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15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20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4 10:5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
二.戚继光抗倭
三.葡萄牙攫(jué)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知识缩影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及沿岸一带。目的:
起止时间:
主要人物:
出发地点:
次数:
到达地区:
影响:自主学习(一)一.郑和下西洋7次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展示交流(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印度半岛红海沿岸东南亚非洲东海岸刘家港7次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展示交流(一) 郑和(1371—1435年),明代杰出的航海家。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人,回族。1405年明成祖朱棣(dì)命他率船队出使西洋。最后一次航行时,年过六十,
回国不久病逝。郑和清真寺(印度尼西亚)郑和像(马六甲)后世敬仰,称颂7次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1405—1433年刘家港宣扬国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展示交流(一) 郑和下西洋是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为郑和的伟大壮举感到由衷的骄傲,自豪。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仍然存在。学习了郑和下西洋,你认为我们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遵循什么原则呢?点评拓展(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大声朗读课文72-74页文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加油!)自主学习(二)1、明朝中期海波为何不平?2、诗中的“我”是谁?3、海波平息了吗?是如何实现的?4、这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高贵品质?“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展示交流(二)1、明朝中期海波为何不平?2、诗中的“我”是谁?3、海波平息了吗?是如何实现的?4、这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高贵品质?1、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扰民2、戚继光3、戚家军在台(tai)州九战九捷,随后东南沿海倭寇平息。-抗倭形势图 台州九捷“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展示交流(二)4、这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高贵品质?1、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扰民2、戚继光4、淡泊名利,忧国忧民,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戚继光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3、戚家军在台(tai)州九战九捷,随后东南沿海倭寇平息。-继光饼—中间的圆孔起什么作用?点评拓展(二)--讨论交流戚继光纪念馆《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qiǎng bǎo)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lǔ)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