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科学【高频考点解读】
(考试范围:第四章:第1-3节)
高频考点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
考点解读: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光亮的圆盘,实际上是光球层。
例1:下列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的大小比地球小得多,因为太阳平时看上去像个圆盘
B.太阳表层的黑子是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C.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导致地球上的电视无法收看
D.到达地球的太阳光大约是8分钟前发出的
高频考点2:太阳活动
考点解读: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运动,主要有黑子、耀斑等活动形式,见下列图表。日珥:太阳表面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的现象,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
例2:据研究,太阳在2013年和2014年这两年进入活跃期,有利于人们观察太阳黑子等太阳活动。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较________的气体斑块。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其中________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高频考点3:人类在月球上将会观察到的现象
考点解读:由于月球对物体的引力减小,只有地球的1/6,物体的重力将会变小。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昼夜温差大,一天里要换很多衣服。因为没有大气作为传声媒介,月球上是个寂静的世界,相互之间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只能通过无线电通讯进行交流。在月球上看到的天空是黑色的背景,而不像在地球上看到的是蓝色的天空。这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无法对阳光进行折射、散射和部分吸收。月球上没有大气,也没有水,在月球上看不到生命现象,是个布满环形山的荒凉世界。月球上没有风、雨、雷、电、云、雾等天气现象。
例3:以下是一宇航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些是真的( )
①听到大风呼啸 ②跳过4米的杠杆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 ④拍了一张照片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⑥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②③④⑤
高频考点4:地球的自转现象
考点解读:地球自转基本特征:自转中心:地轴。地轴是一根假想的转轴,是想象中连接N极和S极的线。自转姿势:倾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面(黄道面)的夹角为66.5°。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例4:假如地轴不倾斜会发生怎样的现象呢?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 ( )
A.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是白昼12小时,黑夜12小时
B.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C.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在同一地区不会出现季节变化
D.没有昼夜交替现象
高频考点5:昼夜交替现象
考点解读: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本身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所以存在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称晨昏圈),它由晨线(圈)和昏线(圈)组成。从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圈),是日出之处;由白天进入黑夜的是昏线(圈),是日落之处。
例5:下列属于地球产生昼夜更替原因的是( )
①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③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④光不能曲线传播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高频考点6: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考点解读:正午太阳高度:当北半球看到太阳处于正南或南半球看到太阳处于正北时,即太阳直射点与所在地处于同一经线时,是一日内太阳高度最大时,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中午12点整。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影子也越来越长。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23.5°N,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5°S,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一年中,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不断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例6: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小宇同学发现:在阳光的照射下,杆影长度会随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于是他做了如下实验(如图甲、乙所示)。甲图为一天中杆影长度随时间的变化;乙图为不同季节杆影的长度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天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年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所在地方正午的杆影朝______。因此,他处于______半球。
(4)据甲图,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________,太阳高度角最________。
高频考点7: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考点解读: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上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纬23.5°);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南纬23.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如图: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23.5°N时,为夏至日;再南移到赤道时,为秋分日;继续南移至南回归线时,为冬至日;之后向北移至赤道时,为次年的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每年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例7:如图所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轨道上沿①→②→③→④绕着太阳公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轴的北端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B.四季更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C.12月26日这天,地球位于②→③之间
D.地球处于②、④位置时,全球昼夜平分
高频考点8:昼夜长短变化
考点解读: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地球的公转。判断方法:当某地所在纬度的纬线处于昼半球的部分比处于夜半球部分长时该地就昼长夜短。反之就昼短夜长。若等长,则昼与夜等长。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示意图。
例8:如图所示,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昼长于夜
②昼为一年中最长
③昼短于夜
④昼夜平分
⑤昼为一年中最短
A.① B.①②
C.④ D.③⑤
一、选择题
1. 太阳表面经常发生一些变化,即太阳活动,它们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如图中甲表示的太阳活动是( )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耀斑和日珥
2. 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着陆探测。在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一定存在的是( )
A.空气 B.水 C.生物体 D.环形山
3. 下列关于月球和太阳叙述正确的是 ( )
A.月球表面有环形山 B.月球表面有空气、没有水
C.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的地震和火山爆发
D.太阳黑子是太阳表层一些不发光、不发热的黑点
4. 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奔月成功,假如你是“嫦娥四号”的其中一名宇航员,你到月球上进行考察时,下面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月球上行走像在水中漫步一样,轻飘飘的,可以跳跃很远
B.虽然是白天,但天空却像地球的晴朗黑夜一般,繁星满天
C.月球上万籁俱寂,宇航员的脚步声显得震耳欲聋
D.月球上的一天特别漫长,几乎是地球上的一个月
5. 下列有关杆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杆影最短时间出现在中午 B.杆影越长太阳高度越高
C.一年中,中午的杆影长度在不断地变化 D.杆影的朝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反
6. 从北半球的春分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运动过程是( )
A.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B.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
C.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 D.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
7.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错误的说法是( )
