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看图猜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 成语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明确成语来源,判断成语误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抢答的方式,归纳成语的主要来源;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总结常见的成语误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知成语与文化的关系,认识成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2、增强学生探究意识,让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3、加强规范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成语。教学重难点
1、判断高考中成语常见使用误区
2、在生活中能够准确运用成语什么是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是语言宝库中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积淀,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你知道成语有哪些来源吗?
成语的来源
1.神话传说:八仙过海 女娲补天成语的来源
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成语的来源
3.历史故事:负荆请罪 卧薪尝胆成语的来源
4.文人作品:杯弓蛇影 望梅止渴成语的来源
5.外来文化:功德无量 火中取栗小露一手——根据成语的五大来源,说说你记忆中每一类的成语还有哪些?1、神话传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开天辟地2、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画蛇添足3、历史故事:完璧归赵、三顾茅庐、图穷匕见4、文人作品:明日黄花、一鼓作气、舍生取义5、外来文化:立地成佛、杀鸡取卵、回头是岸成语来源成语与生活 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咳不容缓”“一明惊人”等广告语,同学们还能举几个例子吗?乐在骑中、默默无蚊、步步糕升、领鲜一步这些多用谐音手法创作的广告语,含蓄幽默,给人印象深刻。
但是谐音广告的泛滥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对人们产生了误导和影响。 一篇学生的作文写到:“我的家有爸爸,妈妈和我,我们三人成虎。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偶尔爸爸妈妈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成语与学习成语与高考一、望文生义例1、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例2、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刊之论:刊:削除,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 指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农历七月份天气从最热开始降温 ,开始转凉。 七月流火:明日黄花: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二、对象误用例1、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警花。例2、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豆蔻年华,风华正茂。豆蔻年华:专指十三四岁的少女。三、褒贬颠倒例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例2、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前往。(贬义)叹为观止:形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义词)注意三点1、大量中性词,如“成千上万”“如虎添翼”等,在褒贬语境中皆可使用。2、有时为了自嘲、开玩笑等语境,可能出现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如课文《咬文嚼字》。3、积累一些感彩相反的同义成语。褒义词——贬义词情投意合——臭味相同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
一得之见——一孔之见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绞尽脑汁——费尽心机
从容不迫——故作镇定四、谦敬错位例1、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例2、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
——谦辞鼎力相助: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敬辞例2、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使我国人民生灵涂炭。五、语意重复例1、我们应当在问题出现之前就未雨绸缪,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才惊慌失措。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预防不必要的事情发生。生灵涂炭:用来指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语意重复忍俊不禁的笑了、普通的芸芸众生
目前的当务之急、好像是如芒在背
难言之隐的苦衷、自己莫妄自菲薄
小小的弹丸之地、这显得相形见绌
刻骨铭心的难忘、眼睛要望穿秋水六、形近混淆例1、在球迷的呼吁下,教练使用了巴乔,他在世界杯上果然不孚众望,多次挽救了意大利队。例2、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事倍功半: 功:功效。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不负众望事半功倍七、不合语境例1、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如同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不能是自己的东西。例2、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举重若轻: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八、轻重失度例1、余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日理万机: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例2、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三长两短:常指意外的灾祸、有生命危险的事故。特指人的死亡。望文生义谦敬错位对象误用褒贬颠倒轻重失度不合语境语意重复形近混淆高考成语常见误区小试身手一、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公司连续若干年都没有完成公司计划,但上上下下都 ,让外人诧异无比。
②他出国留学三年归来,邻居都对他 ,如今的他已不是当年那个不学无术的吴下阿蒙,其个人风采及渊博知识与三年前迥乎不同。
③如果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 ,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A.不以为意 另眼相看 信口雌黄
B.不以为然 刮目相看 信口开河
C.不以为意 刮目相看 信口雌黄
D.不以为然 另眼相看 信口开河c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另眼相看:刮目相看:信口雌黄:信口开河:然:正确,对,这样。 不认为是对的。不在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也指不被重视的人得到重视。信:任凭,听任;意为随口更正不恰当的话,后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开河:说话时嘴唇张合。比喻随口乱说一气。指说话没有根据;不可靠。答案解析二、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④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⑤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⑥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 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⑥D答案解析①目不见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此处望文生义;应改为“目不暇接”。
④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或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此处对象使用错误;应改为“改弦易辙”。
⑤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放在此处不合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