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电的应用
1.背景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其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 电力 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2.过程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 电磁感应 现象。?
(2)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 电力 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3)美国发明家 爱迪生 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 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并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 电灯 的广泛使用。?
3.影响:随着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了“ 电气时代 ”。?
知识点2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4.内燃机的发明: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 交通运输 工具的发动机问题。?
5.汽车的发明:德国人 本茨 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 流水线 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使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6.内燃机发明的意义: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知识点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7.化学工业发展
(1)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 石油化学 工业的产生。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2)1867年,瑞典化学家 诺贝尔 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8.新材料产生
(1)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 塑料 工业由此诞生。?
(2)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 人造纤维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9.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 生产力 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2)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3)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垄断 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 帝国主义 阶段过渡。?
(4)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电的应用
1.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的标志是 (C)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内燃机的发明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2.1931年,当美国的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表示哀悼,这位发明家应是 (B)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斯蒂芬森
知识点2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3.在历史活动课“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上,不能出现的是 (A)
4.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使用的动力机是 (D)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内燃机
知识点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5.科技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创造出许多新材料和新事物。以下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是 (C)
①无烟炸药 ②棉布 ③人造纤维 ④人造染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转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的狂飙时期。
——摘编自(德)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二 (这一时期)石油比黄金更珍贵,更受欢迎……内燃机已经主宰了道路,空中也有了奇形怪状的新玩意。
——摘编自《照片里的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及最先兴起的国家,并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成就:改良蒸汽机。国家:英国。影响: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材料二中“石油比黄金更珍贵”是由于第几次工业革命的发生?“内燃机主宰道路”和“空中的新玩意”分别指的是哪种交通工具?
第二次。汽车和飞机。
课后巩固提升
1.人们习惯上称的“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C)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迅手段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2.马云说:“我年轻时候曾经想,梦幻般的生活就是早上在香港吃早餐,中午在巴黎喝咖啡,晚上在纽约和人共进晚餐……”马云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发达的交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交通领域内有重大发明的国家是 (B)
A.英国 B.德国 C.中国 D.法国
3.19世纪末,人们的出行工具开始多样化,他们可以选择的有 (A)
①汽船 ②火车 ③汽车 ④马车 ⑤飞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使汽车成为普通人能够使用的交通工具,走进千家万户的功臣是 (D)
A.爱迪生 B.卡本茨
C.莱特兄弟 D.福特
5.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C)
A.英国经济实力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18世纪70年代,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
改正:“18世纪”改为“19世纪”
【×】(2)德国发明家成功研制了耐用的白炽灯泡,为世界带来光明。
改正:“德国”改为“美国”
【√】(3)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促进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改正:
【×】(4)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火药。
改正:“火药”改为“现代炸药”
7.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交通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甚至在2017年4月,苹果公司获得批准在美国加州测试无人驾驶汽车。这些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观察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与图2所使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它的改良者是谁?人类经过这次革命进入到什么时代?
动力机械:蒸汽机。改良者:瓦特。人类经过这次革命进入到“蒸汽时代”。
(2)图3所使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请你说出该动力机械发明者中的典型代表?
动力机械:内燃机。典型代表:奥托、戴姆勒、狄塞尔等。(任答一个即可)
(3)图4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
最早出现在1903年的美国。
(4)以上四幅图片所显示的交通工具对于人类生活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扩大了人们的出行范围,使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与劳动力结构变化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 人口 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工人阶级 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3)越来越多的 妇女 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 社会地位 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普及
(1)表现: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 工业化 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 大众教育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免费义务教育 。?
(2)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知识点2 城市化
3.背景: 工业革命 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4.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 生活方式 也在发生着变化。?
知识点3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5.主要表现: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环境污染 严重,社会 贫富分化 加剧。?