A.太阳风增强时可以影响全球通手机用户正常通话
B.地球两极附近发生的“极光”,与太阳活动有关系
C.太阳黑子周期变化对地球的气候、植物有一定影响
D.耀斑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防晒,太阳黑子则没多大关系
8. 关于太阳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太阳黑子和耀斑都产生在太阳色球层上
②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
③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线扰乱地球上的短波通信
④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不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9. 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
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
10.下列关于太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嫦娥工程登月车必须配备降落伞,以确保安全着陆
B.月球白天不能反射光,晚上能反射光
C.如果月球有和地球同样的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比实际多
D.太阳黑子的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11.晨昏线和经线圈的关系是( )
A.永不重合 B.每年重合一次
C.每年重合两次 D.永远重合
12.杭州市一天中一旗杆杆顶影子所留下的轨迹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13.如图所示,a、b、c是某中学科学小组的同学在不同季节的三天立杆测影后绘成的,观测的时间都是正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得a图那天的白天时间比其他两天都长
B.测得b图那天的白天时间比其他两天都长
C.测得c图那天的白天时间比其他两天都长
D.这三天的白天时间一样长
14.读经纬图,判断一年中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角( )
A.甲始终大于乙
B.甲多数天大于乙
C.两地仅有一天是相等的
D.两地有两天是相等的
15.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杆影,并用照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以下选项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二、非选择题
16.如图所示,甲是“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乙是浙江省“某地正午太阳光线入室示意图”。
(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这一天,①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3)甲图中下列各点的夜长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4)乙图中的E、F、G三天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白昼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
(5)乙图中的E、F、G三天中,最可能表示甲图所表示的日子是________。
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情况如图甲所示时,地球运行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处。
(2)下列选项中,与图甲所示日期最接近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儿童节 B.元旦 C.国庆节 D.教师节
(3)图乙中当地球从A处运行到C处,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填“向南”或“向北”)。
18.(1)下图是“某地冬季和夏季同一房子同一时间的日照状况图”,认真观察,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①②两图哪一个是夏季?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杭州在________线以北的位置,所以杭州南北向的住宅中朝________(填方向)的,到了冬季阳光十分充足。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的自转应是呈________时针方向。
(2)图中A、B两点中最先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______点。
(3)图中A、B两点中正处于黑夜的是________点。
(4)此时在南极地区全天为________,在北极地区全天为________。
20.某市的小勇同学在做“地球自转实验”时(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剪一块白纸板,画上太阳平行光线;②用硬纸板做一个十字方向标;③在地球仪上找到学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用大头针将十字方向标固定在该位置处,并使方向标的方向与________一致;④按图示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⑤观察并记录。
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__________。
(2)假如小勇站在方向标中心位置处,当地球旋转到乙图的C位置时,小勇看到的太阳方位是________。
(3)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丙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在深夜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1.阅读下面某半球日照图,回答:
(1)在图中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2)弧线ABC表示________线;其中弧线AB表示______线,弧线BC表示________线。
(3)A点的经度为________,纬度为________。
(4)D的白昼长度为________时。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据科学家分析,这次太阳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最后一个阶段是日冕物质抛射,对外释放出太阳大气中的部分物质,运动速度较慢。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大气由外到里分为三层,写出它们的名称: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________年,黑子数量最多的那一年叫________,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叫________。国际上规定,从________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________周。观测太阳黑子时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否则会对________造成永久性伤害。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物质抛
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
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某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
形成的哪种假说?________。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________。
24.小明同学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这些坑洞称为________。
(1)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的细沙的盘子和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根据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小明作出的猜想是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________、流星的______及下落的高度有关。
(2)小明经过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质量m/g
体积V/cm3
下落高度h/cm
坑的深度d/mm
1
20
7.5
50
2.6
2
20
7.5
60
3.5
3
20
7.5
70
5.0
4
20
2.5
70
11.3
5
20
1.8
70
12.4
6
60
7.5
70
14.6
7
85
7.5
70
15.9
请你分析实验方案,小明采用的科学方法为_________。
(3)分析3、6、7三组数据可知,小明控制相同的变量是小球的________和小球的________。
25.活动材料:1米长木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
观测结果:
(1)图1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 (冬、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
(3)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同一时间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2)。请你分析:
①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 (冬、夏)季的光照情况。
②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 运动。
参考答案
例1:D
例2:低 太阳黑子
例3:C
例4:D
例5:C
例6:(1)地球自转 (2)地球公转 (3)北 北 (4)短 大
例7:C
例8:D
1-5 CDACB
6-10 ADCCD
11-15 CCBAA
16.(1)
(2)12 (3)C (4)E G (5)G
17.(1)A (2)A (3)向南
18.(1)① 同一时间,夏季太阳高度大,窗户的影子小 (2)北回归 南
19.(1)自西向东 逆 (2)A (3)B (4)黑夜 白昼
20.经纬、纬线 (1)自西向东 (2)正西 (3)B
21.(1)图略(提示:弧线ABC左侧涂黑)
(2)晨昏 晨 昏 (3)东经90° 0° (4)24
22.(1)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 (2)11 太阳活动峰年 太阳活动谷年 1755 24 眼睛 (3)影响气候;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
23.(1)碰撞说 (2)环形山(或月坑)
24.环形山(月坑) (1)质量 体积 (2)控制变量法 (3)体积 下落高度
25.(1)冬(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同(3)B(4)①冬 ②公转