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学案+单元提升+直击中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学案+单元提升+直击中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5-24 11:07:28

文档简介

单元提升
【知识网络】
重点知识突破
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
成就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空间
技术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农业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医学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她因此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文化
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典例1 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这一天的设定和右图内容相关,下列有关右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它成功发射于1964年
C.它标志着中国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D.中国从此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图片内容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功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说明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故选B项。
【答案】 B
二、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四次大变化
(1)第一次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城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第二次发生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的冲击,社会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3)第三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采取措施使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消失,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4)第四次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典例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服饰品味不断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思想观念也不断解放,反映在衣着上就是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由“单调的灰蓝黑”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变,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是影响服饰变化的原因,不是实质。
【答案】 A
针对强化训练
1.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依然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并将其作为“天字第一号任务”。这一决策是基于怎样的需要 (C)
A.顺应新技术革命的潮流
B.尽快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C.加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D.落实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2.“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专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了 (D)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原子弹
3.下面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B)
时间
我国国防科技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70年4月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4.下列表述不符合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状况的是 (A)
①衣着单一,质量较差 ②吃饱吃好,追求营养 ③住房短缺,狭小拥挤 ④交通发展,出行便捷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5.空闲时聊聊天,吃饭时拍个照片发朋友圈,看到二维码扫一扫。据统计,目前中国微信用户已达9亿人,微信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C)
A.航天技术的进步 B.生物技术的突破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6.采访知情人是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下面是某报纸对北京市几位居民的采访,请根据下列两段采访记录来探究问题。
采访一 张大妈:“20世纪80年代初那会儿买东西还凭票,过年的时候买点猪肉、豆制品,还有大白菜。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情况就不同了,票证不用了,鱼肉蛋禽也越来越丰富。现在,家里更是连年夜饭都不做了,直接在饭店订一桌。”
(1)张大妈的话体现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这一方面有了怎样的变化?
人们由原来的食物匮乏、单调,变得讲求营养丰富、吃出健康。
采访二 胡先生:“20世纪80年代初,我回家特别麻烦,先坐火车到山东兖州,换乘公共汽车去临沂,再乘车到县城,从县城乘车到离家最近的车站下车,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到20世纪90年代就好了,北京到我们县的直达列车开通了,不用再费那么多周折。”
(2)胡先生的话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哪一方面的巨大变化?
交通运输业上,即“行”这一方面的巨大变化。
直击中考
1.(泰州中考)1970年4月25日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材料评论的是 (C)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2.(荆州中考)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出版业告别千年的活字印刷,迎来了激光照排的光电新时代,发明人王选被誉为“当代毕昇”。这反映了我国 (D)
A.航天技术的成就 B.生物技术的成就
C.能源技术的成就 D.信息技术的成就
3.(黄冈中考改编)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下面是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表。
1978—201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时间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6年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3.6元
686.3元
2253.4元
12363.4元
出现上表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A.农村居民生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的扩大
B.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完成
D.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优化
4.(聊城中考)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C)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宜宾中考)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三峡时强调:“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呢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呢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该企业“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什么困境?
洋务运动。困境:缺乏技术,缺乏人才(或缺乏技术工人、外国控制相关技术)。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华北大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2)举出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
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精神:艰苦奋斗、忘我工作、追求卓越、创新精神、自力更生、不计报酬、为国奉献等。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
先进科技、尖端人才、国家独立、经济发展、政策支持、教育发展、奋斗精神等。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原子弹: 1964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 1966 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 邓稼先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核垄断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1)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 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 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知识点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3.杂交水稻技术
(1)成就: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 籼型杂交水稻 。?
(2)贡献: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3)评价: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 ”。?
4.青蒿素
(1)成就: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 屠呦呦 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贡献: 青蒿素 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 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识点3 文化事业的发展
5.“双百”方针
(1)概况: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 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 茶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6.改革开放后的文化成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 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升入太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回顾历史,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是 (B)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天宫一号
2.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航天员是 (A)
A.杨利伟 B.翟志刚
C.邓稼先 D.钱学森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4年10月1日,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掌握核武器的目的是要打破核大国的垄断,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声明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根据材料,我国政府对拥有核武器作出了什么承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有什么意义?
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意义: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2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4.下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他是 (C)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
5.屠呦呦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青蒿素。她研究的领域属于 (D)
A.文学 B.艺术 C.数学 D.医学
知识点3 文化事业的发展
6.它于1964年创作并演出,是我国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它是 (A)
A.《东方红》 B.《英雄儿女》
C.《红岩》 D.《青春之歌》
7.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B)
A.鲁迅 B.莫言 C.郭沫若 D.老舍
课后巩固提升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了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的无私奉献,实现了 (C)
2.“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这些东西”主要指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那么,“两弹一星”包括 (D)
①原子弹 ②氢弹 ③导弹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3.“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C.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空间技术的垄断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863计划”、“973计划”、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等多项发展计划,其中“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为了 (B)
A.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
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
C.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D.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
5.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A)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钱学森
6.电视连续剧《潜伏》热播后,引起广大观众强烈反响。如果人们想了解更多解放战争时期,重庆的地下工作者与敌人殊死抗争,迎接解放的事迹,可以阅读的小说是 (B)
A.《英雄儿女》 B.《红岩》
C.《茶馆》 D.《青春之歌》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材料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8年、1980年、1984年,我国粮食产量分别为30475万吨、31822万吨、40731万吨,油料产量分别为521万吨、769万吨、1191万吨。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1)材料二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邓小平。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这位人物被誉为什么?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3)联系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条件是什么?
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日常生活的变化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 物价 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表现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买衣服要凭布票,不仅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服饰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御寒等需要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 温饱 问题?
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绿色食品 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也很简单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 室内装修 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休闲
娱乐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 旅游 、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知识点2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3.交通
(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额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取得巨大成就。
(2)表现
①铁路、 公路 、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②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汽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多种交通工具。
4.通信
(1)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信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改革开放后,电信产业快速发展。
(2)表现:我国的 电信网络规模 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3)影响: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 生活方式 。?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日常生活的变化
1.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B)
A.解放战争时期 B.改革开放前
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2.下图直观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C)
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变化
时间
城镇
农村
1978年
6.7平方米
8.1平方米
2012年
32平方米
37平方米
A.城乡收入增加 B.温饱问题解决
C.居住环境改善 D.交通条件改善
知识点2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3.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出行方式是 (B)
①乘坐火车 ②乘坐高铁 ③乘坐汽车 ④骑共享单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4.如今,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 (A)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课后巩固提升
1.下面是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 (D)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2.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最有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C)
A.强令男子剪发辫 B.新礼服代替翎顶补服
C.使用网络聊天 D.凭票购买粮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于我国人民掌握时间的变化有这样的说法:20世纪50年代看天上(太阳),20世纪70年代看墙上(挂钟),20世纪80年代看手上(手表),20世纪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B)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冰箱、空调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消费热点。
材料三 我们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变化:由物资紧缺、凭票限购到物资丰富、鼓励消费;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品科技含量增加。原因:科技改变生活,改革开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结合所学知识和你的亲身感受,说说我们党和政府为“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采取了哪些措施。
实施“安居工程”,完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医疗保险制度等),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等。(答出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