6.主要影响: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社会矛盾 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观察下面《1750—1914年欧洲人口增长图(单位:千万)》,导致下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A.工业革命的影响 B.医学的巨大进步
C.农业水平的提高 D.外来移民的涌入
2.1870年,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D)
A.英国和德国 B.英国和意大利 C.德国和意大利 D.英国和法国
知识点2 城市化
3.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造成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B)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B.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改变了人口分布
C.大量吸收外来移民
D.农村人口大量迁往殖民地
知识点3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4.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英国某城市的面貌,从中可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B)
①工厂制度兴起 ②城市人口增加 ③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蒸汽机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失地农民、无业游民(进入城市后)并没有完全依照当局、资本所设计的路径(成为雇佣工人)发展,城市的社会矛盾由此尖锐起来,动荡日益加剧,1789年法国大革命正是在经济裂变与社会矛盾加剧这一基础上发生的。”上述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C)
A.城市化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城市化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原因
C.城市化引起的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
D.法国城市化开始过早
课后巩固提升
1.在英国,1811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1/3,1831年占1/4,1851年降至1/5以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D)
A.城市化进程加速 B.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C.对外移民的增加 D.工业化的快速推进
2.美国学者形象地说:“美国诞生于农村,后来搬入城市,这个过程是在19世纪后期完成的。”19世纪后期美国迅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A)
A.19世纪中期初步完成工业化
B.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C.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
D.存在大量种植园经济
3.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一篇文章中给出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乘旦先生利用这组数据想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 (C)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
C.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
D.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的高度集中
4.工业革命后,酒吧、咖啡馆成为流行的小型聚会和休闲解闷场所,歌剧、舞剧、马戏、杂技和舞会等成了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这表明工业革命后 (D)
A.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
B.贫富分化差距拉大,社会关系变化
C.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日益普及
D.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生活质量提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为人口流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流通,提供了快捷、安全的交通工具;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所有这些推动了城市的发展。1760年,英国5万至10万人的城市只有1个,1851年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迅速,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材料二 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很轻松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们不得不为自己的生计焦虑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这让每个想到将来的人,都会充满忧虑和恐惧。
——摘自1938年爱因斯坦《致后人书》
评述材料中关于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略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科学家
1.牛顿
(1)简介:英国科学家牛顿是 近代自然科学 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
(2)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他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达尔文
(1)简介:达尔文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2)成就: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 物种起源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 进化论 的观点。这本书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知识点2 文学巨匠
3.巴尔扎克
(1)简介: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
(2)代表作:小说集《 人间喜剧 》,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
4.列夫·托尔斯泰
(1)简介: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他在小说中一方面深刻抨击了俄国的 沙皇专制 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 暴力革命 ,宣扬道德上的博爱。?
(2)代表作:小说《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所以,托尔斯泰被称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 ”。?
知识点3 音乐美术大师
5.贝多芬
(1)简介:贝多芬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天才的作曲家。
(2)代表作:第三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达出他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6.梵高
(1)简介:荷兰的梵高是近代画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2)代表作:《 夜间的咖啡馆 》《向日葵》等。《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科学家
1.观察下图邮票,我们从中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
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2.有人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那么,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 (A)
A.达尔文 B.但丁
C.达·芬奇 D.莎士比亚
知识点2 文学巨匠
3.法国某评论家曾撰文称赞道:曹雪芹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主要相似点是 (A)
A.批判现实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B.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
C.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与丑陋
D.揭示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命运
4.“这里有贵族的沙龙,战场的格杀,莫斯科大火,法军溃逃,地主的庄园生活……构成了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花筒,体现了作家的广博,使得作品气象万千。”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D)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B.拜伦的《唐璜》
C.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D.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知识点3 音乐美术大师
5.普罗米修斯是传说中将天火带到人间的英雄,而通过音乐将“自由、平等、博爱”之火带到人间的音乐家是 (A)
A.贝多芬 B.莫扎特
C.约翰·施特劳斯 D.梵高
6.著名绘画作品《向日葵》将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推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它的作者是近代著名画家(B)
A.达·芬奇 B.梵高
C.贝多芬 D.莎士比亚
课后巩固提升
1.《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近代有一位物理学家,其研究成果破解了在当时人们“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他是 (B)
A.哥白尼 B.牛顿
C.达尔文 D.但丁
2.根据下面的图书目录,判断该书是 (C)
第一章 家养状态下的变异
第二章 自然状态下的变异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第四章 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哲学通信》
C.《物种起源》
D.《天演论》
3.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的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谬论,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C)
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
4.恩格斯说:“他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说的作家是 (A)
A.巴尔扎克 B.雨果
C.司汤达 D.都德
5.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C)
6.它的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那样的和谐、优雅而细腻……是那种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这里描写的美术作品是 (C)
A.《蒙娜丽莎》 B.《最后的晚餐》
C.《向日葵》 D.《和平鸽》
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创作《哈姆雷特》,宣扬人文主义精神的文学家是 莎士比亚 。?
(2)创作《英雄交响曲》,歌颂资产阶级革命的音乐家是 贝多芬 。?
