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5-24 10: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这是一篇押ɑo韵的韵文识字的课文。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紧紧抓住各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巧妙地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节日的丰富多彩,和一些传统节日由来。这些传统节日是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和了解的,这有利于他们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课文配有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春节贴窗花和端午赛龙舟,既表现了课文内容,又可唤醒学生对节日习俗活动的记忆表象,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过节。
  3. 课后练习“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属于“学表达”的练习。了解课文讲述的主要习俗活动唤醒学生记忆表象是能说的前提,反馈评议指导再练习是说好的保证。
  4.选做题:“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属于延伸拓展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的,本设计不涉及。
  学情分析:
  1. 经过二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有意学习的意识也基本形成,学生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可以不设计把学习过程融入激励、激趣活动中,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激趣、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2.课文中讲述到的传统节日、习俗活动和节日的由来,学生熟悉的,了解的,这是了解课文内容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回忆这写传统节日还有哪些习俗活动,以唤起记忆,是必要的教学策略。
  3.识字课文虽然会认字的量较大,但由于是母语学习,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对这些字已经在口头上使用,再加上会认的字的目标水平是整体记认,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正确认读,再具体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妨碍整体的阅读理解。因此,完全没有必要在会认字的学习中花大量的时间时间记认字形,去弄字义,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机械记忆的心理规律,采用在语言环境中反复重现的策略,使学生能识记会认的字。
  4.会写的字中,有部分是学生一年级时已经会认读的了,这部分的字,如有必要,可在在学习前先复习唤起记忆,并明确在本课的要求。至于认写同步的字字形的掌握,应与已经会认读的字一起,通过组织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认字形,进行形近字、音近字比较、组词,引导学生通过音形义相结合识记字形,保证正确率。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顺序,选一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3.能正确认读“传”等15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贴”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节日”等12个词语。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传”等15个生字新词。
  3.能正确读写“贴”等9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节日”等12个词语。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和时间顺序,选一两个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的,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魅力。
  教学准备:
  教师:“传”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贴”等9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写字的PPT。
  学生:每人一套“传”等15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
  一、复习。
  导语: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这一课会写字中我们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一)(PPT出示已经会认读的但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词,已经会认的字用红色显示)自由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红色的字。(读法举例:敬、敬、敬,敬爱的敬。)。
  敬爱 街道 热闹 团结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
  3.小结:同学们,“敬”“街”“热”“闹”“团”五个字宝宝是以前已经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激趣导入,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上一个识字课文《神州谣》,了解了我国的标志性的地理、建筑,知道台湾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一起建设繁荣的祖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识字课文,要学习的是哪篇识字课文呢?让我们先看看图画吧。
  1.(PPT出示插图1)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画了一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表现的是什么节日?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图画上画了四个小朋友。他们在贴窗花。表现的是春节。(板书:春节,齐读。)
  3.(PPT出示插图2)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表现的是什么节日?人们在干什么?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图画表现的是端午节。(板书:端午节,齐读)人们在赛龙舟。
  5.提问:同学们知道的真多啊!那么,你们还知道像这样的节日还有哪些呢?
  6.反馈指导。
  指名回答,说对就板书,齐读。
  预设:中秋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乞巧节
  7.导语:相对于元旦啊,六一儿童节啊,这些现在的节日,这些节日我们给它们一个名称,叫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板书题目:②传统节日(“传统”注音)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二)释题,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过渡语:同学们,这些节日的名称,我们就叫做传统节日,因为,它们是我们中国自己的节日。读了课题目,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识字课文是一篇关于什么的课文呢?(预设:这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的课文。)对了。课文是一首关于传统节日的课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有些什么民俗活动呢?通过这些传统节日我们会认识哪些字、会写哪些字呢?让我们翻开课本31页,一起来学习吧。
  三、学习朗读课文,学习会认的字。
  (一)学习正确朗读课文。
  1.出示任务: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字上面的音节把它读准。
  个体尝试读。
  2.反馈指导:
  指名分三部分朗读,相机正音。(第一部分:从“春节到”到“先人墓前去祭扫。”第二部分:从“过端午”到“十五圆月当空照。”第三部分:余下的部分。)
  3.出示任务:同桌轮着朗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读音,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同桌读错的字或地方,做个记号,等读完了帮助纠正。
  同桌互读互纠。
  4.反馈指导:指名分三部分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5.小结: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是最基本的要求。
  (二)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1.导语:课文是一首民谣,民谣的朗读讲究的同样是节奏。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民谣意思的理解,尝试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个体朗读,同桌互读交流。
  2.反馈指导:指名分三部分在班级上朗读,师生共同按要求评议;一个读完评议一个。
  3.自由练习朗读后,全班一起击掌打拍子朗读。
  4.小结:民谣的朗读要讲究节奏,就像我们歌唱一样,所以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击掌这样的方式打拍子来朗读。
  (三)学习会认的字。
  1.导语:同学们真会朗读!那么,把民谣中会认的字宝宝单独拿出来,你能把它们都正确认读吗?
