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学案+单元提升+直击中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学案+单元提升+直击中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4 10:3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背景
(1)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为了夺取更多的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
(2)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 德国 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 英国 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2.形成:1882年,由 德国 、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 三国同盟 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 三国协约 。?
3.影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知识点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4.战争爆发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
(3)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 塞尔维亚 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5.战争扩大:德国支持奥匈帝国,俄、英、法等国也很快参战。 意大利 为了自身利益,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知识点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6.主要战场:战争主要在 欧洲战场 上进行,形成了东线、西线和南线三条战线。?
7.重要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进行的 凡尔登 战役,造成双方损失近百万人,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8.范围扩大: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1917年, 美国 参战,大大增强了 协约国 一方的力量。俄国爆发 十月革命 ,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9.结果:1918年11月, 德国 投降,战争以 同盟国 的失败而结束。?
10.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 世界霸权 而发动的一场 帝国主义 战争。?
11.影响
(1)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参战各国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
(2)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3)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 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的民族觉醒。?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19世纪末,德国开始争夺海外殖民地,最主要的原因是 (D)
A.德国拥有的殖民地太少
B.一战后德国领土被瓜分
C.德、意、奥形成军事同盟
D.德国工业化赶超英、法
2.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的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是 (B)
A.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
B.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C.北约集团与华约集团
D.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
知识点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民国五年《新青年》发表的文章写道:“击死奥大利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于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皆联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材料描述了 (C)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
B.列强对中国国民革命的干涉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4.“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一战爆发前后哪国的做法最能体现这个原则 (B)
A.俄国 B.意大利
C.法国 D.奥匈帝国
知识点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C)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滑铁卢战役
6.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A.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B.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C.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D.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3年各国殖民地面积位次表
国别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位次
1
4
5
2
(1)由材料可知,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少,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占有的殖民地多。这一矛盾的发展最终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灾难?
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灾难的性质。
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非正义战争)。
课后巩固提升
1.下面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A)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C.英国退出俄、德在亚非争夺的殖民地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战争
2.“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一方以援助。”这段材料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英国和德国
C.英国和俄国 D.俄国和德国
3.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星”是指 (A)
A.1914年6月的萨拉热窝事件
B.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C.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D.1916年2月开始的凡尔登战役
4.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厮杀的双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 (B)
A.萨拉托加战役中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B)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C.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
D.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打垮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6.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马匹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上述材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是 (D)
A.国际政治地位大幅度下降
B.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C.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化
D.经济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
7.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20世纪发生的世界大战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材料二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挂在树木残枝上的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一战时期某战地记者的报道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料统计表
参战国
持续时间
卷入人口
参战人员
伤亡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30多个
4年多
约15亿
0.7亿
0.3亿
1805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说明德国有什么企图。
获得更多的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2)材料二描述了一战的残酷,一战中损失近百万人,有“地狱”之称的是哪一战役?
凡尔登战役。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战争是人类的伤痛,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祝福。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俄国二月革命
(1)背景: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 资本主义 发展起来,但同西欧、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俄国依然很落后。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反对战争和要求社会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
(2)时间:1917年3月。
(3)结果: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 沙皇 专制统治,建立了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临时政府宣布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知识点2 十月革命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背景:临时政府在对外战争中惨败,战争和饥荒使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临时政府还迫害 布尔什维克党人 。?
(2)准备: 列宁 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 武装起义 夺取政权。?
(3)经过: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 斯莫尔尼宫 ,亲自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知识点3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3.建立政权
(1)前提: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取得胜利。?
(2)经过: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 工兵代表苏维埃 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 苏维埃 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大会宣布成立 苏维埃 政府,新政府由 布尔什维克党 组建, 列宁 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4.巩固政权
(1)措施
政治
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新的政权机关
经济
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 社会主义公有制 ;废除土地 私有制 ,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外交
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通过《 和平法令 》,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军事
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 红军 ?
