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与国关系
的两种最主要表现方式是什么?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考考大家
张骞通西域
日本遣唐使来华
玄奘西行
宋代海外贸易图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一幕
传播和平——郑和下西洋
自主学习一
1、“三宝太监”是谁?西洋指什么地方?
2、谁派郑和下西洋的?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规模、到达区域)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0-72页,回答下列问题
何为西洋?
下西洋目的?
朱棣(明成祖)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郑和 哥伦布(西) 达伽马(葡) 比较结果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
次数 7 4 1
人数 27000多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最多时约200艘 17艘 4艘
所载货物 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
到达范围 亚洲和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美洲 印度
到达做法 赠送物品,表达通好之意,进行贸易
时间早、长
次数多
规模大
范围广
掠夺、侵占
友好交往
郑和下西洋意义:①郑和下西洋时间之
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刘家港
占
城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榜葛剌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红
海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今肯尼亚蒙巴萨
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二
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给当地统治者友好书信和礼物,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待。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
这段材料说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意义: ②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印尼 三宝庙
泰国 三宝公寺
南洋纪念郑和的宝山寺
意义: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西太平洋
印度洋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意义:(1) 积极:①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地位)。
②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
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
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消极:①但是郑和七次大规模
的远航,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成为人
民的沉重负担。
1
巨大的风浪,迷失方向,恶劣的海上天气;
缺少淡水、食物、药品等物资语言不通,疾病;
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2
3
想一想:郑和和他的船队在航行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郑和
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是世界强国;
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地理知识的丰富;指南针的应用
郑和的个人品格和能力
郑和成功下西洋所具备的条件
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从郑和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
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 …
团结合作、开放交流、和平宽容、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
畅所欲言
郑和精神
捍卫和平——戚继光抗倭
第二幕
自主学习二
1、什么是倭寇?
2、明朝中后期为什么会倭患严重?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4、明政府派谁进行抗倭?组建的抗倭部队叫什么?如何评价抗倭斗争?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2-75页,回答下列问题
倭寇
为什么会在明中后期“倭患”猖獗?
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倭患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抢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台州
登州
福建
广东
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九战九捷
阶段:
① 1561年台州之战
②前往广东福建
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
1、抗倭的正义性。
2、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4、戚继光杰出的指挥才能。
意义(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战争性质),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小提示: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如何评价戚继光的抗倭斗争?如何评价戚继光?
淡泊名利,以国家、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结合诗句,你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的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自1840年至1940年的一百年间,据史学家不完全统计,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470余次之多,较大规模的入侵达到84次,入侵兵力达47万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50多个。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启示: 弱国无外交
综合国力决定外交关系
第三幕
守望和平——以史为鉴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和为贵的国家,我们希望把一种和平、和谐的秩序带给天下,今天我们更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期盼。世界是各国的世界,只有每一个国家在对外交往的时候能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美好!
友好
交 往
战争
冲突
国力强盛
国力衰落
明朝的对外关系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国力衰落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
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1.电影《苏禄国王 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时代,当时的中国皇帝应该是 (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2.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C
B
随堂检测
3、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陪皇帝到国外去考察
C.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D.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A
4.“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5、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