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褒禅山记本节课我们的任务1、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 取”的思想。
比赛规则比赛分三轮进行:
1、第一轮抢答题
2、第二轮必答题
3、第三轮风险题
比赛以得分最高组为胜出组
若分数相同,则由先抢答正确的组为先。抢答题 1.人名
唐宋八大家之一
被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的文章结构谨严,语言洗炼,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主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
2.请说出唐宋八大家分别是谁?抢答题 2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谈谈你所了解的关于“游记”
方面的知识。抢答题 3游记游记:记录游览中所见、所闻、所感的文章。主要特点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的感情。一般以记为主,以感为辅。抢答题 4组内一名同学背诵第3段必答题每个小组依次答题
答错扣10分,答对加10分。1、这是一道拼音正误题在本组题目中,给出了几个汉字的注音,请判断正误
判断全对给10分,错一个本题不得分
每组选一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不能帮助,否则不加分。判断注意正误jiù miù zhǒnɡ yǎo fù pū ɡuǐ xué yí shè bāo chán fǔɡuī 1.请指出下面划横线词的词类活用现象(10分)1、慧褒始舍于其址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有泉侧出
4、入之甚寒,问其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6、则其见愈奇
7、则其至又加少矣 名→动,筑舍定居
名→动,命名
名→状,从侧面
形→名,深
形→动,走到尽头
动→名,见到的景象
动→名,到达的人2、这是一道记忆题3、这还是一道记忆题 小组选一位同学90秒内记住下面词语的解释然后回答,有一次求助组内同学的机会。错一道题不加分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空旷名作状从旁边多深远幽暗的样子形作名 深度形作动,走到尽头而,连词代游洞者懈怠将,快要于是一起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
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
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空旷名作状从旁边多深远幽暗的样子形作名 深度形作动,走到尽头而,连词代游洞者懈怠将,快要于是一起4、这是一道翻译题(1)、夫夷以近,近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2.这就是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且慎重取舍的原因。 分险题分数落后的小组依次选择:
10分题
20分题
30分题
运气题
如回答错误别的小组可回答,若正确加同样的分数。
1.要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需要哪些条件?在作者看来,哪个更重要? (10分)有志
有力
有物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分险题分数落后的小组依次选择:
10分题
20分题
30分题
运气题
如回答错误别的小组可回答,若正确加同样的分数。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把治学处事比作游山,说明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深刻道理。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过:“天空没有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他们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坚定自己的志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你就可以拥有那份属于自己的美丽。
小组讨论然后谈谈你们对这段话的理解 (20分)分险题分数落后的小组依次选择:
10分题
20分题
30分题
运气题
如回答错误别的小组可回答,若正确加同样的分数。
组内合作探究3.请同学们说说本文的写作特点(30分)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 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
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
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分险题分数落后的小组依次选择:
10分题
20分题
30分题
运气题
如回答错误别的小组可回答,若正确加同样的分数。
王安石二十二岁进士及第。才华横溢,少年得志。
此后多年任地方官。考察时弊,寻求改革之道,探求治国良策。同时也感到宦海之险恶,改革之艰难。
1054年,辞职回家探亲,途经褒禅山。同年七月,以追忆形式写下《游褒禅山记》。次年复出任职。
1060年呈《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简称《万言书》),对北宋中期的内外形势、问题和改革方向作了一个总的考察论析。
1069年,开始熙宁变法。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1074年四月第一次罢相。次年二月复相。次年再次被罢。
1085年新法尽废。王安石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