(2)结果: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5.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 社会主义 革命,建立了第一个 无产阶级 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1.下列对1917年3月俄国爆发的二月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结束了沙皇专制统治
C.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D.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知识点2 十月革命
2.这是一艘著名的巡洋舰,它在世界历史上曾经留下过精彩的一笔,它的炮声成为一次革命发动的信号,这次革命是 (C)
A.南北战争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法国大革命
3.《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描述一位伟人:对武装起义时机的把握上显示出他的远见和敏锐,在发动起义的关键时刻,他“像一头笼中的狮子”在斯莫尔尼宫房间里走动,“在骂人,在吼叫”……就是这些,描绘出了一个历史瞬间的伟人,一个鲜活的伟人。这位伟人是 (C)
A.托尔斯泰 B.亚历山大二世
C.列宁 D.斯大林
4.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中说:“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移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俄国最终完成这一任务是通过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B)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3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5.1917年,人类历史上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B)
A.沙俄 B.苏俄
C.苏联 D.俄罗斯
6.《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B)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7.历史上,中、俄两国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摘编自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材料二 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地区发动了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途中,损失巨大。于是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转向农村进军。1928年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材料一中俄国革命道路与材料二中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比较,制作了以下表格,请你参与到该历史兴趣小组中来,在表格中写出①②所代表的革命道路的具体内容。
革命名称
实际情况
革命道路
俄国十月
革命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① 城市武装暴动,夺取全国政权 ?
中国新
民主主
义革命
城市是反动统治的中心,敌人力量强大,农村广阔,广大农民有革命要求,便于发展革命力量
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
课后巩固提升
1.《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写道:“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抛弃”临时政府的历史事件是(B)
A.1861年改革 B.十月革命
C.巴黎公社 D.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又称十月起义,领导这次革命的政治组织是 (B)
A.共产主义者同盟 B.布尔什维克党
C.苏联共产党 D.统一俄罗斯党
3.《列宁在十月》是欧洲电影发展史上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影片,它展现的情节有 (D)
A.“第一国际”成立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运动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4.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 (B)
A.英国宪章运动 B.俄国十月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法国大革命
5.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的下列措施中,带有明显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是 (A)
A.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B.建立红军,反对协约国武装干涉
C.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6.2018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1周年。对十月革命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B)
A.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B.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苏俄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废除了农奴制
7.2017年4月22日,“中国与俄罗斯:共同的历史遗产与现实之挑战——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学术论坛”在清华大学顺利举行。下列不属于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是 (B)
A.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B.为新文化运动爆发奠定思想基础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D.为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8.回望1917年的世界各国,有战火硝烟,有社会动荡,也有机遇出现。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1917年的欧洲】
材料一 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作出了种种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见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的“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简要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第―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列强之间摩擦不断,在竞争中形成了“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他们之间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萨拉热窝事件直接引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的俄国】
材料二 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在俄国,3月和11月爆发了两次大革命,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年世界历史的模式。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俄国的“两次大革命”与材料一中的战争之间有何联系?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但继续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加剧了国内矛盾。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的中国】
材料三 1917年俄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1917年中国正在经历的哪场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依据材料三,指出1917年后这场运动所宣传思想出现的新变化,并举出在这一新变化影响下发生的改变20世纪中国命运的伟大的开端事件。
新文化运动。新变化:新文化运动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1917年十月革命后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事件: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凡尔赛条约》
1.巴黎和会
(1)目的:战胜的协约国为了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2)时间: 1919 年1月至6月。?
(3)操纵者:英国首相 劳合·乔治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 威尔逊 。?
2.《凡尔赛条约》
(1)签订:1919年6月,协约国与 德国 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2)主要内容
领土
重划德国疆界, 阿尔萨斯—洛林 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
军事
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 协约国 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 义务兵役制 ,不许德国拥有 空军 ,限制陆军人数?
政治
德国承认 奥地利 、波兰等国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
德国的全部 海外殖民地 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3.凡尔赛体系
(1)形成: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 凡尔赛体系 。?
(2)影响: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 西亚 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4.国际联盟成立: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 苏维埃俄国 被排斥在外。 美国 也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知识点2 《九国公约》
5.华盛顿会议
(1)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 东亚 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力图遏制 日本 的扩张。?
(2)时间、地点:1921—1922年、华盛顿。
(3)参加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9个国家的代表。主导会议的是 美国 。?
