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改革开放前:色彩样式单调。改革开放后:丰富多彩,个性时尚。
衣
蓝灰色的海洋
日常生活的变化
食:改革开放前饮食结构单一,吃不饱。改革开放后,讲究营养、粗细搭配讲究营养。
食
住:改革开放前住房拥挤,设施简单。改革开放后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
住
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消费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
日常生活的变化
合作探究
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2)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3)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交通
改革开放前,我国交通条件落后。
旧中国四川有个说法, 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通讯基本靠吼,吃饭基本靠讨,老婆基本靠想。
改革开放前,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50年代城市交通 第一代公车
除了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还有方便快捷的地铁,私家车也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长途旅行时,人们可以任意选择火车、汽车、飞机、轮船。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交通
通信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通信方式
二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通讯方式的变化
微信聊天
QQ聊天
通信
我国的电信事业取得了什么成就?
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通信
我国的互联网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中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通信
合作探究
材料: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粮食实行计划供应,凭证定量购买,粮 票出现了。这一时期,除了购粮需要粮票外,其它生活必需品,如油、布、糕点等同样 需要凭票证购买。甚至在重大节日还出现了节日补助票。
(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2)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往行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里?概述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凭票证定量购买生活用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物资短缺;生产力水平不高.
衣:从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到丰富多彩;食:从匮乏、单调、营养不足到“吃饱”、“吃好”;住:从居住条件差到居住面积扩大,环境改善;行:从交通条件差到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原因: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也必将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
原因:
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
思考中国取得如此快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
启示:
展望未来:20年后的中国、20年后的我……
中国梦、我的梦该如何实现呢?
改革,中国一直在路上……
发展,中国一直在路上……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成长,我们也一直在路上……
新民主主义社会
富强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落后的旧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封建社会
受侵略、反侵略
旧民主主义革命
小结:
中国近现代(1840年—至今)
①1840—1919
②1919—1949
③1949—至今
课堂小结
社会生活的变迁
衣:有限单调到丰富多彩
食:由饮食结构单一到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住:由拥挤设施简单到居住环境改善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日常生活的变化
生活方式:休闲娱乐
电信事业: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
互联网:发展迅速
当堂反馈
1. “50年代看阳光,70年代看墙上(钟表),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的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通讯手段的进步 D.消费观念的变化?
2.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后,中国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以下属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吃饭情况的是( )
①食物匮乏单调 ②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③野菜充饥 ④讲究绿色食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A
C
3.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
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
B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是( )
A.基本持平 B.时增时减
C.大幅度增长 D.幅度下降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