  出示任务:在课文中圈画出会认的字,找出它的好朋友,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借助汉语拼音把会认的字读准。
  2.反馈指导:
  (1)订正会认的字词的圈画。
  (2)(PPT出示会认的字词卡(注音)),指名读(学习速度中等的2—3个学生)相机指导。(读法举例:传、传、传,传统的传。)
  (3)全班齐读。
  3.音难字学习。
  (1)出示任务:你觉得会认读的字宝宝里面,哪些字容易读错要提醒同学的?(使用字卡,注意归类提醒和正音。)
  (2)反馈指导。
  预设: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音的:统、巷、堂、郎、饼、赏。
  正音后,单字开火车检查、巩固(直呼)。
  4.会认的字口头组词。
  (1)出示任务:同学们读准了这些会认读的字了,那么这些字在生活中,它们会和哪个字宝宝组成词语的呢?同桌说一说。(字卡出示要求口头组词的会认读的字:传、统、贴、霄、祭、舟、艾、堂、巧、郎、饼、赏、菊。)
  (2)反馈指导。
  ①逐一反馈,学生组词正确的,就以字卡为中心板书成词语;如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则把这个词语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示区别和纠正。
  ②将学生组的词语带读一、两遍。
  ③小结:同学们真用心,能在生活中知道那么多的词语,其实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生活认识很多字,知道很多词语的。
  四、会认的字认读的初步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
  五、图文结合,了解内容,说说过节,感悟魅力,背诵课文。
  (一)导语:我们把课文读通顺了,初步把会认读的字认读下来了,下面我们就继续学习,好吗?让我们再一次击掌读读这首民谣吧。(齐读全文。)
  1.出示任务:读了课文,你能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些传统节日吗?
  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排序,按照时间顺序调整板书节日名称的顺序。
  3.出示任务:为什么重阳节是最后,你根据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4.反馈指导。
  预设:
  依据的语句: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5.尝试背诵这个语句。(个体操作后,班级齐背诵。)
  (二)图文结合,了解春节、端午节语句,并尝试背诵。
  1.(PPT出示插图1、2)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然后在课文中画出写这两个节日的语句。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这两个节日主要有什么习俗活动?
  个体操作思考。
  2.反馈指导。(学生答案,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注意说话的规范指导。后面的要求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采用读中理解汇报、理解汇报中读的策略进行。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春节语句: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板书:贴放)
  主要习俗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端午节语句: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板书:赛粽子艾香)
  主要习俗活动:赛龙舟,吃粽子,悬艾叶(挂艾枝)。
  3.分别尝试背诵这两个节日的语句。(个体操作后,班级齐背诵。)
  4.追问:你们还知道春节和端午节还会有哪些习俗活动呢?
  5.反馈指导。
  指名回答,说对的就板书到副板书位置。
  预设:
  春节:吃团年饭,逛花街(行花街),守岁,拜年,给压岁钱(发红包),贴春联,人日……
  端午节:佩香囊,喝雄黄酒……
  (三)结合生活,了解其他节日语句,并尝试背诵。
  1.导语:我们读懂了课文中春节和端午节的有关语句,了解了春节和端午节的习俗活动,接着,我们按照节日的时间顺序,继续了解课文内容。
  出示任务:朗读其他节日的语句,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你了解到关于这个节日的什么?具体是什么?
  个体操作思考,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元宵节:民俗活动看花灯。
  清明节:民俗活动祭扫先人。
  乞巧节:节日来由的传说牛郎织女相会。
  中秋节:民俗活动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民俗活动:敬老,赏菊花,登高。
  3.分别尝试背诵这些节日的语句。(个体操作后,班级齐背诵。)
  4.追问:你们还知道这些节日还会有哪些习俗活动呢?
  5.反馈指导。
  指名回答,说对的就板书到副板书位置。
  预设:
  元宵节:吃元宵(吃汤圆),舞龙。
  清明节:踏青(春游),插柳,荡秋千。
  乞巧节:穿针乞巧,拜七姐。
  中秋节:拜月,点花灯。
  重阳节:出游赏秋,插茱萸,喝菊花酒,祭祖。
  (四)说过节,悟魅力。
  1.导语:我们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真是多姿多彩啊!那么,你们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呢?能说说吗?