(4)主要内容: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针对 中国 问题的《 九国公约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 机会均等 原则。但是,对中国提出的取消 治外法权 、关税自主和收回 租界 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称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护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5)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凡尔赛条约》
1.“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这歌谣描述的会议是(A)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三级会议 D.制宪会议
2.1919年,凯恩斯评价某条约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这里的“最凶暴的行为”指的是 (A)
A.《凡尔赛条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公约》 D.《九国公约》
3.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会议分赃性质的是 (C)
A.波兰独立
B.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
C.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D.阿尔萨斯—洛林归于法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B)
A.三国协约 B.国际联盟
C.三国同盟 D.联合国
知识点2 《九国公约》
5.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华盛顿会议的资料卡片,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D)
华盛顿会议
●历史背景:美、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争夺激烈
●召开时间:1921—1922年
●主要内容: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
●主要影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A.历史背景 B.召开时间
C.主要内容 D.主要影响
6.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个公约最大的受益者是 (D)
A.日本 B.英国 C.中国 D.美国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时,小红和小亮就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讨论的国际秩序是什么?你同意他们两人中谁的看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意小亮的看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世界大国间的关系,但它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因此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国际秩序,不能够维持长期的世界和平。
课后巩固提升
1.下面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早期某次国际会议对山东问题的处理。这次会议是 (C)
A.三级会议 B.政治协商会议
C.巴黎和会 D.华盛顿会议
2.巴黎和会期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可以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这段材料说明 (D)
A.英国反对与德缔结和约
B.英国反对不公正处置德国
C.英国要求归还德国的殖民地
D.对德和约将导致德国与战胜国矛盾激化
3.巴黎和会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下列能够佐证此结论的典型史实是 (B)
A.英、法、日三国操纵本次会议
B.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C.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
D.美国居主导地位而且获益最大
4.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延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C)
A.非洲地区的统治秩序
B.欧洲地区的统治秩序
C.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D.西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5.“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以上材料是在谈论 (B)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6.在巴黎和会上,美、英支持日本取得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在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D)
A.维护中国的主权完整
B.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
C.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抵制日本扩张,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7.下面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新秩序的示意图,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
A.《九国公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中说:“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中国人已经做到仁至义尽。我想问问,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摘编自电影《我的1919》
(1)材料一中“丧权辱国的和约”指的是哪一条约?中国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除了顾维钧等外交家的努力外,主要是当时国内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促成的?
《凡尔赛条约》。五四运动。
材料二 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暨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第三条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九国公约》
(2)签订材料二中条约的会议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材料二中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美国和日本。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3)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中国在两次会议上的悲惨遭遇说明了什么?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新经济政策
1.实施时间: 1921 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内容
(1)以征收 粮食税 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 雇佣劳动力 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 自由 贸易。?
(3)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4)实行 按劳取酬 的工资制。?
3.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 国情 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知识点2 苏联的工业化
4.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苏联 ”。?
5.实现工业化
(1)措施:苏联的工业化是在 高度集中 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 五年计划 。?
(2)结果: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工业国 。?
(3)影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市场和 商品经济 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知识点3 农业集体化
6.开始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7.特点: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 富农 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 集体农庄 的建设。?
知识点4 苏联模式
8.苏联宪法颁布: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 社会主义 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
9.苏联模式
(1)形成:1936年苏联新宪法公布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 苏联模式 ”。?
(2)特征: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 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3)影响: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 工业化 ,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 社会主义 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新经济政策
1.右图人物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国内战争结束后,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 (A)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领导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
C.颁布新宪法
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有人将俄国历史概括为“转折——新生——调整——僵化——解体”,其中“调整”指的是 (B)
A.彼得一世改革 B.新经济政策
C.十月革命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知识点2 苏联的工业化
3.1929—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计划”一词在西方成为时髦的名词,这里的“计划”是说下列哪一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征 (A)
A.苏联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4.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D)
A.俄国农奴制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知识点3 农业集体化
5.引起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B)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户数及比例
年份
1929
1930
1937
户数(百万户)
1
6
18.5
占农户总数
3.9%
23.6%
93%
A.发展商品经济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D.工业国有化
知识点4 苏联模式
6.社会主义在苏联建成的标志是 (D)
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B.苏联成立
C.新经济政策实施 D.新宪法颁布
7.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斯大林:“他接手的是一个木犁耕作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有核武器的强国。”丘吉尔这样评价主要是着眼于 (A)
A.苏联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就
B.苏联模式存在的严重问题
C.斯大林抵抗德国的巨大贡献
D.斯大林和美国对抗的超常勇气
课后巩固提升
1.“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规定属于哪一政策的内容(A)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材料中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是 (A)
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B.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C.迅速实现了苏联工业化
D.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
3.下列选项对下图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C)
A.苏俄新经济政策发挥了直接作用
B.苏联工业生产总值已超越美国
C.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D.苏联在列宁领导下取得的成就
4.下表中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7年
世界第五位
世界第五位
世界第二位
A.农奴制的废除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5.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B)
年份
1928—1929
1930—1932
1933—1937
1938—1940
人均粮食
产量(公斤)
470
460
440~450
420~430
A.国内战争的破坏 B.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C.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6.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
A.初步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B.重视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
C.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7.下面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经济的片面发展和严重失衡。漫画意在抨击 (D)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苏联模式
8.回顾苏联的发展史,探究其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的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国的大国地位,1861年起,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当时俄国盛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分析这一“社会改革”所起的历史作用。
农奴制。作用:有利于俄国社会的发展,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材料二 1921年起,苏俄开始实行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使得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材料二中现象和结果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材料三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至1937年,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政府还为公民提供了免费医疗、养老金、疾病和残疾津贴、产假、带薪休假和儿童补助等。五年计划成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3)材料三中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影响。
重点:重工业。影响: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为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材料四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为什么会下降?用材料中的一个词语概括苏联时期的经济特征?
