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3 14:4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曲线图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
(1)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乔冠华(团长)黄华(副团长) 联合国宗旨 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4.协调各国行动
资料卡历届联大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投票数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衰落。截止到1969年1月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霸权地位衰落(根本)
二、中美、中日建交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老虎不吃人,专吃杜鲁门。

——50年代中国流行童谣政治上:敌视、孤立
军事上:包围、威胁
经济上:封锁、禁运 1972年2月22日,钓鱼台国宾馆,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 尼克松为这场“破冰之旅”做足了准备。他练习了几个月的喝茅台、用筷子,在中国的欢迎晚宴上让周恩来大为赞叹。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敌对缓和 史料研读: 分析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材料一: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核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中苏关系破裂恶化。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兵乓球代表团,中美开始接触,所谓“小球推动大球” 的“乒乓外交” 轰动了世界。“乒乓外交”(1971.4)——试探之旅 ①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7)——旋风之旅 1971年7月,刚刚抵达巴基斯坦的基辛格当晚伪装肚子痛需要休养,凌晨四点半摆脱记者直飞北京,两天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又出现在巴基斯坦,两国高层秘密会晤,随后北京、华盛顿同时发表尼克松访华公告,震惊世界。“跨洋握手”②尼克松访华(1972.2)——破冰之旅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 杜勒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除政治领域外,在经贸、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正常交流与合作。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常化③ 1979年1月1日 中美正式建交。两国达成协议,以联合公报等形式公布,并互相派驻大使,建立大使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日本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中日建交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建交热潮
三、全方位外交
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胡锦涛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
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首脑外交政党外交外交部外交民间外交 多层次亚丁湾护航减贫论坛孔子学院抗击埃博拉医疗队 立体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形成 、 、 、
的外交格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