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案: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案: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5-27 09:5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知识目标】
1.知道聚落的定义和聚落的类型。 2.知道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如何处理好聚落的发展与保护有文化特色的传统聚落建筑。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和分辨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要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感受地理学科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能,树立忧患意识和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进一步渗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讨论聚落中民居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明确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认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城乡差异,理解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发展和保护。 【教学难点】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乡村和城市景观图,指图说明这是人类的居住地。 讲授新课
一、 乡村和城市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回答:①什么叫聚落?②聚落可分为哪两大类? 2. 观看反映农村、牧场、渔村、林场和城市风景和生产生活的幻灯片
学生讨论:
居住在乡村与城市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有何不同? 3. 活动1:.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乡村组和城市组,观察幻灯片“图4.16和图4.17” 讨论: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每组派代表上台指图描述。 4.活动2:.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观特征。显示不同地区的村落景观A,B,C。 讨论:哪个分布在亚洲?哪个分布在欧洲?哪个分布在非洲?(观看幻灯片) (提示: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较密集;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村落中的房屋较分散;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承转: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不仅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差异,而且即使同样是乡村,不同地区的景观也是不一样的。聚落受自然、经济等环境影响很大。 二.聚落与环境 1. 显示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讨论: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作为聚居地?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等地) 聚落 地形平坦 自然资源丰富(村、渔、矿地) 交通便利(交通沿线和交汇处、沿海港口等地) 图4.19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2.讨论:目前世界上的聚落为什么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平原地区,而高山、荒漠地区就较少或没有聚落的分布。 教师讲述: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少有或没有聚落。 3.幻灯片介绍:“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的村庄”
显示:“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我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的景观图。 讨论: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归纳: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聚落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承转: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人类留下了很多遗憾。 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两大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聚落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表现?” 第二组讨论“为什么在聚落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和民居?” 2. 活动:①观看图片“意大利水城威尼斯”“我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江南水乡—周庄”,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些传统聚落。②图片显示“北京四合院” 讨论: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你的看法如何?
显示: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1. 运用图片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2.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 结合本节的学习,说出自己对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内容的学习,你知道或了解了关于聚落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