苏联模式的弊端。凭票供应。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与 英国 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2.领导人: 甘地 。?
3.开展情况
(1)第一阶段
时间
1920—1922年
主要内容
抵制在 殖民政府 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 手工纺织业 ,抵制英国商品;拒绝 纳税 等?
结果
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2)第二阶段
时间
1930年开始
主要形式
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被称为“ 文明不服从运动 ”?
主要内容
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 食盐专卖 等要求?
结果
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4.历史意义:甘地发动的 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 英国 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 资产阶级 对运动的领导权。?
知识点2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5.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 保护国 ”,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埃及 资产阶级 逐渐壮大。?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6.经过
(1)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政府提出让埃及 完全独立 的要求。这些人后来发展为 华夫脱党 。?
(2)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 扎格鲁尔 等人,随后,埃及各大城市出现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区爆发 武装起义 。?
(3)迫于压力,殖民政府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但仍未承认埃及独立。
7.成果:1922年,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8.历史意义:华夫脱运动为埃及 民族民主 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9.改革背景
(1)1910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2)1917年,墨西哥政府颁布了一部 资产阶级 性质的宪法,但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墨西哥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3)1934年, 卡德纳斯 当选墨西哥总统。?
10.改革目的: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 宪法 的施行。?
11.主要内容
政治
打击 寡头势力 ,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体制?
经济
推行 土地改革 ,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 民族经济 的独立与发展?
教育
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12.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 资产阶级革命 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1922年甘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A)
A.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
B.英国殖民者的残酷镇压
C.英国同意印度有限自治
D.资产阶级退出运动
2.以下哪一项经济主张是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相适应的 (B)
A.推动生产的机械化
B.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
C.引进国外优势产业填补国内空白
D.保障外国资本在印度的合法权利
知识点2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3.埃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却在近代陷入了殖民地的漩涡,被迫沦为英国的“保护国”。这一境况发生于 (C)
A.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B.19世纪末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4.埃及人民反英大起义的导火线是 (D)
A.英国对埃及的控制
B.华夫脱党的建立
C.英国继续保持苏伊士运河控制权
D.英国殖民政府逮捕华夫脱党领导人
知识点3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5.卡德纳斯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D)
A.土地改革 B.国有化改革
C.教育改革 D.军事改革
课后巩固提升
1.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杀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5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B)
A.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
B.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C.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着
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是因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
①能发动群众起来抵制英国的侵略 ②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③符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④可以消除印度的种姓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C)
A.揭开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C.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基本上完成印度独立大业
4.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A)
A.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C.埃及争得彻底独立
D.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
5.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D)
A.提出独立要求 B.采用不合作方式
C.斗争取得胜利 D.进行非暴力斗争
6.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人物,会受到本国人民的尊重。
(1) 甘地 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 扎格鲁尔 是埃及华夫脱党的著名领导人,他的被捕点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绪。?