  出示任务:在这些传统节日(指出不含乞巧节)你是怎样过节的?选一个特别喜欢的节日,用起始句“我是这样过节的:……”说一说。
  注意做到(1)如果有多个活动过节日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说;(2)重点说说自己在活动中是怎样做的;(3)音量大小适中,让别人能听清楚。
  个体练说,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指名2—3人说,以“注意做到三点”进行评议。
  3.根据评议再练说,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以“注意做到三点”互评,选一位同学到班上说。
  4.指名两三组代表说,师生以“注意做到三点”评议。
  5.小结:同学们在传统节日里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过传统节日开心吗?愉快吗?是呀,传统节日过得开心愉快,原因只有一个,那因为是我们自己的节日。
  (五)背诵全文。
  1.导语:刚才,我们在了解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过程中,分句子尝试进行了背诵,现在,你们能把全文背诵下来吗?
  出示任务:自己尝试用击掌的方法,把课文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击掌背诵。
  3.导语: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就让我们一起击掌,把课文美美地背诵一遍吧。
  齐击掌背诵。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三)PPT示词语表词语,自由读记。
  (四)游戏反馈读记(注: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七、写字指导。
  (一)字形教学。
  1.PPT出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然后班级交流。(学生在说记法中说到的形近字、音近字,组词板书在副板书位置,以帮助区别字形细部,识记字形。)
  (二)指导书写。
  1.根据结构给这些会写的字分类。全包围结构:团;半包围结构:闹;左右结构:贴、敬、转;左中右结构:街;上下结构:热;独体字:舟。
  1.指导“舟”的书写。
  (1)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2)观察并说说“舟”各笔画起止位置。
  (3)提示撇压竖中线起笔;里面两点都压竖中线;横在左横中线中部下方起笔,过竖中线至右横中线中部压横中线收笔。
  (4)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2.指导“贴”“敬”“转”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贴”“敬”“转”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分别提示:“贴”字竖中线为界,右左等宽,下齐平,右上稍出;“占”的竖长,口小扁。“敬”字左比右稍宽,下齐平,右上稍出;左边草字头的横过竖中线收笔,“句”的横折钩压横中线,靠横中线与竖中线交叉处转折;反文旁第一撇靠横中线与竖中线交叉处收笔,第二撇靠竖中线比左边横折钩的钩稍高处收笔,捺靠横中线与竖中线交叉处起笔,舒展,与右边齐平收笔。“转”字左比右稍窄,上齐平,右下稍出;车字旁的撇折撇至横中线下方转折,折压横中线;“专”第二横在横中线与竖中线交叉处的左边,压横中线起笔,在右横中线过半上方收笔。范写“敬”“转”。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3.指导“街”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街”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街”,提示:“领”字左中右占位相等;左中上齐平,左下出;右中上下错开,右上矮,右下出。中间两个“土”的竖压竖中线,上“土”的竖长,下“土”的竖短,横变提;“亍”的第一横与中间上“土”第一横齐平位置起笔;竖钩在第二横靠左位置起笔。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4.指导“团”“闹”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团”“闹”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提示:“团”字国字框的各笔画起笔、收笔、转折处,都在四个格子中部靠内一点的地方;“才”的竖钩靠竖中线。 “闹”字门字框各笔画起笔、收笔、转折处与“团”字相同;“市”的点和竖压竖中线,左右两边相等。范写“闹”。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5.指导“热”的书写。
  (1)观察并说说“热”各部件的占位和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2)范写“热”,提示:“热”字的“丸”横折弯钩过竖中线起笔,撇点交叉基本与横中线与竖中线交叉处重合;四点底与“执”等宽,稳稳承托“执”字。
  (3)学生在教科书上描一个写一个,反馈纠正后改错,写另一个。
  八、写字练习和抄写词语表词语。(略)
  九、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作业设计:
  朗读和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口头组词板书和了解的民俗活动板书(略)
②传统节日
春节? ? ?贴窗花? ?放鞭炮
元宵节? ? ? ? ? ?看花灯
清明节? ? ? ? ? 祭扫先人
端午节? 赛龙舟 吃粽子 悬艾叶
乞巧节? ? ? ? 牛郎织女相会
中秋节? ? 吃月饼? ? ?赏月
重阳节? ?敬老? 赏菊花 登高
  附表: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评价表

注:等级分五个等级,用A、B、C、D、E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