风)
  4.要编织这样的茧屋,小毛虫会怎么做呢?请勾画出相关词语。
  (1)学生交流,聚焦词语谈感受。
  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织啊,织啊
  (2)出示:毛虫的丝和茧屋图,对比观察。

  瞧,这样纤细的丝,要最终织成牢固的茧屋,小毛虫会怎么织呢?
  (3)师引导想象:
  天还没亮,小毛虫就起床了,它……中午到了,烈日炎炎,小毛虫……天黑了,小毛虫……蚂蚱邀他去玩,小毛虫说……小毛虫腰酸背痛,但他心里想……它织呀织呀,最后……
  (4)这一自然段中哪个词可以说明小毛虫织得不轻松?(尽心竭力)
  是的,它一刻也不停歇,反复地织啊织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就叫“尽心竭力”。(板书:尽心竭力)
  (5)指导读这一段,读出小毛虫的“尽心竭力”。
  (二)读5、6自然段,理解“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过渡:与世隔绝的茧屋织成了,小毛虫又做了什么呢?
  1.出示对话,师生合作读。
  (1)说说这是谁在问?谁在答?
  (2)结合“与世隔绝”一词,体会到这是小毛虫在自问自答。
  (3)关注“?”和“!”,读出疑问的语气和回答的肯定。
  顺势采访:小毛虫,你是怎么想的?
  2.讨论:你怎样理解“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这句话?
  (1)学生讨论,相机播放大家熟悉的自然规律图片:禾苗生长的过程等。
  归纳:禾苗春天播种秋天成熟,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按是春夏秋冬轮回……这些成长、变化都有自己的规律,而这些变化都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
  (3)小毛虫明白这些,所以它肯定地对自己说,学生接读: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
  3.读文,再次体会小毛虫特点。
  齐读第4至6自然段。现在,你想说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
  这是一只( )的小毛虫。(尽心竭力、耐心等待……)
  三、学习第7自然段,聚焦蝴蝶,体会小毛虫变化
  过渡:时辰到了,尽心竭力、耐心等待的小毛虫,最终变成了一只蝴蝶。这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读一读第7自然段。
  1.品关键词,了解蝴蝶特点
  (1)现在它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学生自读,勾画词句。
  (2)学生交流,品关键词“灵巧”“轻盈”“五彩斑斓”感受蝴蝶的美丽。(板书:灵巧轻盈)朗读相关句子。
  (3)师范读,生想象画面,融情入境。
  (4)配乐齐读,读出蝴蝶的美丽。
  2.对比朗读,感受神奇变化
  (1)聚焦“惊奇”这个词,你有什么发现?读出你的“惊奇”。
  (2)前后对比,体会毛虫“惊奇”。
  对比朗读1、2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再次感受神奇的变化。
  四、拓展认知,朗读全文,品味成长规律
  1.出示数据,拓展认知
  你知道小毛虫变成蝴蝶需要多长时间吗?请看表格,师讲解:

  2.现场采访,品味成长
  了解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成长需要耐心等待……)
  3.回溯全文,理解规律
  这就是小毛虫成长的规律。读全文,再次感受小毛虫的成长过程。
  五、借助提示,讲讲这个故事
  1.观看视频,了解成长过程
  播放视频《蝴蝶的一生》,让们一起看看小毛虫成长的全过程。
  2.分段播放视频,用上关键词,分段讲故事
  出示小毛虫成长过程的关键词“可怜笨拙、尽心竭力、灵巧轻盈”。请学生用上关键词,分“小毛虫——茧”“茧——蝴蝶”两段讲故事,师生共同评议。
  3.出示意图,借助提示完整地讲故事
?

?
  (1)请你观察小毛虫成长的示意图,说说自己发现。
  (图文提示了小毛虫成长的三个阶段,关键句提示了小毛虫的心理活动。)
  (2)请用上小毛虫三个阶段的关键词,把故事讲清楚。
  出示关键词:可怜笨拙、尽心竭力、灵巧轻盈。
  (3)同桌互讲、互评。
  (4)指名讲述,共同评议。
  4.回顾全文,说说启示
  学完这个故事,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学生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白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六、抓住汉字特点,指导书写
  1.观察结构
  在田字格中出示三个生字“整 怎 布”,请仔细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整 怎”是上下结构,“整”上宽下窄,“怎”上窄下宽。“布”是半包围结构。)
  2,发现特点
  (1)整:上下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书写时侧重上下重心平稳,上面的“束”末笔捺变点,下面的“正”托着上方。
  (2)怎:上面部分第三笔竖写在横中线左侧,穿插到下半格,“心”居下居中。
  (3)布:书写时,第一笔横稍长,居上居中,第二笔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穿过长横撇向左下格,第三笔竖挨着撇起笔。最后一竖压在竖中线上。
  3.范写指导
  范写“整”“怎”,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反馈交流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