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4 09:5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认知提示:?正确评价成吉思汗对蒙古和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解读:10—13 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北方民族活动高峰时期,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北方民族政权: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和蒙古人建立的元。其中,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的历史,主要涉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元朝统一全国。虽然统一的过程都伴随着不断的边境冲突和民族征服战争,使得中原农业文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和破坏,但与此同时,蒙古族又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等方面起到了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程与方法:
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课包含“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个子目,各子目间一脉相承、相互联系,同时也是《第11课 元朝的统治》的历史背景,需要做好教学铺垫。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结束草原诸部纷争混战局面,随后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唐朝灭亡以来近400年的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局面,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落实好本课的知识,对后边几课的教学有着铺垫作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国通史》第69集《蒙古兴起》的片段,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从视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蒙古族天人合一的游牧生活似乎很惬意,然而在12世纪时候的蒙古大草原上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寻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的吧。
新课教学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后活动1的材料:
请学生阅读材料思考:
问题1:材料反映了12世纪蒙古草原的什么状况?当时的人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问题2:谁结束了这种状况?
反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
问题1:材料反映了12世纪蒙古诸部相互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长期的纷争给人民带来无尽的痛苦,人民希望和平安定、渴望统一。
问题2:铁木真结束了这种长期纷争、割裂的局面。
导语:铁木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是怎样缔造蒙古帝国的呢?
出示任务:PPT展示铁木真的人生经历,请交流讨论:从铁木真的成长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反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感悟铁木真百折不挠、坚毅、耐心、勇敢的品质,理解人生的磨难丰富了他生存与斗争的智慧。
出示任务: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结束了蒙古草原的混战局面,促进了蒙古共同体的形成,对蒙古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统一蒙古之后,成吉思汗又是如何治理蒙古的呢?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概括归纳成吉思汗的措施及其意义。
反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PPT展示
措施:(1)确立军政合一的政权体制;(2)组建护卫部队;(3)建立司法机构;(4)创制蒙古文字。
影响:巩固了大蒙古国的统治,加速了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为以后的征战和实现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蒙古灭西夏与金】
出示任务:以成吉思汗为首的大蒙古国统治层,把掠夺财富看成是最光荣的事业,强烈的掠夺和扩张欲望促使他们对外进行侵略战争,那么,成吉思汗为什么要把西夏作为进攻的首选目标呢?
PPT出示《金、南宋、西夏形势图》,利用地图了解蒙古、西夏、金的空间分布,让学生知道在大蒙古国的南面是西夏,东面是金,淮河以南则是南宋。
反馈指导:利用地图,师生共同理解成吉思汗的战略考虑:金疆域广大且国力强大,而西夏比金弱得多,较易进攻;西夏是金的附庸,灭了西夏再去攻金,才无后顾之忧。
导语:春秋时期,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历史何其相似,蒙古灭西夏、金、南宋的经过恰恰再次印证了“唇亡齿寒”的道理。
出示任务:利用地图了解蒙古灭西夏、金、南宋的经过,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
反馈指导:PPT展示地图,利用动画展示蒙古灭西夏、金、南宋,建立统一国家的过程——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朝,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1276年灭南宋。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相对落后的蒙古能够征服周边先进地区和国家的原因——被征服地区内部矛盾尖锐,蒙古武装力量强大,成吉思汗及其继任者善于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出示任务:南宋军事很弱,而蒙古自成吉思汗起兵以来,几乎所向披靡,在中东、东北亚、中东欧战场上都打得很是顺利,灭国无数,但蒙古从1234年伐宋开始,到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却花去了45年时间。这是什么原因呢?
反馈指导:教师展示材料:
文天祥(见课本知识拓展:文天祥)。
陆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组织南方军民继续抗元。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小皇帝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张世杰,宋末抗元名将,官至太傅、枢密副使,封越国公,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兵败崖山海战,因飓风毁船,溺死于平章山下。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抗元史实,感悟他们勇于反抗压迫、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忠君爱国、誓死不屈的崇高气节。从而理解蒙古耗时45年才灭亡南宋的原因。
出示任务: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受到后人的敬佩,而元朝的统一又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两者是否矛盾呢?那么,我们该怎样评价文天祥的抗元行动呢?
反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探究。
总结:文天祥抗元是保卫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正义之举。元朝统一结束四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对统一、和平的渴望,是历史的进步,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导语:播放《神雕侠侣》合州之战,蒙哥伤重而死的片断。忽必烈在与阿里不哥长达四年的争夺汗位中最终胜出,面对日益辽阔的国境疆域、南北汉蒙各异的文化风俗以及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忽必烈怎么做的呢?(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汉法以巩固统治)
出示任务:
PPT展示材料:
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
教师设疑:材料反映忽必烈怎样的治国措施?
教学反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归纳概括忽必烈“农桑立国”、注重农桑的政策。
师生共同总结忽必烈的治国措施:
政治:弃汗称帝,定国号为大元,建立年号“中统”,设立各种机构,整顿吏治,定都大都。
经济:注重农桑,鼓励垦荒,严禁改农田为牧场,实行屯田。
教师拓展:国号“大元”取名于《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表示国家广袤无疆、帝国事业的伟大,显示出“天下一家”之义。所谓“中统”就是“中国正统”的意思,忽必烈是将自己的统治纳入到汉族国家统治的历史长河的序列之中。他的这些做法进一步促进了蒙古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获得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扩大了统治基础,减少了民族隔阂,有利于实现对全国的统治。
出示任务:出示元大都布局图,请学生比较与唐长安、南宋临安的区别,看看元大都的建筑有什么特点。教师拓展强调中书省,为下节课作铺垫。
反馈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元大都有孔庙、太庙、枢密院、中书省等,知道元大都是汉族儒臣刘秉忠设计营建的,是“行汉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定都大都使元朝的统治中心向中原地区转移,后来大都成为元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被尊为“成吉思汗”。
2.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9年完成全国的统一。
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不断发动战争扩张其疆域,建立广袤的国家。忽必烈行汉法建立统一的元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还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忽必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