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语必修二 5.1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说课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语必修二 5.1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说课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3 23:0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写景要抓住特征
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作文的话题是"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作文在写法上强调写景物要抓住特征。此单元在高中语文学习的位置属语文必修二模块中的"表达交流"部分的"写作"专题。在本书开头编者的《致同学们》一信中写道:"表达交流"包括"写作"与"口语交际"2个部分。"写作"共20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写作话题和写法指导,还有丰富多彩的写作练习,供你们选用。它交代了此单元的位置与安排意图。
  教材为什么要安排"亲近自然"这一话题呢?从编者的意图可以看出:1、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不同的人,对自然的感悟有深浅不同,情趣有高下之分。除了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外,亲近自然的情怀还需要通过读书、作文不断培养。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性情、净化灵魂。2、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自然的范围极其广阔,培养对自然的情怀,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在写法上强调写景要抓住特征,这与课文阅读鉴赏单元一的三篇课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在内容上相承接。单元一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对写景文章有个总体了解,在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上也较科学合理,具有完整性。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遵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基于以上的认识,学习这单元作文,我认为应有以下教学重点难点。1、写景要抓住特征,相同之景不同表达。2、注意赋予景物一定的感彩。
  同时还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交流,与自然和谐相处。 2、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细致地观察景物。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同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与学法:问题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教法和学法,我把它们放在一起说明,因为这二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联系的,有时也很难分门别类地说明。1、问题教学法
使用它能让教师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达到"我要学习"的目的,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提高。为此我设计了问题交流与在比较中讨论两个环节。
2、讲授式教学法
其优点是教师能够很经济地同时向许多人传授知识。教师可以亲自向学生呈现学科的基本内容,直接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本节课讲授内容较少,主要集中在"近现代作家写荷花的片断"与"片断作文训练"中的图片讲解,但其中也有点拨的味道。3、讨论法
通过讨论,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评价、启发、补充,发现疑问,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如此循环,从而获得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调动思维和记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集体和个人的潜力,扫除认识上的障碍,最终找到正确的答案,知识就会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学生原来的知识迁移了,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了。因时间关系,本课设计的讨论更多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的一种总结,
4、多媒体教学
我在这节课中运用了图形、音频、视频等效果,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降低思维的难度,加深记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的传授变得浅显易懂,直观形象。使学生学习得更轻松、活泼。5、练习法
片断作文训练是学习过程的主要实践活动,它在学习中起到知识的转化迁移作用。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都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形成。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时数:一课时。包括课前准备1、学生认真观察校园景观,
2、学生事先预习上课的内容。
还包括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能对自然有所感悟。
2、能抓住特征写景,并通过写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净化灵魂。
3、能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写得情景交融。一、导入 同样是梅花如何用文字表达它们的不同 景物的特征(学生自由发言) 对于景物的特征,标准的说法: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区别于他处景物的地方;换言之,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的,他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他全然相似的。就是说,在你的笔下的景物,要能够留给别人鲜明的不同于一般景物的印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为了弄清什么是景物的特征以及如何来体现景物的特征,我们先看几个例子,(自己思考了景物的那些特征3分钟)  另附导学案上
《济南的冬天》
《长江三峡》小组讨论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小组展讲,教师总结 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p52) 观察: 形状 颜色 声音 气味
1 此景与彼景的不同(物种)
2 此时与彼时的不同(时令)
3 此地与彼地的不同(地域)
王国维说过:“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色彩。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彩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同样是写秋他们表达的感受是否相同(学生自由发言)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欧阳修《秋声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同一种景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景物描写的标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自然景物是客观的,写什么,不写什么,却全由作者的感悟来决定。《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写的是不同的秋景,但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引起作者感悟的一面。所以,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对景物有准确的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写得情景交融。要想抓住景物的特征,要亲近自然,带领学生走进校园仔细观察 、记录边看边写目的:提高从植物生态进行人事联想的能力
对象:树木花草(不要人)
范围:校园内教师办公楼一带
项目:生、枯、荣的情况,体态,共同点,不同点。
结果:以共同和人、事对照,通过联想,写一篇记是写景,抒发感想的散文
150字左右
写完之后,每个小组评选出一篇优秀作品,展读并点评
板书: 物种
抓住特征 时令
地域
写景
突出情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