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语必修二 7.1《涉江采芙蓉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语必修二 7.1《涉江采芙蓉 》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3 23: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做的19首五言诗的选辑。由于作者文化素质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刘勰《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评价道:“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内容:
  表现东汉末年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当时宦官、外戚掌权,朝政腐败,社会黑暗,特别是买官的行为,大大妨碍了正常的入仕,致使中下文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到处奔波,设法为官(“学而优则仕”),从而形成了许多的游子、思妇。《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的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以及文人仕途失意的苦闷心情。 *艺术特色:
将抒情、描写、议论、叙事、写景融而为一,达到高度的自然和谐;善于抓取人物的典型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语言浅近凝炼,言简意丰。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朗读诗文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直接从诗歌中找找表现感情的词语?
思考:所思 望旧乡 忧伤本篇诗歌的结构框架 “四个一”:一个高洁幽雅的意境
一串纯真自然的举动
一段真挚笃厚的爱情
一声撕心裂肺的叹息
1.这句诗歌有哪些意象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鉴赏品味 “芙蓉” “兰泽” “芳草”一个高洁幽雅的意境 荷花,又称莲花,又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hàn dàn )、净友等。
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
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赋予其善与美的高洁品性。
以荷入诗者,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2.你认为诗歌描写“采芙蓉”“多芳草”和“兰泽”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
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意境.情趣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一串纯真自然的举动一串纯真自然的举动 1.涉江而采的动作描写

采的方式——涉江 (真挚深沉)
采的目的——遗所思(纯洁美好)
采的结果——所思在远道,遗之不得鉴赏品味2.还顾而远望的动作描写
顾、望
方式:还顾、回望
目的: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权且当归。
结果:长路漫浩浩,归之不得
鉴赏品味“还顾”、“望”: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 思考:这两句的语气如何?在诗歌结构上具有什么作用? (1)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2)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黯然伤心作铺垫。
反衬 人们总以为,倘要表现人物的寂 寞、凄凉,最好是将他(她)放 在孤身独处的清秋,因为那最能 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
但有时将人物置于美好、欢乐的 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更具有以“乐”衬“哀” 的强烈效果。 赠花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中常有出现。 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思考: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忧伤直抒情感
明确:“同心”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段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切,因“离居”之长久才有了“忧伤以终老”的痛苦。 相爱却不能相守,而且这种分离是不同于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个永久的分离,一个让人永远叹息的痛。一段真挚笃厚的爱情
一声撕心裂肺的叹息思考:最后一句除了表达主人公忧伤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思考:何以有终老之叹?
时代原因: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士人热烈追求仕宦,空怀抱负,进身无望,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因而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文人的悲剧人生一声撕心裂肺的叹息合作探究探究主题
从诗中找表达感情的字眼,并概括主题。
“思”“忧伤” 主题:相思怀人 问题:谁在思谁?
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闺妇思远,一种是游子思乡,也就是说诗歌塑造的抒情主人公是游子还是闺妇?联系背景和诗歌的前六句谈谈你的观点和依据。
闺妇思远:女子思夫。
理由:芙蓉,谐音双关,暗关“夫容”。合作探究 学习了整首诗歌,现在你们想象一下整个画面?想象 一边是一个女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旁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显得她孤独而凄清;采莲图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返身回望家乡的游子,那一闪即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望乡图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红丽荷花,衬显得她孤独而凄清;
一边是云烟缥缈的远空,返身回望家乡的游子,那一闪即隐的面容,竟那般愁苦!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在这静寂中,天地间响起了一声凄伤感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感叹无疑发自 俩主人公心怀,撼人心魄。整首诗歌你们想象一下画面?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天地之间
两处叹息
面对离别,我们有太多的无奈与感伤,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拥有的,带着感恩的心回望我们一路走来的悲欢离合,且行且珍惜!
作业:背诵全诗;
预习《短歌行》。 再次诵读诗歌,你认为这首诗美吗?美在哪里呢?
合作探究一一、美在意象。“芙蓉”“兰泽”“芳草”等词语,读之便觉香气袭人,沁人心脾。    正值盛夏时节,江边花香日暖,娇花撩人,主人公见此情景满心想要采到鲜荷,甚至不惜“涉江”之劳。二、美在行为。因为本诗所写的是主人公于夏日江边采摘芙蓉以送爱人的情节。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三、美在情感。美丽的花草,美好的行为,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一是意境高洁、感情纯洁;
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三读诗歌,感受本诗中感情的变化。 明确:所思、旧乡、长路(远道)、忧伤等。作者的感情变化:
欢欣——失望——思乡念亲——无奈憾恨合作探究二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