(3) 卡德纳斯 是墨西哥著名的政治家,他担任总统期间,推行改革,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我看来,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
大英帝国近百年的殖民统治在这小小的盐粒的攻击下岌岌可危。
——摘自《甘地图传》
(1)以上材料涉及甘地两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标志物:土布和食盐。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当时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其中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土布和食盐涉及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穿和吃,可触动每个印度人的民族情绪。精神: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材料三 以下是对甘地的不同看法。
甲:甘地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
乙:甘地是“矫揉造作的阴谋家”,是“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
丙:甘地是印度“过去30年来的向导和哲学家,印度自由的灯塔”。
(2)概括甲、乙、丙三个人的观点。
甲:神话甘地。乙:对甘地全盘否定。丙:充分肯定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
材料四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走向独立的过程中体现的进步性。
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振兴民族经济;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信心;使印度民族意识高涨,推动了独立运动的发展。
单元提升
【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突破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2)重要原因: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导致战争一触即发
(3)直接原因: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交战双方
同盟国与协约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
经过
(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主要战役:1916年,法、德两国进行了凡尔登战役,共造成双方损失近百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
(4)扩大:1917年,美国和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5)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一战后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大国,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启示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人类应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典例1 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一战爆发前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对抗集团
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惨烈的战役之一
D.一战是一场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的说法均正确。
【答案】 D
二、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苏俄面临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新生政权的任务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目的
在战争时期,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
战争结束后,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时间
1918—1920年
1921年开始
内容
(1)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
(2)工业方面:对企业实行国有化
(3)商业方面: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1)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
(2)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3)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
影响
使苏俄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国内战争结束后,它导致苏俄经济危机严重,引发了社会动荡
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典例2 某班级举行辩论会,辩论双方主要观点概括如下。请判断此次辩论的主题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由正方观点中“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反方观点中“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等信息可知,这次辩论的主题是评价新经济政策。
【答案】 C
三、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时间
1919年
1921—1922年
主导国家
英国、法国、美国
美国
主要内容
惩罚战败国,协调战胜国之间的关系
协调东亚、太平洋地区日本和美国的矛盾
损害中国
利益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合理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作用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典例4 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  )
A.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B.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C.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D.英国和日本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美国只是华盛顿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是调整战胜国之间关系的会议,排除B项;华盛顿会议中,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 C
针对强化训练
1.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情况表(单位:百万吨),导致1917年协约国一方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16
25
50
15

16
25
58
16

346
355
851
340
A.德国投降 B.俄国参战
C.意大利参战 D.美国参战
2.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美国坚持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土耳其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据此可知,该会议是 (A)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3.阅读《九国公约》,得出的结论是 (C)
A.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B.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的利益和关系
C.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美国在会上居主导地位,限制海军军备
4.斯大林在1930年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斯大林这段话表明其根本意图是 (B)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C.维护已建的社会主义制度
D.排斥市场的作用
5.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建成了6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这说明了苏联当时 (C)
A.经济明显超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B.轻工业是处于完全停止的状态
C.采取计划经济手段使其成就显著
D.一直坚持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
6.《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表明苏联模式 (B)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的改善
C.有利于苏联工业的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7.战争使人类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至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夺战略地区引发的局部冲突表。
起止时间
主要国家
争夺地区
局部冲突
1905—
1911年
德、法等
大西洋与地中海地区之间的咽喉要地
摩洛哥危机
(北非)
1908—
1909年
俄、奥匈、
德等
巴尔干半岛
波斯尼亚事件
(巴尔干半岛)
1912—
1913年
俄、
奥匈等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战争
(两次)
材料二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前往萨拉热窝巡视,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射杀身亡……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这起突发事件为由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和3日,德国先后对俄国、法国宣战。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日本在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土耳其加入同盟国一方作战。世界性战争爆发。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哪一战略地区争夺最为激烈。
巴尔干半岛。
(2)根据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这起“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起“突发事件”引发世界大战,破坏了世界和平。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苏联模式的评价,一直有不同的声音。第一种观点认为:“斯大林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而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苏联模式的根本问题之一就是置广大人民的实际利益于不顾,甚至严重损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主要是因为苏联模式导致了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调。”
你同意上面哪一观点?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示例一:同意第一种观点。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苏联模式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苏联模式的创立是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示例二:同意第二种观点。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直击中考
1.(莱芜中考)以下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这些变化最终导致了 (B)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美、德经济迅速崛起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英、法国际地位下降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陕西中考)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C)
A.使苏联跻身工业化的国家行列
B.使苏俄退出协约国宣告一战结束
C.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道路
D.结束封建统治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3.(徐州中考)列宁说:“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与其观点相符的是 (C)
A.农奴制的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苏联模式
4.(贵阳中考)“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这一描述反映了苏联实行的是 (D)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市场经济体制 D.苏联模式
5.(赤峰中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D)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6.(长春中考)凡尔赛体系确立的帝国主义统治的新秩序不包括 (A)
A.太平洋地区 B.西亚
C.欧洲 D.非洲
7.(河北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战争的惨痛后果,战胜国的胜利失去了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材料二
一战与过去战争每天死亡人数的比较表
名称
数量(人)
拿破仑(1790—1815)
233
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
1075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
518
普法战争(1870—1871)
876
日俄战争(1904—1905)
292
巴尔干战争(1912—1913)
194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5509
(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依据是什么?
交战双方都遭受了惨重损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战每天死亡人数与过去战争相比有何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答出四点成因)
特点:每天死亡人数最多。成因:战争规模大,杀伤力大的远程大炮等新式武器的使用,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长期扩军备战,凡尔登等惨烈战役的进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