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美苏对华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及万隆精神。
自主学习: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以后,首先与中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美国是什么态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谁在何时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4年确立下来的。
1.时间:
2.内容:
3.意义: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亚非万隆会议
万隆精神:
时间:
地点:
参加国:
特点:
1955年
印度尼西亚万隆
亚非国家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上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如果你是周恩来,你会说什么?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
周恩来发言的精髓:
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同
1、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2、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
1、社会制度不同
2、建设道路不同
(Bandung Conference)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
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
人物评论
? 凡是和周恩来打过交道的人,无论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无不对他有良好的印象。这是何等的不易和伟大!这才是一个完完全全、纯纯粹粹的伟人!
一个人受到如此广泛地赞誉和尊重,历史上又有几人?
在公正的历史面前,一个人如果不是兢兢业业为国家、民族的振兴鞠躬尽瘁、奋斗终生,怎会获得人民最崇高的敬仰?
周恩来外交智慧欣赏
在一次招待会上,尼克松问周恩来:“总理阁下,中国好,林彪为什么还要往苏联跑?”
周恩来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
曾经有美国记者问:“你们中国人走路都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是挺胸抬头”。
周恩来?答:“因为我们走的是上坡路,而你们走的是下坡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周恩来逝世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5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事件
1.1949.10.1—1950.10,中国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2.1953年底,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课后作业:
1.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你认为周恩来为什么能改变会议的航向?
2.搜集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的精彩瞬间,下节课请同学们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