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二节
名称 巴西联邦共和国(巴西)
人口数量 186,957,906(2008年6月2日)
国土面积 851.49万平方公里
所属洲 南美洲
首都 巴西利亚
领袖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
时区 西3区 西4区
货币 雷亚尔
国歌 Hino Nacional Brasileiro
官方语言 葡萄牙语
读90页的巴西地形图。
法属圭亚那
苏里南
圭亚那
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
秘鲁
玻利维亚
巴拉圭
阿根廷
乌拉圭
读90页的巴西地形图。
法属圭亚那
苏里南
圭亚那
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
秘鲁
玻利维亚
巴拉圭
阿根廷
乌拉圭
读90页的巴西地形图。
法属圭亚那
苏里南
圭亚那
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
秘鲁
玻利维亚
巴拉圭
阿根廷
乌拉圭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巴西国土80%位于热带地区,最南端属亚热带气候。北部亚马孙平原属赤道气候,年平均气温27-29℃。中部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分旱、雨季。南部地区平均气温16-19℃。
亚马逊河又名亚马孙河。被誉为“河流之王”,亚马逊河全长6440多公里,其支流有上千条,与干流共同组成了总长度达6万余公里的亚马逊河水系,其流域面积705万平方公里,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约6600立方千米,相当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总水量的1/6。
亚马逊河是南美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流域面积和流量最大的河流,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长6695公里的尼罗河。亚马逊河每秒钟把116000立方米的水注入大西洋,流量比萨伊河约多三倍,比密西西比河多十倍,比尼罗河多六十倍,占全球入海河水总流量的五分之一。水量充沛、水势澎湃,河口淡水冲入大西洋中达160公里。支流中,七条长逾1600公里;最长的是马代拉河,长逾3200公里。
亚马逊河大部分在巴西境内。巴西人自豪地称之为“河海”。亚马逊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亚马逊河滋润着南美洲的广袤土地,孕育了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使这一片地域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神秘的“生命王国”。
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调节全球气候
提供良好的生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木材
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存危机
掠夺式迁移农业砍树烧荒
播种农作物
耗尽养分
外国公司滥伐森林1000000棵/天
热带雨林严重破坏
恶果
影响全球气候
(每8秒钟消失一个足球场的面积)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存危机
掠夺式迁移农业砍树烧荒
播种农作物
耗尽养分
外国公司滥伐森林1000000棵/天
热带雨林严重破坏
恶果
影响全球气候
(每8秒钟消失一个足球场的面积)
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生存危机
掠夺式迁移农业砍树烧荒
播种农作物
耗尽养分
外国公司滥伐森林1000000棵/天
热带雨林严重破坏
恶果
影响全球气候
(每8秒钟消失一个足球场的面积)
地理书 P91 卞卡一家
咖啡之国
文明古国
足球王国
狂欢之国
1967——1974年, GDP值连续8年平均以10.1﹪的 速度递增,创造了“巴西奇迹”。
工业种类齐全:钢铁(世界第六)、
汽车(世界第十)、
造船、石油、水泥、化工、冶金、
电力、纺织、制鞋……
尤其是:核电、通讯、电子、飞机制造、信息、军工已跨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巴西工业发展
巴西的汽车生产
巴西露天铁矿
巴西的西门子电子公司
工业分布在东南部的原因:
邻近铁矿,海运便利
(1)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有:咖啡、甘蔗、剑麻。
(2)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
(3)现代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
(4)缺少优质煤,石油产量不多。但水能资源丰富。
巴西的经济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
1945年10月27日出生在巴西东北部伯南布哥州内地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
2002年10月,他第四次参加总统选举并获胜,当选巴西第40任总统,2003年1月1日任职,任期4年。
他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
2006年10月再次当选巴西总统 ,2007年1月1日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二位通过直接选举获得连任的总统。
1雷亚尔=3.5人民币
巴西利亚
巴西国旗
巴西幅员广大,资源丰富,植物种类极为丰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横贯北部的亚马逊河是世界上流域最广、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地球上最原始最辽阔的森林资源。在西南部的世界第五大河巴拉那河上有极为壮观的伊瓜苏大瀑布,巴西与巴拉圭合建的被誉为"世纪工程"的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就建在巴拉那河上。
巴西
概况
经纬度:0°—23°26’S;40°W—70°W
面积:拉美最大的国家,854.7万平方千米
人口
人种:白人一半以上,黑白混血40%,黑人5.2%
人口分布 :90%以上在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
语言:葡萄牙语为主
自然环境
地形:北部亚马孙平原,南部巴西高原
河流:亚马孙河,拉普拉塔河
热带雨林
作用:地球之肺 ,有巨大的环境和生态效益
保护:巴西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
经济
农业:咖啡,甘蔗,大豆,香蕉等
工业
资源:铁,锰,金,煤集中在东南部
煤、石油缺乏 ,水能丰富
工业分布: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东南部,邻近铁矿,海运便利)
城市
首都—巴西利亚
最大城市—圣保罗,最大港口—里约热内卢
破坏:热雨迁移农业和外国公司的砍伐
玛雅日历预言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
玛雅文明的建筑工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经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雕刻、彩陶、壁画都有很高艺术价值。被称为美洲的希腊。
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才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
目前在太平洋的东部群岛上还幸存着古玛雅的后裔。
地球并非人类所有,
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
—玛雅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