(4)创作《欧也妮·葛朗台》的19世纪法国文学家是 巴尔扎克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苹果为什么竖直落地?为什么不向旁边、不向上,而总是向着地面落呢?我想这一定是地球吸引它的缘故。苹果、月亮不都是一样吗?月球围绕地球转,无疑是地球吸引力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索,在拉着月球。如果真是如此,地球以及其他一切行星也肯定都被吸引着,那么,能否认为这种引力是作用于物体的物质的普遍性呢?
——1726年牛顿的回忆
材料二 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知的真理之海。
——牛顿临终遗言
材料三 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中,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牛顿拾到的“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牛顿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谦逊、刻苦钻研、勤于观察、积极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2)材料三是达尔文的什么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生物进化学说(进化论)。核心内容: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自然界中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
(3)达尔文的学说和牛顿的发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都沉重打击了神创论学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单元提升
【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突破
一、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标志
改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主
要
成
就
动力机
(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煤炭)
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生产、
生活
器具
纺织、采矿和冶金等生产部门的机器
各生产部门的新机器和电报、电话等新型通信工具以及电灯等家用电器
交通
工具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等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生产力突飞猛进,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典例1 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的核心动力分别是 ( )
①蒸汽动力 ②煤炭 ③石油 ④电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动力是其核心动力;无轨电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电力是其核心动力。
【答案】 C
二、科学文化名人
人物
国家
主要成就/代表作品
科学
牛顿
英国
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达尔文
英国
著有《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
文学
荷马
古希腊
《荷马史诗》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莎士比亚
英国
《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巴尔扎克
法国
《人间喜剧》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绘画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梵高
荷兰
《向日葵》
音乐
贝多芬
德国
《英雄交响曲》
典例3 这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巨著,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描绘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斗争精神。这部小说是 ( )
A.《战争与和平》
B.《安娜·卡列尼娜》
C.《神曲》
D.《天方夜谭》
【解析】《和平与战争》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主要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面,赞扬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在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年代中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
【答案】 A
针对强化训练
1.20世纪初,一位战地记者发回战况报道,他可以选择的通讯工具有 (B)
①有线电话 ②无线电话 ③电报 ④电子邮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如下图,假如你参加1900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世博会,你能看到当时最新的科技成果是 (C)
3.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受到世界瞩目最早是在 (B)
A.蒸汽机出现后 B.内燃机出现后
C.火车出现后 D.汽船出现后
4.19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对这段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D)
A.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C.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D.工业化强化了性别分工
5.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了原来的农村生活方式,城市成为工业文明的象征。人们把这种变化称之为 (B)
A.工业化 B.城市化
C.现代化 D.国际化
6.下表是英国不同时期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统计表,分析此表形成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D)
18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
农村人口
百分比
城市人口
百分比
农村人口
百分比
城市人口
百分比
67
33
48
52
A.工业企业逐渐增多
B.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城市污染严重,英国总人口减少
7.《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19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指的是 (D)
A.但丁及《神曲》
B.马克思及《共产党宣言》
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
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8.如图,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如下关键文字,其指向的文学家应该是 (B)
A.莎士比亚 B.列夫·托尔斯泰
C.巴尔扎克 D.但丁
9.右图人物是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他的代表作是 (C)
A.《马赛曲》
B.《国际歌》
C.《英雄交响曲》
D.《天鹅湖》
直击中考
1.(青岛中考)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B)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法国人 D.德国人
2.(潍坊中考)1921到1925年之间,福特汽车价格下降了5/6,购买一辆福特汽车还不到一般工人三个月的工资;1929年,美国几乎每家拥有一辆汽车。这主要得益于 (A)
A.生产技术改进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应用 D.计算机的普及
3.(泰州中考)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 (D)
A.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B.提出了相对论
C.发明了电灯 D.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4.(安徽中考)“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100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族就有近1900万头。可事实上世界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下列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D)
A.相对论 B.物种不变论
C.经典力学 D.生物进化论
5.(海南中考)失聪并没有使他倒下,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让后人从《命运交响曲》中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在《英雄交响曲》中聆听到正义的力量。他是 (B)
A.达利 B.贝多芬
C.梵高 D.毕加索
6.(安徽中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学家 牛顿 概括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
(2)《 物种起源 》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以 内燃机 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7.(聊城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自刘少康《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促进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上述两则材料为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设带来哪些重要启迪?
问题: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启迪: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重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